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預、股權性質(zhì)和盈余操縱——基于首次發(fā)行股票的實證研究
本文選題:首次發(fā)行股票 切入點:政府干預 出處:《軟科學》2010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在我國滬深兩市上市的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在首次發(fā)行股票(IPO)過程中政府干預行為——批準持續(xù)經(jīng)營時間不到三年的公司提前發(fā)行股票上市,對公司在IPO過程中盈余操縱行為的影響,以及政府干預與控股股東性質(zhì)對盈余操縱的交互作用。實證分析發(fā)現(xiàn):在IPO過程中,政府干預提前上市的公司呈現(xiàn)出比非政府干預上市公司有更嚴重的盈余操縱行為。在IPO過程中,政府干預的非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呈現(xiàn)出了最嚴重的盈余操縱行為;非國有控股的非政府干預上市公司,呈現(xiàn)出了較嚴重的盈余操縱行為;國有控股的政府干預公司,呈現(xiàn)出了次嚴重的盈余操縱行為;國有控股的非政府干預上市公司,呈現(xiàn)出了最低的盈余操縱。
[Abstract]:Taking the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itial stock issuance-companies that have been operating for less than three years have been approved to issue stock listings in advance. The influence on earnings manipulation behavior in IPO proces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nature on earnings manipula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PO, In the process of IPO, the non-state-controlled listed companies wit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showed the most serious earnings manipulation behavior. Non-state-controlled non-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listed companies shows more serious earnings manipulation behavior; the state-controll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companies show sub-serious earnings manipulation behavior; State-owned non-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listed companies, It showed the lowest surplus manipulation.
【作者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西南交通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分類號】:F832.51;D62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朱武祥,張帆;公司上市前后經(jīng)營業(yè)績變化的經(jīng)驗分析[J];世界經(jīng)濟;2001年11期
2 李仙;聶麗潔;;我國上市公司IPO中審計質(zhì)量與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偉強;;中小企業(yè)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融資動因與途徑分析[J];全國商情(經(jīng)濟理論研究);2009年05期
2 朱榮升;;上市公司IPO前后績效變化的影響因素研究文獻綜述[J];企業(yè)導報;2011年18期
3 羅永恒;曹雪平;羅四維;;并購方式對企業(yè)并購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年08期
4 黃新建;李若山;;中國上市公司配股融資前后經(jīng)營業(yè)績研究——來自上海股市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生產(chǎn)力研究;2007年11期
5 徐華新;;新會計準則背景下的盈余管理及其經(jīng)濟后果研究[J];生產(chǎn)力研究;2008年21期
6 倪慧萍;;審計委員會、會計師事務所規(guī)模與盈余管理抑制——來自2005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生產(chǎn)力研究;2010年09期
7 郭楠;;我國股份制商業(yè)銀行股權結構與經(jīng)營績效的實證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10年08期
8 鄭紅梅;趙紅巖;;基于隨機前沿方法的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IPO定價效率分析[J];中國市場;2010年Z2期
9 李捷瑜;王美今;;上市公司的真實投資與股票市場的投機泡沫[J];世界經(jīng)濟;2006年01期
10 孫娜;張耀中;李曉;;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的審計收費研究——來自我國證券市場的證據(jù)[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小林;林昕;;審計師規(guī)模、盈余管理屬性與審計意見決策——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馬忠;朱栗;;盈余管理計量方法綜述與研究展望[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王澤霞;牟輝;林黎亮;;制衡型股權結構抑制盈余管理有效嗎?——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裴紅衛(wèi);柯大鋼;成靜;;市場識別了會計舞弊嗎?——來自滬深股市的經(jīng)驗證據(jù)[A];公司財務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王亞平;吳聯(lián)生;白云霞;;中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頻率與幅度[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6 賀宏;李培;;我國上市公司IPO前盈余管理及其長期市場表現(xiàn)的實證分析[A];第七屆全國財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劉曉霞;;盈余管理與企業(yè)投資決策——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黎文靖;黃瓊宇;程敏英;魏明海;;家族企業(yè)的政治關聯(lián)如何影響盈余質(zhì)量?——來自中國家族企業(yè)的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陳小林;孔東民;王玉濤;;事務所規(guī)模、可操控應計額與股票的知情交易概率[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Underwriter Reputation,Issuer Ownership,and Pre-IPO Earnings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China[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瑞;機構投資者持股特征與盈余管理的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高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投資支出的關系研究——融資約束視角[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林大龐;股權激勵的公司治理效應:基于盈余管理與公司業(yè)績視角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楊順華;中小企業(yè)債權融資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5 楊芳;新股發(fā)行定價機制變遷對會計盈余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羅智淵;中國員工持股制度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1年
