中國資產短缺影響因素研究——理論及經驗證據
[Abstract]:Based on "C-I Index" (Chen and Imamm 2011) and the specific setting of statistical caliber of each index, this paper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sset shortage in Chin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erious lag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the current asset shortage in China. Although negative exogenous shocks can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asset shortage in China, But this is largely due to the temporary withdrawal of a large amount of safe haven funds from high-risk investments, which has not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domestic asset shortage. Further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in the long run, falling real interest rates will help ease the pressure on domestic asset shortages, but if we want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asset shortages in China, The key is also to rely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increase domestic quality financial asset cre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居民收入來源結構優(yōu)化研究”(批準號:11AJL003)的資助
【分類號】:F832;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博,雍家勝;菲利普斯曲線研究在中國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2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的時序變化與地區(qū)差異——基于中國農村居民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8年02期
3 楊繼生;;通脹預期、流動性過剩與中國通貨膨脹的動態(tài)性質[J];經濟研究;2009年01期
4 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wěn)定課題組;張曉晶;湯鐸鐸;林躍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的復蘇[J];經濟研究;2009年05期
5 楊汝岱;陳斌開;;高等教育改革、預防性儲蓄與居民消費行為[J];經濟研究;2009年08期
6 武志;;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的經驗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7 張會清;王劍;;全球流動性沖擊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8 孫鳳;預防性儲蓄理論與中國居民消費行為[J];南開經濟研究;2001年01期
9 范從來;劉紹保;劉德溯;;中國資產短缺狀況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年02期
10 石柱鮮,黃紅梅,石慶華;關于中國潛在GDP與景氣波動、通貨膨脹的經驗研究[J];世界經濟;2004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艷豐;韓曉龍;;深圳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09期
2 劉超;王智強;;宏觀經濟政策、預期形成方式與通貨膨脹[J];商業(yè)研究;2011年12期
3 李平;余根錢;;Regulatory intervention rescued China from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4 張琳;;針對我國當前居民消費行為的剖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0年10期
5 王思宇;楊巨;;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總結與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2年02期
6 劉兆博;;當代農民消費行為研究[J];財經科學;2006年02期
7 翟曉英;劉維奇;;居民消費能力視角下的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影響因素協(xié)整分析[J];財經研究;2012年03期
8 張明;謝家智;;中國地區(qū)價格的空間相關性及傳導差異的因素分析——基于動態(tài)空間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12年03期
9 張會清;王劍;;我國通脹演變的決定因素與傳導機制研究[J];財貿經濟;2012年02期
10 張振;喬娟;;收入不確定性對城鄉(xiāng)居民消費支出影響的比較研究——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財貿研究;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鄭直;;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與拉動農村內需——一個來自于中國農村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A];保險、金融與經濟周期——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0[C];2010年
2 李亞偉;趙衛(wèi)亞;;從分層模型視角看我國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杜莉;潘春陽;張?zhí)K予;蔡江南;;房價上升促進還是抑制了居民消費?——基于我國172個地級城市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A];中國經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4 李凌;王翔;;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消費過度敏感性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A];中國經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5 何曉虎;何倫志;;金融發(fā)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存在門檻效應嗎?——基于面板門檻模型的實證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6 蔡秀玲;黃芝華;;閩臺兩地居民跨期消費行為比較研究[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濟學說與國內外經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7 敖翔;;住房權對家庭消費、儲蓄和主幸福感的影響:來自中國的證據[A];第五屆珞珈國是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文杰;內生消費、消費行為和消費增長[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特征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楊光;哈羅德模型難題的破解及其對中國內需結構演變規(guī)律的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4 趙紅強;基于小波分析的我國經濟運行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付競卉;金融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D];吉林大學;2011年
6 姜梅華;非線性菲利普斯曲線與通貨膨脹預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李瓊;我國貨幣政策“信貸--成本”渠道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李昊;廣義經驗似然方法及其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謝勇;中國居民儲蓄率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劉東皇;中國居民消費的制約因素及增長績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強;國民收入初次分配與居民消費[D];湘潭大學;2010年
2 黃昊;住房改革、流動性約束與城鎮(zhèn)居民消費不足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3 李薇;不安全感、預防性儲蓄與我國居民消費不足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胡賢龍;全球經濟失衡:勞動力全球化視角的解讀[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5 杜華俊;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沖擊效應[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6 夏青;不確定性與中國居民消費行為關系的數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7 賀麟;陜西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結構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劉斌;金融發(fā)展與西部地區(qū)收入差距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于羽;貨幣政策的通脹與通縮效應[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雪璐;我國菲利普斯曲線形式及通貨膨脹預期管理[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實;羅楚亮;;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計[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張曉晶;;中國經濟增長的周期性調整、未來走勢與政策選擇[J];財貿經濟;2008年10期
