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東的產權收益實現方式與利益輸送轉向——兼論中國的股權分置改革
本文選題:控股股東 切入點:利益輸送 出處:《財經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利益輸送可能是雙向的:"掏空"或者"援助"。文章回顧并發(fā)展了西方的文獻,對這種利益輸送的雙向性及其轉換進行了模型化表述。文章認為:當控股股東難以通過股權轉讓來實現其產權收益的時候,除了現金股利分紅,掏空幾乎是唯一的選擇,但當控股股東可以低成本進行股權轉讓時,控股股東就需要在股權轉讓收益與掏空收益之間進行抉擇,甚至援助上市公司以提高股權轉讓價格。文章的結論對于中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具有正向意義:放松對控股股東產權收益實現方式的管制(或者降低其交易費用),將會更好地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Abstract]:The flow of benefits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listed companies may be two-way: emptying or bailouts.This paper reviews and develops the western literature and models the bidirectional nat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is kind of interest transmission.The paper holds that wh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re unable to realize their equity gains through equity transfer, tunneling is almost the only option except cash dividends, but wh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can transfer shares at low cost,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need to choose between equity transfer income and tunneling income, and even assist listed companies to raise the share transfer price.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China's split share structure: loosening the regulation on the realization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roperty right income (or reducing their transaction costs) will better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vestors.
【作者單位】: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與財務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8BJY0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802036) 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07JJD630007) 上海市2007年度“晨光學者”項目 上海財經大學“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資助
【分類號】:F271;F832.5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增泉,余謙,王曉坤;掏空、支持與并購重組——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05年01期
2 陳信元 ,葉鵬飛 ,陳冬華;機會主義資產重組與剛性管制[J];經濟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繼袖;陸宇建;;控股股東、政府補助與盈余質量[J];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04期
2 劉鳳委,汪輝,孫錚;股權性質與公司業(yè)績——基于盈余管理基礎上的經驗分析[J];財經研究;2005年06期
3 方軼強;夏立軍;李莫愁;;控制權轉移后公司業(yè)績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效率理論和管制理論的解釋[J];財經研究;2006年01期
4 龔凱頌;;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年02期
5 王艷艷;于李勝;;法律環(huán)境、審計獨立性與投資者保護[J];財貿經濟;2006年05期
6 王奇波;;機構投資者參與的股權制衡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劉星;安靈;;基于盈余管理視角的中國上市公司資產出售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07年01期
8 封思賢;;大股東掠奪:公司治理新焦點[J];當代經濟管理;2005年06期
9 朱滔;;上市公司并購的短期和長期股價表現[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3期
10 韓忠雪;朱榮林;王寧;;股權結構、代理問題與公司多元化折價[J];當代經濟科學;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小榮;;不同股權控制方式下上市公司交易安排的理論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增泉;余謙;王曉坤;;我國上市公司的并購績效研究——基于掏空與支持理論的解釋及經驗證據[A];公司財務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陶洄洄;應益榮;;上市公司并購方式的“路徑依賴”分析[A];第十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雄元;;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和被管制者導向的會計管制——來自美國經濟管制的啟示[A];轉型經濟下的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樁;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白云霞;控制權轉移、資產收購與公司業(yè)績[D];廈門大學;2004年
3 李壽喜;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與股票定價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陳立泰;轉型時期中國上市公司績效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肖丕楚;傳統(tǒng)優(yōu)勢企業(yè)轉型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方紅;我國上市公司控股權市場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7 許奇挺;內部資本市場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張涵;國有控股公司控制權配置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高輝;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及其流動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10 陳敏;公司治理與投融資效率問題研究[D];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玉龍;會計準則制定的機制設計觀[D];湖南大學;2003年
2 魏向東;中國東部和西部地區(qū)上市公司并購績效比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3 毛麗娟;國有股權轉讓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福州大學;2004年
4 曾燕;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實證檢驗[D];東南大學;2004年
5 張艷;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經營績效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6 楊永;企業(yè)并購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7 張媛春;關于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理論解釋[D];鄭州大學;2005年
8 崔冰;上市公司并購動機及其他因素對業(yè)績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陳玲;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北京物資學院;2006年
10 江妍;上市公司大股東支持行為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善民,李珩;中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杜莘,梁洪昀,宋逢明;中國A股市場初始回報率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1年04期
