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貨幣論文 >

中國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狀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13 15:16

  本文關鍵詞:中國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狀況研究 出處:《經(jīng)濟研究》2010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金融排斥 儲蓄 基金 保險 貸款


【摘要】:中國城市居民在儲蓄、基金、保險、貸款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金融受排斥狀況,即他們不能以恰當合理的方式獲得這些金融服務。這種金融受排斥狀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基于2007年中國15城市居民投資行為調查數(shù)據(jù),本文發(fā)現(xiàn),家庭資產的增加和社會互動程度的提高都可以降低居民受到金融排斥的可能性,而居民在儲蓄方面沒有被排斥也可以降低他們在基金、保險、貸款等方面受到排斥的可能性。不同金融服務的排斥狀況也有著其他不同的影響因素。本文的政策涵義在于:維護和增進中國居民的福利需要解決他們的金融排斥問題,這需要有關機構采取措施來增加居民的家庭資產積累、改善居民在獲得金融服務時的社會結構以及保證居民有一定的儲蓄存款。
[Abstract]:China ' s urban residents have severe financial exclusion in savings , funds , insurance , loans , etc . , that is , they can ' t get these financial services in an appropriate and reasonable way . What is the impact of such financial exclusion ? 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data of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15 cities in China in 2007 ,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increase of family asse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interaction can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exclusion of residents in funds , insurance , loans , etc .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mainten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welfare of Chinese residents need to solve their financial exclusion . This requires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s to take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household assets of the residents , improve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s in obtaining financial services , and ensure that the residents have certain savings deposits .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院;中國農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基金】:北京奧爾多投資咨詢中心《投資者行為與秩序》研究項目的一項階段性研究成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社會互動的投資者參與理論”(70703037) “基于微觀調查數(shù)據(jù)的中國居民金融排斥研究”(70973141) 中央財經(jīng)大學“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的資助
【分類號】:F83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經(jīng)濟發(fā)展的理論和實踐表明,金融是其核心問題。經(jīng)濟增長的持續(xù)、收入分配的改善、貧困問題的解決、社會福利的增進都需要將有限的資源和相應的風險配置到那些最具生產效率和風險承擔能力的使用者手中。為了實現(xiàn)資源和風險的最優(yōu)配置,一個高效、運行良好的金融體系是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濤;;參與慣性和投資選擇[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8期

2 吳衛(wèi)星;齊天翔;;流動性、生命周期與投資組合相異性——中國投資者行為調查實證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2期

3 李濤;;社會互動、信任與股市參與[J];經(jīng)濟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吳衛(wèi)星;齊天翔;;流動性、生命周期與投資組合相異性——中國投資者行為調查實證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2期

2 李濤;;參與慣性和投資選擇[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于蓉;我國家庭金融資產選擇行為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鞠姍;泰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2 余瑩瑩;中國上市公司現(xiàn)金股利信號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濤,李紅;雙方關系、關系網(wǎng)絡、法院與政府:中國非國有企業(yè)間信任的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04年11期

2 李濤;;社會互動、信任與股市參與[J];經(jīng)濟研究;2006年01期

3 吳衛(wèi)星;齊天翔;;流動性、生命周期與投資組合相異性——中國投資者行為調查實證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2期

4 李濤;;參與慣性和投資選擇[J];經(jīng)濟研究;2007年08期

5 朱世武,鄭淳;中國資本市場股權風險溢價研究[J];世界經(jīng)濟;2003年11期

6 張紅,邱王爭;基于MTV模型的房價與股價互動關系研究[J];中國房地產金融;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敏;我國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儲蓄經(jīng)營謀略[J];中國城市金融;1993年07期

