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水墨與宣紙古籍復制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仿古水墨與宣紙古籍復制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古籍、書畫的復制要求仿真、無害、耐久。復制品用于科研文獻服務、館藏、個人收藏和科普展覽。如果用普通的市售印刷油墨,復制品會有較強的刺激性氣味,仿真度和耐久性難以達到要求。 本研究仿古水墨是指采用中國傳統(tǒng)制墨原材料。松煙、油煙、漆煙為顏料,骨膠為連接料,均為古法制備;中草藥汁用作抗菌、防腐、凝聚墨色和產生墨香的助劑,制備環(huán)保仿古水性黑墨;用于古籍、書畫藝術品的高精準復制。 本研究確定了仿古水墨的配方和制備工藝技術。油墨配方為(Wt%):連接料80%,顏料15%,輔料5%。骨膠連接料中膠水質量比為51:49,熬制溫度為110℃,時間為8小時。將各組份均勻混合后,經過高速分散,,研磨至細度小于15μm即為仿古水墨成品。仿古水墨墨色在一定范圍內可調,墨香宜人。確定了仿古水墨產品的性能指標和產品標準。分析了仿古水墨的環(huán)保指標,測定結果為:可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C)的含量為3.2Wt%,低于柔版水性墨中的VOC含量8Wt%和環(huán)保大豆油墨中VOC的含量10Wt%。有害可揮發(fā)性有機物中未檢出苯系物,游離甲醛為50mg/kg,低于國家標準限量100mg/kg。仿古水墨的重金屬含量僅檢出可溶性鉻為6.84mg/kg,折算為1.71Wt%,低于柔性版水性墨中重金屬含量7Wt%以及國家和歐盟標準限量100mg/kg。用仿古水墨絲網印刷復制了明版《大藏經》樣書,水墨的絲網印刷適性良好。印刷品耐久性優(yōu)異,主要原因是:古法制備的顏料尺寸為納米尺寸,具有很高的表面能;顏料主要成分為碳,本身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連接料中植物膠分子和骨膠(蛋白質)分子的大小正好有利于碳顏料滲透到宣紙纖維的縫隙間,提高了仿古水墨在宣紙上的附著力;輔料中草藥汁使仿古水墨的抗菌性和防霉性良好。測試結果為:印刷樣品經過水和乙醇浸泡72小時后,色差均小于0.5。印刷樣品的抗菌率為99%,防霉等級為0級,耐光性為7級。用仿古水墨復制古籍和古書法、繪畫藝術品可以達到高仿真、無害、耐久的要求。
【關鍵詞】:仿古水墨 絲網印刷 傳統(tǒng)制墨原料 古籍復制 綠色環(huán)保印刷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印刷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S89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緒言9-26
- 1.1 本課題的目的和意義9-11
- 1.2 水性油墨概述11-20
- 1.2.1 水性油墨的組成11-13
- 1.2.2 水性油墨的性能13-18
- 1.2.3 水性油墨的生產工藝及主要設備18-19
- 1.2.4 水性油墨的研究現(xiàn)狀19-20
- 1.3 古墨概述20-25
- 1.3.1 古墨的成分及分類20-22
- 1.3.2 古墨的制作工藝22-23
- 1.3.3 中國古代制墨與中藥的淵源23-24
- 1.3.4 仿古水墨的釋義和特點24-25
- 1.4 課題來源及主要研究內容25
- 1.4.1 課題來源25
- 1.4.2 主要研究內容25
- 1.5 課題的創(chuàng)新性25-26
- 第二章 實驗26-36
- 2.1 材料與設備26-30
- 2.1.1 油墨制造設備26-27
- 2.1.2 其它儀器與設備27-28
- 2.1.3 試驗材料28-30
- 2.2 試驗方法30-36
- 2.2.1 仿古水墨連接料的制備30-31
- 2.2.2 中草藥汁的制備31-32
- 2.2.3 仿古水墨的制造32-33
- 2.2.4 仿古水墨的性能檢測方法33-35
- 2.2.5 印品的性能檢測方法35-36
-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36-60
- 3.1 仿古水墨連接料制備工藝的研究36-43
- 3.1.1 骨膠和水的比例確定36
- 3.1.2 熬膠溫度和熬膠時間對連接料性能的影響36-43
- 3.2 仿古水墨配方的研究43-44
- 3.2.1 防腐劑中草藥汁的選擇43-44
- 3.2.2 顏料比例的確定44
- 3.3 仿古水墨研磨方式的研究44-45
- 3.4 仿古水墨的性能45-48
- 3.4.1 仿古水墨的基本性能45-46
- 3.4.2 仿古水墨環(huán)保指標46-48
- 3.5 仿古水墨絲網印刷復制《大藏經》48-53
- 3.5.1 《大藏經》簡介48
- 3.5.2 仿古水墨絲網印刷工藝的研究48-53
- 3.6 印刷品的性能53-60
- 3.6.1 印品耐水性和耐乙醇性53-56
- 3.6.2 印品的耐光性56-58
- 3.6.3 印刷品的抗菌性58-59
- 3.6.4 印刷品的防霉性59
- 3.6.5 印刷品的耐久性59-60
- 第四章 結論60-61
- 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1-62
- 致謝62-63
- 參考文獻63-66
- 附錄66-80
- 專利申請67-68
- 備案企業(yè)標準封面68-69
- 檢測報告69-80
- 鑒定意見8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淮強;徽墨沿革初探[J];安徽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年01期
2 彭學軍,湯奠華,林琳;水溶性丙烯酸樹脂及柔性版水性油墨的研究[J];包裝工程;2005年03期
3 蔡棟宇;項尚林;劉榮榕;陳賢益;張文;;丙烯酸酯對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塑料凹版油墨的性能的影響[J];包裝工程;2006年03期
4 方長青;王宏濤;駱光林;;環(huán)保型水性油墨穩(wěn)定性、抗水性研究[J];包裝工程;2007年08期
5 方長青;張茂榮;任鵬剛;駱光林;;聚氨酯基水性油墨的研究[J];包裝工程;2009年04期
6 唐一新,邵金耀;檔案防蟲草藥黃柏的性質和作用[J];檔案學通訊;1998年06期
7 王志高 ,邵磊;試論我國古代墨的形制及其相關問題[J];東南文化;1993年02期
8 白木;水性油墨發(fā)展綜述[J];化工科技市場;2004年02期
9 金振華;環(huán)保型水性油墨的研制、開發(fā)與市場展望[J];河北化工;2002年02期
10 蕭平漢;我國古代制墨[J];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8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盧文輝 虞永躍;[N];中國包裝報;2004年
2 趙文;[N];中國包裝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偉;中國傳統(tǒng)制墨工藝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阮丹柯;水性油墨用苯乙烯—丙烯酸樹脂的合成及應用[D];浙江大學;2005年
2 徐智川;“墨”的探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3 顏國棟;環(huán)保大豆油墨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仿古水墨與宣紙古籍復制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9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0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