3 車宏生,楊六琴,朱敏,王小華;股市個人投資者的潛在類型分析[J];管理科學學報;2002年05期
4 李平,曾勇,唐小我;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綜述[J];管理科學學報;2003年05期
5 時勘;范紅霞;許均華;李啟亞;付龍波;;個體投資者股市風險認知特征的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5年06期
6 高見,陳歆瑋;中國證券市場資產重組效應分析[J];經濟科學;2000年01期
7 張華;張俊喜;宋敏;;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對企業(yè)價值的影響——我國民營上市企業(yè)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04年S1期
8 陳信元,張?zhí)镉?資產重組的市場反應——1997 年滬市資產重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1999年09期
9 陳小悅,肖星,過曉艷;配股權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J];經濟研究;2000年01期
10 馮根福,吳林江;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向藝;徐寧;;金字塔結構下股權激勵的雙重效應研究——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管理;2010年09期
2 何苦;邵鵬斐;;基于博弈論分析國有企業(yè)隧道效應[J];財會月刊;2011年23期
3 陸正華;鐘婉怡;;關聯擔保上市公司隧道效應的存在性與實施路徑——上市公司關聯擔保偏好原因探析[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4 肖浩;夏新平;;有限套利與股價同步性的實證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1年04期
5 李然;;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現金股利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1年21期
6 羅春華;;大股東持股、掏空行為與審計費用[J];中外企業(yè)家;2011年10期
7 黎來芳;張偉華;;控制權及投資者保護對掏空風險的影響——基于融資規(guī)模的經驗證據[J];科學決策;2011年06期
8 余玉苗;王宇生;;銀行治理、股權結構與審計收費——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1年04期
9 劉立燕;熊勝緒;;金字塔結構、法律環(huán)境與超控制權收益——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11年08期
10 沈克彪;;村鎮(zhèn)銀行引入民間資本的股權結構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亭立;楊松令;;上市公司股東關系分析:基于實際控制人的視角[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元月;紀建悅;計雷;;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一類優(yōu)化模型[A];2001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宋力;牛利云;;基于公司治理結構的控股股東約束指數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俞紅海;徐龍炳;;控股股東控制權、現金流權與公司價值——非對稱框架下的理論和實證研究[A];中國經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5 楊興全;張麗平;;控股股東控制、管理層激勵與過度投資值[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許艷芳;文曠宇;;控制權安排、掏空與長期并購績效——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李婉麗;賈鋼;;派現行為下的控股股東利益轉移問題分析——來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8 王澤霞;牟輝;林黎亮;;制衡型股權結構抑制盈余管理有效嗎?——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9 馬忠;陳勉;;控制性股東大宗股權協議轉讓中的控制權私利: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10 江乾坤;馮飛;;多元化戰(zhàn)略、財務困境與利益輸送——以*ST海星賣殼格力地產為例[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商報上市公司調查小組;綠城水務被指暗藏利益輸送[N];北京商報;2011年
2 CUBN記者 倪珊珊;央企上市沖擊波圈錢還是利益輸送?[N];中國聯合商報;2007年
3 張媛媛;任志強披金A股圓夢[N];中國房地產報;2008年
4 周雪松;誰能斬斷房地產利益輸送鏈條[N];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
5 見習記者 范彪;地產公司大股東增持案例漸增[N];證券時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張曉赫;*ST華源面臨生死時限[N];中國房地產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楊偉中;上實發(fā)展整合房地產資源初衷不變[N];上海證券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邢莉云;國資委設一年大限 嚴堵關聯交易利益輸送[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9 本報記者 袁名富;央企大舉增持 凸顯產業(yè)資本戰(zhàn)略眼光[N];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
10 曾冬梅;二股東效仿恒大轉讓股權 “寬天下”挺入綠景地產[N];中國房地產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勇;制度效應與控股股東支持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2 王丹芳;所有權、控制權和利益輸送行為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3 孫曉琳;終極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投資行為影響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尹筑嘉;股價操縱與大股東“隧道挖掘”[D];暨南大學;2007年
5 肖成民;制度環(huán)境、公司治理與利益侵占[D];吉林大學;2008年
6 宋小保;控股股東代理條件下的利益侵占及其經濟后果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7 王淅勤;基于公司治理的控股股東隧道行為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8 溫湛濱;股東權益保護的融資效應[D];暨南大學;2007年
9 劉丹丹;控股股東占資行為的經濟危害及解決途徑初探[D];復旦大學;2006年
10 林朝南;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私利影響因素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健;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利益輸送行為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06年
2 查婷婷;我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利益輸送與侵占問題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呂一聞;股權結構、控股股東利益輸送和企業(yè)價值的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付紅艷;中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關聯支持的經濟后果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5 馮瑛;控股股東、董事會與盈余質量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賀曦;關聯交易與控股股東侵占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7 肖月桂;基于公司治理的中小股東權益保護問題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08年
8 趙靜杰;終極控制人性質、金字塔控制與“利益輸送”[D];南京財經大學;2011年
9 安鵬;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利益侵占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潘林;控股股東的掏空與支持[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072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70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