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產品的制度解析——兼與《信托制度異化論》作者商榷
本文關鍵詞:信托產品的制度解析——兼與《信托制度異化論》作者商榷 出處:《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信托產品 信托財產 信托制度 受益權 金融創(chuàng)新
【摘要】:《信托制度異化論》中信托產品之"支付對價"、"物權性貨幣"和"規(guī)避法律約束"等"三宗罪",并非信托產品的真實問題。信托市場主要存在私募限制、"剛性兌付機制"和"多頭規(guī)制"所引起的組合單一、貸款化和不公平競爭等問題,本質上是制度設計的偏差。因此,應從制度本身出發(fā),在分類評級和嚴格監(jiān)管的前提下,推進信托產品公募化;在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的同時,強調信托投資"風險自擔";并適應"大信托"市場趨勢,統一信托產品監(jiān)管規(guī)則等。
[Abstract]:"payment consideration", "Real right currency" and "circumventing legal restraint" of trust products in alienation of Trust system are not the real problems of trust products. The problems caused by "rigid payment mechanism" and "long regulation", such as single combination, loan and unfair competition, are essentially deviations from system design. Therefore, we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system itself. Under the premise of classified rating and strict supervision, the public offering of trust products should be promoted; At the same time of perfecting the investor protection mechanism,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the trust investment should bear the risk; And adapts to the "big trust" the market trend, unifies the trust product to supervise the rule and so on.
【作者單位】: 西南財經大學;廣東金融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8XFX009)
【分類號】:F832.49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自2002年中國信托公司恢復營業(yè)以來,信托理財市場迅速發(fā)展壯大。2008年末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財產規(guī)模為1.2萬億元人民幣(達到同樣水平商業(yè)銀行用了8年,基金公司用了10年,保險公司則用了18年)。信托公司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居民財富增長所爆發(fā)的理財需求,也顯現了信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隋彭生;;“特定的物”是“特定物”嗎?——與“通說”商榷[J];比較法研究;2008年04期
2 孫義剛;鄭閾;;信托制度異化論——對我國現行信托產品法律結構之評判[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蔣海;李峗宏;;中國金融監(jiān)管體制的變遷及改革路徑選擇[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翟立宏;;對中國信托業(yè)市場定位的理論反思[J];經濟問題;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軍;商標淡化的若干問題研究[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張昕;未成年學生之間校園傷害案件責任探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徐自力,錢進;殊途同歸——析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之爭[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陽平;;論商標的創(chuàng)造性[J];中華商標;2006年03期
5 劉道遠;王曉錦;;新《保險法》的實踐品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楊軍;論我國現行精神損害賠償立法的缺陷與修正[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張谷;;被告代理詞[J];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02期
8 王小能;劉德恒;;中國內地與香港兩法域私法沖突與應對[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9 云昌智;;全球市場一體化與國際競爭法——問題、理論以及分析線索初探[J];北大法律評論;2003年00期
10 曾江波;;民事善意制度研究[J];北大法律評論;2003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楊立新;王軼;王竹;王天凡;趙可;;中國民法學三十年(1978—2008)[A];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喬琳;時光;;生態(tài)文明下生產者環(huán)境責任的完善[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姚兵兵;;銷售商在專利侵權中賠償責任的確定——過錯侵權理論的運用[A];專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4 喬雄兵;;國際民事訴訟中的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比較研究[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私法卷)[C];2006年
5 孟紅;;民法意義上的所有權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guī)定之關系淺析——以盜竊行為為例[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虞建新;;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法律關系——日本民商法的啟示[A];中國商法年刊創(chuàng)刊號(2001)[C];2001年
7 方斯遠;;論新《破產法》對企業(yè)法人的認定[A];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商法建設[C];2007年
8 施玉平;;辭職權法律研究[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強;TRIPS協議與商業(yè)秘密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駿;論美國縱向限制法律規(guī)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白斌;基于SFA和RFA的信托公司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D];天津大學;2010年
4 張明遠;證券投資損害訴訟救濟論[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
5 倪建林;利益制衡機制的構架:公司治理結構的法理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6 胡平;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張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稅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8 趙廉慧;財產權的概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吳清旺;房地產開發(fā)中的利益沖突與衡平——以民事權利保障為中心[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10 章禮強;民法本位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喬淑惠;隱私權憲法保護問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海賓;民事連帶責任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張召強;論我國合同法上的顯失公平規(guī)則[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迪玉;論共同加害行為的要件及責任分擔[D];湘潭大學;2009年
5 李荃;信托合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汪志敏;民事欺詐法律調整的沖突與協調[D];蘇州大學;2010年
7 朱煒;我國人體醫(yī)學試驗的法律調控[D];蘇州大學;2010年
8 田煒明;論侵權責任中的違法性要件[D];蘇州大學;2010年
9 賴凌云;合同法上不可抗力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喻睿之;論民事主體類型的演進[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蔣海;金融監(jiān)管中的激勵沖突與調整[J];財經研究;2004年01期
2 袁欣;信托的本質與信托的異化——金新乳品信托毀約的法律制度分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陳劍平;;改革與完善中國金融監(jiān)管體制的法律思考[J];上海經濟研究;2006年02期
4 蔣海;孫r,
本文編號:1363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36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