2 陳玉林,查建煌;要糾正當前不正當?shù)臄垉κ侄蝃J];福建金融;1994年12期

3 謝鳳蘭;對哈密地區(qū)實施儲蓄承包制的思考[J];新疆金融;1994年11期

4 賀學會;我國儲蓄──投資轉化機制探討[J];金融研究;1996年06期

5 巴曙松;金融深化與宏觀金融政策調整[J];現(xiàn)代商業(yè)銀行;1997年05期

6 張風書;組建儲蓄專業(yè)銀行很有必要[J];金融信息參考;1997年06期

7 楊城;儲蓄規(guī)定知多少[J];北京物價;1998年04期

8 仲航;如何選擇儲蓄種類[J];青海金融;1998年07期

9 張偉,張科;利率下調對儲蓄和經(jīng)濟增長的影響[J];湖北財稅;1999年07期

10 商季光;對儲蓄與消費信貸的探討[J];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霍秉誠;;民國時期的節(jié)約建國儲蓄券[A];西部金融·錢幣研究——2008陜西省錢幣學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侯建明;孫克任;李好好;;儲蓄投資與中國證券市場多層次性構造[A];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jīng)濟數(shù)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劉艷華;王家傳;;中國農村居民儲蓄與投資關系的實證分析:1981-2006年[A];2007環(huán)渤海區(qū)域金融合作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丁任重;孟慶紅;李剛;;資本、增長與儲蓄一投資轉化機制[A];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問題探討[C];2003年

5 秦池江;;從金融角度:討論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的發(fā)展[A];“金融危機發(fā)展趨勢與對策”專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楊云;范柏涌;;銀行會計電算化建設初探[A];2004—2005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Soyoung Kim;Sunghyun H.Kim;Cyn Young Park;;東亞地區(qū)的國際資本流動:本國投資是否依賴區(qū)域或全球性儲蓄?(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機制”經(jīng)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王瑞梅;;完善教育儲蓄產品的建議[A];江蘇省農村金融學會第二十次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徐晶;;金融危機與公司財務管理[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學術年會報告集[C];2009年

10 張杰霖;;當前推行個人消費信貸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A];江西省撫州市社科聯(lián)論文集(2002-2003)經(jīng)濟類[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原證券研究所 李俊;本輪“儲蓄搬家”將分三步演繹[N];上海證券報;2009年

2 王東霞 記者 劉述波;一季度 冰城儲蓄新增195億元[N];哈爾濱日報;2011年

3 記者 劉敏;工行北京分行5000億元儲蓄帶給我們的啟示[N];金融時報;2010年

4 記者 趙曉英;鞍山市民為何偏愛儲蓄[N];鞍山日報 ;2011年

5 記者 楊帆;儲蓄仍是市民理財首選[N];蘇州日報;2011年

6 記者 楊帆;儲蓄還是居民理財首選[N];蘇州日報;2011年

7 記者 王劍;市民熱衷儲蓄防“縮水”[N];黃石日報;2008年

8 記者 楊濟澤;全市戶均儲蓄近3萬[N];連云港日報;2009年

9 記者 徐思佳;周小川:政府降低儲蓄意圖明確[N];中華工商時報;2009年

10 通訊員王東德;考核創(chuàng)新帶來儲蓄“節(jié)節(jié)攀高”[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昱;契約型儲蓄金融機構與資本市場的互動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趙尚梅;利率政策效應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于冬;我國經(jīng)濟增長過程中的國際資本流動性及效應的經(jīng)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封福育;轉型時期我國儲蓄投資轉化率實證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王修華;我國二元經(jīng)濟轉換中的金融結構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6 范德勝;經(jīng)濟轉軌時期的中國金融發(fā)展和經(jīng)濟增長[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劉家新;政府儲蓄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8 劉永生;中國轉型期消費信貸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9 趙曉英;不確定性對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和投資組合選擇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10 樂宜仁;銀行危機的社會學解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梅秀花;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對儲蓄的影響[D];遼寧大學;2011年

2 張征滔;消費—儲蓄模式對中國居民理財行為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3 孫連友;我國儲蓄—投資轉化金融機制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4 張中德;儲蓄與投資相關性及資金流動性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5 劉金玲;湖南省人口老齡化對消費、勞動力供給及儲蓄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6 劉欽國;江蘇城鎮(zhèn)居民儲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7 李雯佳;中國股票價格指數(shù)與宏觀經(jīng)濟的關系[D];西北大學;2008年

8 劉德斌;我國國際收支與流動性過剩聯(lián)動機制分析[D];復旦大學;2008年

9 魏晃;我國金融排斥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10 邱蘭;利率浮動對湖北農村信貸需求主體的影響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4194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4194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03f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