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中美歐三邊關系
本文選題:三邊關系 + 貨幣體系。 參考:《國際論壇》2010年04期
【摘要】: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未來走向越來越成為國際政治領域的重大議題。中國、美國和歐盟三者構(gòu)成其中的主要行為體。但在貨幣體系、金融體系以及匯率體系這三個最為重要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子領域中,中美歐三邊關系的利益聚合、互動方式和政策訴求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中國雖然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的力量有了顯著增加,但把自身的經(jīng)濟實力轉(zhuǎn)化為金融影響力還需要一段時間。
[Abstract]:The futur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form the main actors. However, in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sub-field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 namely, the monetary system,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interests of the tr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converge, the ways of interaction and the policy demands will show different changes. Although China's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t will take some time for China to turn its economic power into financial influence.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
【分類號】:F83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雄俊 ,王惠珍 ,陳紹發(fā);黃金“非貨幣化”問題的探討——兼論美國與西歐之間的矛盾[J];世界經(jīng)濟;1980年05期
2 朱文晉;;一門失敗了的學科[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1980年Z1期
3 陳彪如;東西方貨幣關系展望[J];世界經(jīng)濟;1981年08期
4 高繼魯;;國際黃金價格變化的過程[J];中國金融;1981年06期
5 柳長生;;試論黃金貨幣作用的歷史和前途[J];中國金融;1981年07期
6 史惠康;關于日元國際化問題[J];上海金融;1982年10期
7 謝曜;;對美元的近況及其發(fā)展趨勢的一些分析[J];國際問題研究;1982年02期
8 郁祥楨;本刊封面圖案簡介[J];上海金融;1983年02期
9 葉祖彭;特別提款權(quán)及其使用[J];世界經(jīng)濟研究;1983年01期
10 張健;;特別提款權(quán)[J];國際貿(mào)易;198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衛(wèi)榮;;試論中國青銅貨幣的起源[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C];1998年
2 益尾知佐子;孫伶伶;;對東亞國際關系的考察[A];21世紀中日關系發(fā)展構(gòu)想——第五屆日本研究青年論壇論文集[C];2003年
3 馮紹雷;;沒有終結(jié)的“終結(jié)”——“9·11”后中、美、俄關系變化的現(xiàn)狀、動因、特點與前景[A];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xiàn)實[C];2003年
4 李海海;;國際貨幣體系演進的新興古典經(jīng)濟學分析[A];第十二次資本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吳福環(huán);韋斌;;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中外錢幣[A];中國錢幣學會絲綢之路貨幣研討會?痆C];2004年
6 J. CRIBBT;C. POTTS;榮藝華;趙曉明;;在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海灣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中國古硬幣[A];中國錢幣學會絲綢之路貨幣研討會?痆C];2004年
7 劉素君;;兒童口腔科醫(yī)患糾紛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A];全國口腔科護理學術(shù)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戴建兵;;傳統(tǒng)幣制的緩慢演變——中國仿鑄銀元的歷程[A];錢幣文論特輯(第三輯)[C];2006年
9 夏立平;;論21世紀中美印三邊關系——用三種西方主流國際關系理論進行分析[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10 于宏源;;東南亞反恐合作的美國因素及其對地區(qū)態(tài)勢的影響[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河南井陘縣威州鎮(zhèn)中學 李月生 馮麗華;加強數(shù)學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享論;貿(mào)易可控制貨幣的興衰[N];中國貿(mào)易報;2001年
3 記者 丁韜;發(fā)展資本市場可分散金融風險[N];中國證券報;2001年
4 ;國際金融發(fā)展新動向及對我國的影響[N];光明日報;2001年
5 彭艾;國際黃金 非貨幣化歷程[N];金融時報;2001年
6 ;EB_3C:共享e化成果[N];科技日報;2001年
7 樂后圣;一體化,,亞洲貨幣的未來?[N];亞太經(jīng)濟時報;2001年
8 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大國關系發(fā)展新特點[N];解放日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施曉慧;推進大國關系良性互動[N];人民日報;2002年
10 本報駐印度記者 錢峰;降格與不滿[N];人民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戴建兵;白銀與近代中國經(jīng)濟(1890-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2 鄧昌友;宋朝與越南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3 孫俊華;美日韓安全三角[D];外交學院;2005年
4 左偉;入世后中國貨幣政策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5 李飛;冷戰(zhàn)后美日同盟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夏立平;全球化時代國際體系的演變與轉(zhuǎn)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黃先祿;匯率理論發(fā)展與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迎辰;美日對華高技術(shù)出口政策的國際關系分析[D];暨南大學;2000年
2 胡小莉;防范金融風險的國有企業(yè)債務理論與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3 蔡禮彬;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商貿(mào)活動及其社會影響[D];河南大學;2001年
4 趙月峰;論冷戰(zhàn)后的中美日戰(zhàn)略三角關系[D];延邊大學;2001年
5 王宏專;一種實用的電子貨幣系統(tǒng)[D];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2年
6 石光韜;十國貨幣制度考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衛(wèi)青;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對重構(gòu)國際金本位制的思考[D];南京理工大學;2002年
8 姜良杰;美國與日韓邦交正;痆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李文龍;M_2/GDP比值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一種理論詮釋[D];暨南大學;2002年
10 成雪妮;發(fā)展我國衍生金融市場的基礎條件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8147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81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