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委托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委托模式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審計委托模式 公司治理 監(jiān)事會 上市公司 證R到灰姿型侗曛貧
【摘要】:注冊會計師審計委托制度存在的缺陷是導致審計失敗的關鍵因素。學術界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委托模式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案,如證券交易所招投標制度等。但這些解決方案沒能找出問題的根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注冊會計師審計委托制度缺陷的根源在于公司的治理結構不完善。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下,監(jiān)事會擔任公司的財務監(jiān)督職能,并與董事會處于同一層級,是唯一能夠與董事會相抗衡的權力機構。因此,我國的上市公司應該在加強對現(xiàn)有監(jiān)事會改造的基礎上,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委托權交予監(jiān)事會,以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從制度上避免審計失敗。
【作者單位】: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財務處;
【分類號】:F239.4;F832.51
【正文快照】: 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為宏觀經濟調控和社會經濟監(jiān)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維持著社會經濟秩序,為廣大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提供了與企業(yè)溝通的橋梁。在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政府轉變職能和完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
【共引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維;獨立審計制度安排與注冊會計師行為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2 孫坤;獨立審計質量保證論[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3 陳孝;現(xiàn)代審計功能拓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6年
4 任海松;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欺詐及其偵測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5 李立;被保險人與服務提供商的共謀型保險欺詐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筱錚;基于行為學視角的注冊會計師審計舞弊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江江;公司治理結構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張雷云;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委托模式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4 熊歡歡;中國會計準則內部執(zhí)行機制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朱永永;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公司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6 薛美君;上市公司審計合謀及其治理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7 朱熹;政府審計公告對資本市場的影響[D];浙江財經學院;2012年
8 秦騰;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9 鄧敏;注冊會計師審計失敗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10 梁佩瑜;論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管理[D];暨南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根峰;華玉梅;;國有股減持新思路[J];經濟研究導刊;2007年02期
2 東云;董繼剛;;淺議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問題[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7年13期
3 姜碩;劉旭;;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問題探討[J];經濟前沿;2008年Z1期
4 袁春生;袁建國;;公司制衡機制與財務舞弊:來自我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ù)[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年11期
5 向莉,張麗娟;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問題與績效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年S1期
6 張朝暉,楊俊龍;中國股市健康發(fā)展的路徑選擇[J];學習論壇;2004年07期
7 鄭江綏;袁寧;;股權分置及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兼評股權分置改革[J];特區(qū)經濟;2006年01期
8 陳麗萍;郭曉晴;;QFII對上市公司治理的影響分析[J];商業(yè)經濟;2008年17期
9 蘇衛(wèi)東;李樹愛;;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與經營者腐敗[J];南方金融;2006年06期
10 陳述;;淺談后股權分置時代的公司治理[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祿仕;楊善林;;上市公司可持續(xù)發(fā)展因素分析——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伊志宏;李艷麗;江軒宇;;機構投資者具有監(jiān)督作用嗎——來自股權激勵宣告公司的證據(jù)[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3 馬連福;曹春方;;政府干預、公司治理與IPO募集資金投向變更[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司治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4 林金柏;;淺談上市公司內部財務監(jiān)督[A];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2007年)[C];2007年
5 王琨;陳曉;;關聯(lián)方擔保:融資還是“圈錢”[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6 何麗梅;劉曉春;;股權分置改革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肖珉;沈藝峰;;雙重代理視角下的關聯(lián)交易——基于1230份公司治理自查報告的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軼;許勇;;中國上市銀行公司治理水平評價[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郭鋒;;中國股份制商業(yè)銀行的公司治理——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全球化趨勢中跨國發(fā)展戰(zhàn)略與企業(yè)社會責任”法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10 周春生;馬光;;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財務報表更正[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唐瑋婕;推進上市公司規(guī)范運作高度透明[N];文匯報;2009年
2 李敏斌;愿杭蕭鋼構事件沒有續(xù)集[N];證券時報;2007年
3 見習記者 鐘智輝;新疆公司紛紛自查治理情況[N];證券時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徐晏 陳雪;深圳將實施內幕信息知情者報備制[N];中國證券報;2006年
5 張侃邋魯長波;安徽證監(jiān)局現(xiàn)場督導公司治理專項自查[N];上海證券報;2007年
6 李晶;著力發(fā)展公司控制權市場[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李立平 見習記者 拜治國;中銀絨業(yè):以史為鑒 公司治理舊貌換新顏[N];證券日報;2009年
8 FN記者 劉敏;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從混沌走向理性[N];金融時報;2005年
9 徐建軍;讓監(jiān)事會攔住造假之手[N];中國證券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朱寶琛 謝誠;姚剛:完善并購重組制度和上市公司退市機制[N];證券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曉雁;上市公司財務治理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2 羅棟梁;我國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治理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3 kP搆生;臺灣金融控股公司之公司治理模型及關鍵性成功因素之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姜寶軍;中國上市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5 竇良;國有商業(yè)銀行公司治理優(yōu)化論[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6年
6 陳全偉;機構投資者:一般理論和中國實踐[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7 高W,
本文編號:12265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22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