7 王進朝;高管更換、審計委員設立與審計質(zhì)量[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王鴻;應計質(zhì)量與資產(chǎn)定價[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9 雷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銀行監(jiān)督效應研究:理論與實證[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李俊梅;注冊會計師會計舞弊識別能力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原紅旗,李海建;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規(guī)模與審計質(zhì)量[J];審計研究;2003年01期
2 蔡春,黃益建,趙莎;關于審計質(zhì)量對盈余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來自滬市制造業(yè)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志鋼;;面紗后控股股東責任的法律解說[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6年05期
2 彭喜峰,周麗云;談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完善[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年07期
3 陳志高;;論上市公司收購中小股東權利的保護[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李根;周利鋒;;論股東累積投票權[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楊夏冬;;論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問題[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6 魏慶坡;;我國新《公司法》下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的法律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1年10期
7 梁勝;;上市公司同業(yè)競爭法律問題探討[J];企業(yè)經(jīng)濟;2011年03期
8 ;中國證監(jiān)會發(fā)出通知 上市公司高層管理者不得在控股單位兼職[J];領導決策信息;1999年24期
9 ;宏達新材技術侵權一審敗訴 控股股東或?qū)⒀a償[J];有機硅氟資訊;2008年11期
10 白慧林;;控制權在公司分立中的規(guī)制[J];前沿;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亭立;楊松令;;上市公司股東關系分析:基于實際控制人的視角[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元月;紀建悅;計雷;;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一類優(yōu)化模型[A];2001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戴璐;孫茂竹;;控股股東對公司治理效率的影響——基于大股東控制度的評價[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4 韓曉舟;李慶雙;;控股股東隧道行為與盈余質(zhì)量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宋力;牛利云;;基于公司治理結構的控股股東約束指數(shù)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佟巖;王化成;;控股股東與盈余質(zhì)量的關系——關聯(lián)交易發(fā)生情況的傳導機制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韓忠雪;;控股股東、超額控制與公司多元化折價[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8 宋力;秦詩音;;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現(xiàn)金持有量[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俞紅海;徐龍炳;;控股股東控制權、現(xiàn)金流權與公司價值——非對稱框架下的理論和實證研究[A];中國經(jīng)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10 楊興全;張麗平;;控股股東控制、管理層激勵與過度投資值[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田露;蘭光科技清欠 大股東借戰(zhàn)略投資者“過橋”[N];上海證券報;2006年
2 劉昆明;S商社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被凍結[N];證券時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朱宗文;ST南方重組無疾而終[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4 龍昊;控股股東不得變相轉(zhuǎn)讓控制權[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4年
5 王璐;我國將啟動清欠責任追究制[N];中國化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劉向東;*ST博盈“帶病”股改應該緩行[N];中國證券報;2006年
7 ;中小企業(yè)板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指引[N];中國證券報;2007年
8 厚峻;海南海藥(000566) 突破欲望強烈[N];中國證券報;2007年
9 于米;再融資不會太遠證監(jiān)會征求意見[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楊偉中;永生數(shù)據(jù)股改方案體現(xiàn)治本思路[N];上海證券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新霞;新興委托代理下的侵占與治理[D];武漢大學;2007年
2 李文君;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馬驍;控股股東侵害行為形成機制與實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4 楊靖;定向增發(fā)中的控股股東行為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5 官心怡;控股股東的代理問題對公司持續(xù)成長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6 孫曉琳;終極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投資行為影響的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余明桂;中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代理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8 肖成民;制度環(huán)境、公司治理與利益侵占[D];吉林大學;2008年
9 李永偉;控股股東股權質(zhì)押動因及經(jīng)濟后果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10 王p,
本文編號:16385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63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