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制度現(xiàn)狀探究
本文關鍵詞: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制度現(xiàn)狀探究
更多相關文章: 股權激勵模式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股權激勵計劃 股權激勵制度 股票期權 股權激勵機制 管理辦法 股票增值權 激勵對象 職工持股會
【摘要】:正公司高管股權激勵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股權激勵計劃作為一項對公司高管行之有效的分配激勵機制,受到越來越多企業(yè)的歡迎,我國也不例外。自有關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思想傳入我國之后,無論是理論界與實務界都在不停的探索如何在我國有效的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構建完善的股權激勵機制。本文將從宏觀層面探究我國股權激勵制度及實施現(xiàn)狀,以期有助于完善我國股權激勵機制。一、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制度(一)摸索階段的股權激勵制度摸索階段是指中國證監(jiān)會2005年12月31日發(fā)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之
【作者單位】: 四川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股權激勵模式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股權激勵計劃 股權激勵制度 股票期權 股權激勵機制 管理辦法 股票增值權 激勵對象 職工持股會
【分類號】:F832.51;F272.92
【正文快照】: 公司高管股權激勵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股權激勵計劃作為一項對公司高管行之有效的分配激勵機制,受到越來越多企業(yè)的歡迎,我國也不例外。自有關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思想傳入我國之后,無論是理論界與實務界都在不停的探索如何在我國有效的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構建完善的股權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芳艷;;“中國式股權激勵”的三大難題[J];首席財務官;2006年11期
2 高峰;;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問題研究[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8年17期
3 劉中文;張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風險識別及防范[J];國有資產(chǎn)管理;2009年04期
4 陳燕;;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S2期
5 ;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辦法即將出臺[J];中國總會計師;2006年08期
6 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國企改革步伐加快 “好孩子”先行股權激勵[J];領導決策信息;2006年49期
7 ;關于印發(f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nèi))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的通知[J];國務院國有資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06年10期
8 ;千呼萬喚始出來[J];會計師;2007年01期
9 毛弄玉;胡淑娟;;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財會月刊;2009年36期
10 周彥伶;;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關系實證研究[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盛明泉;王燁;;國資控股、政府干預與股權激勵計劃選擇——基于2006年股權激勵制度改革后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胡瀟瀅;臨近年底公司密集發(fā)布股權激勵計劃 “紅包”還是“金手銬”?[N];證券日報;2010年
2 ;悄然興起de股權激勵模式[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劉華;中關村股權激勵模式在成都有可操作性[N];成都日報;2011年
4 ;中國企業(yè)股權激勵模式[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5 鐘 新;蒙牛創(chuàng)下投資收益奇跡[N];中國企業(yè)報;2005年
6 ;股權激勵模式在國際經(jīng)濟中的運作[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7 李經(jīng)緯 鄒春艷;發(fā)達國家國企如何“激勵”[N];首都建設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王慧;唐駿:中國企業(yè)過于“短視”[N];華夏時報;2009年
9 陳 宇;和佳“金蘋果計劃”套牢員工[N];經(jīng)理日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蔡若愚;企業(yè)關注通過長期激勵和補充福利來吸引和保留人才[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蘭艷澤;中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債權治理功效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2 劉中文;我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西根;非上市民營公司的股權激勵模式設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2 邱天耿;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比較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縱瑞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與效果的實證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李連慧;新興產(chǎn)業(yè)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模式效應研究[D];山東財經(jīng)大學;2013年
5 陳樹鋒;寧波中小民營企業(yè)股權激勵模式探討[D];寧波大學;2012年
6 高飛;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7 包許航;我國企業(yè)股權激勵計劃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8 張新發(f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胡蓓蓓;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權轉(zhuǎn)移的經(jīng)營績效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劉春濤;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整體上市的公司治理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111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obilw/101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