3 王曉春;中國資本控制的有效性考察[J];當代財經;2001年04期
4 范從來;菲利普斯曲線與我國現階段的貨幣政策目標[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5 趙博,雍家勝;菲利普斯曲線研究在中國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6 劉樹成;論中國的菲利普斯曲線[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7 周海春;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8 藍發(fā)欽;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測度[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田崗;不確定性、融資約束與我國農村高儲蓄現象的實證分析——一個包含融資約束的預防性儲蓄模型及檢驗[J];經濟科學;2005年01期
10 雷達;趙勇;;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程度的測算[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元輝;唐華臣;;廣西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基于1978年~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J];廣西社會科學;2010年12期
2 郭世輝;馬艷娥;;西部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劉斌;;金融發(fā)展差異與經濟增長區(qū)域差異的關系[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線多鋒;呂宗元;;遼寧省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0年10期
5 祿興能;周偉;;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西部省級面板數據[J];華北金融;2011年08期
6 朱志剛;王成;;金融發(fā)展與江蘇經濟增長:實證與比較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馬小明;肖亞民;孫仲東;安芙英;;基于VEC模型對渭南市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西部金融;2010年08期
8 吳擁政;陸峰;;區(qū)域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基于中國地級市區(qū)數據與分位數回歸方法[J];區(qū)域金融研究;2009年03期
9 徐亮;;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探究——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為例[J];青海金融;2011年02期
10 劉杰;王定祥;;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再檢驗——基于湖北省1978—2008年的經驗驗證[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米傳民;劉思峰;江可申;;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研究[A];200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2 米傳民;劉思峰;黨耀國;;基于灰色關聯度的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分析[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李喜梅;;中國農村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形評價[A];建設我國現代化農業(yè)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中國農業(yè)技術經濟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闞景陽;;河北省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5 何曉虎;何倫志;;金融發(fā)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存在門檻效應嗎?——基于面板門檻模型的實證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6 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wěn)定研究課題組;張平;劉霞輝;張曉晶;張磊;王宏淼;;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從動員性擴張向市場配置的轉變[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7 張亮亮;黃國良;;金融發(fā)展、產權性質與銀行貸款的治理效應——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8 卓成霞;;金融危機下保就業(yè)與保經濟增長的博弈研究[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9年
9 劉渝琳;白艷蘭;;金融深化影響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機制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吳開;夏鑫;;技術創(chuàng)新對區(qū)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徐歡;野村證券:中國將延續(xù)投資熱潮[N];證券時報;2009年
2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 博士 沈建光;工資上漲帶來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動力[N];上海證券報;2010年
3 記者 何顯春;省建設廳開展中央投資污水垃圾設施項目自查工作[N];經濟信息時報;2009年
4 胡梅娟 嵇哲;區(qū)域合作為經濟增長添活力[N];中國改革報;2003年
5 ;追求經濟增長要繃緊“節(jié)能減排”這根弦[N];江蘇科技報;2007年
6 大江;增長是標 發(fā)展才是本[N];中國改革報;2007年
7 張魁興;保增長不能飲鴆止渴[N];證券時報;2009年
8 曉蕾;保增長的關鍵是保內需和就業(yè)[N];中國信息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方方;失衡現象應逐步改善[N];中國經濟導報;2010年
10 記者 林馥盛;經濟增長和節(jié)約能源實現雙贏[N];汕頭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峰;金融發(fā)展、金融結構變遷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余翔;公共支出、金融發(fā)展與環(huán)境績效[D];重慶大學;2010年
3 余利豐;金融發(fā)展與中國的TFP增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聰;金融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D];西北大學;2011年
5 金鳳偉;金融發(fā)展進程中的養(yǎng)老基金與經濟增長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6 汪彩玲;實際匯率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7 吳瑋麗;中東歐國家金融發(fā)展與貿易開放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張琳;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錢良信;金融發(fā)展、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D];安徽大學;2011年
10 程治中;論城市化與經濟增長[D];西南財經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雨;我國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賈曉燕;陜西省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喬家立;中國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年
4 譚冰;廣東金融發(fā)展對經濟增長傳導渠道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0年
5 康一瓊;山西省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6 侯霞;浙江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7 闕銳;中國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D];南昌大學;2008年
8 楊小筱;重慶市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相關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9 吳峰;改革開放以來無錫市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10 康東霞;金融發(fā)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譜分析[D];青島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631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216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