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實體損耗和價值損耗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
本文關鍵詞:基于實體損耗和價值損耗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 出處:《江蘇農業(yè)科學》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生鮮農產品 實體損耗 價值損耗 利益共享與成本共擔契約
【摘要】:在生產商占據主導地位且零售商承擔物流服務成本的兩級供應鏈中,同時考慮生鮮農產品的實體損耗和價值損耗,建立物流服務水平影響產品供給率與產品新鮮度的模型。結果表明,加入利益共享與成本共擔契約的分散決策下期望利潤之和等于集中決策下系統(tǒng)最優(yōu)期望利潤,實現供應鏈協(xié)調。該契約實質是在生產商和零售商之間將系統(tǒng)最優(yōu)期望利潤進行分配,通過算例驗證該契約的可行性。
【作者單位】: 淮陰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編號:10YJC790234) 江蘇省淮安市科技支撐計劃(編號:HAS2011056)
【分類號】:F303
【正文快照】: 生鮮農產品是我國消費者最主要的食物營養(yǎng)來源之一,其生產和消費均具有分散性,零售商和生產商可通過跨區(qū)域合作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鮮農產品屬于變質品范疇,具有易變質、不耐貯藏的特性,物流服務水平會對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針對產品的實體損耗和價值損耗,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胡本勇;雷東;陳旭;;基于收益共享與努力成本共擔的供應鏈期權銷量擔保契約[J];管理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2 何勇;楊德禮;吳清烈;;基于努力因素的供應鏈利益共享契約模型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06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本勇;雷東;陳旭;;基于收益共享與努力成本共擔的供應鏈期權銷量擔保契約[J];管理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2 尚文芳;祁明;張智勇;;基于需求信息更新和短缺量延期供給的易逝品供應鏈期權契約研究[J];管理學報;2012年06期
3 孫國華;許壘;;隨機供求下二級農產品供應鏈期權合同協(xié)調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4年02期
4 龐慶華;;具有缺貨厭惡決策偏好的供應鏈收益共享契約模型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8年07期
5 賈濤;張燦榮;徐渝;;基于供應商努力的供應鏈代銷加收入分享策略[J];管理科學;2007年05期
6 龐慶華;賀戰(zhàn)兵;;風險厭惡下的供應鏈收益共享契約協(xié)調模型研究[J];經濟數學;2011年03期
7 廖成林;石剛;李菡;;一種需求不確定下的回購策略設計[J];技術經濟;2009年11期
8 白少布;劉洪;;收益控制權意義下的供應鏈激勵契約[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1年02期
9 白少布;;收益控制權意義下產—供—銷供應鏈激勵機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1年05期
10 白少布;;基于第三方回收的產品供應鏈生產者責任延伸激勵機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Coordinating a Two-Level Supply Chain with Risk-averse Preferences Based on Revenue-sharing Contract[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蔡洪文;張旭輝;;零售商主導下供應鏈成員單方面創(chuàng)新期權契約研究[A];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洪文;零售商主導的供應鏈期權契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王振鋒;服務供應鏈合作關系與利益分配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3 胡濤;三網融合視角下我國廣電運營商的TIMES融合運營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聞捷;風電設備供應鏈競合系統(tǒng)熵變及其動態(tài)聯(lián)盟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5 胡本勇;基于期權的供應鏈銷量擔保契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6 張建軍;短銷售周期供應鏈協(xié)調問題及其博弈分析[D];同濟大學;2008年
7 王圣東;基于多種生產和訂購模式的Newsvendor型產品供應鏈協(xié)調問題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劉寧;BOT項目實物期權決策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9 王傳濤;突發(fā)事件下供應鏈渠道博弈與優(yōu)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10 齊源;收益共享契約下供應鏈渠道協(xié)調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黎清毅;不同影響因素下的供應鏈收入共享契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趙志艷;短生命周期產品的數量彈性契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孫文聰;面向供應鏈金融的主導型供應鏈收益共享模型設計[D];天津大學;2010年
4 吳飛;討價還價模型下供應鏈相關契約分析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5 楊春;生鮮農產品零售商與物流服務商的協(xié)調合同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6 魏峰;基于消費者策略行為的價格保障與促銷努力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7 韓清艷;基于價格和努力因素的三級供應鏈契約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8 郝莉;VMI運作環(huán)境下考慮信用風險的供應鏈收益分配機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9 葉茂;供應鏈企業(yè)的利益分配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10 白曉玉;需求信息和供應商生產成本信息不對稱下供應鏈回購契約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胡本勇;彭其淵;狄衛(wèi)民;;基于期權的銷售量擔保模型[J];管理工程學報;2008年02期
2 葉飛;基于合作對策的供應鏈協(xié)作利益分配方法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04年12期
3 何勇;楊德禮;吳清烈;;基于努力因素的供應鏈利益共享契約模型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06年11期
4 寧鐘,戴俊俊;期權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曉丹;娜仁圖雅;;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構建及優(yōu)化——以內蒙古肉類產品為例[J];管理現代化;2008年02期
2 李曉晟;楊黎民;白良義;;超市主導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研究[J];蘭州學刊;2009年09期
3 彭東華;張春霞;宮磊;;改進生鮮農產品物流現狀的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7年13期
4 崔彬;;優(yōu)化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的探討[J];現代商業(yè);2008年06期
5 孟瑤;;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模式探討[J];時代金融;2011年18期
6 王紅玲;鄭綱;;生鮮農產品物流中心選址的優(yōu)化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7期
7 李翠芝;;連鎖超市配送中心選址問題的探討——基于美特好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設[J];管理觀察;2008年07期
8 冷雪霜;;湖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與對策研究[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鞠紅;;發(fā)展河南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對策研究[J];商品儲運與養(yǎng)護;2007年06期
10 秦頤;郭英立;;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和發(fā)展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8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晉;;冷鏈中生鮮農產品物流的現狀及發(fā)展策略[A];走中國特色農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邱祝強;基于冷藏鏈的生鮮農產品物流網絡優(yōu)化及其安全風險評價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2 陳軍;考慮流通損耗控制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訂貨策略及供需協(xié)調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3 張焱;基于可靠性的生鮮農產品物流網絡優(yōu)化[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4 畢玉平;山東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蓉;電子商務背景下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績效評價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年
2 黃玲玲;優(yōu)質潛在客戶與現實客戶的生鮮農產品網購感知風險比較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年
3 陳鏡羽;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固定區(qū)域自提點布局與評價[D];重慶工商大學;2014年
4 段小毛;超市生鮮農產品經營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5 陳林華;基于物流成本的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李小飛;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組織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左娜;基于“直采”的超市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8 丁玨明;城市消費者超市購買生鮮農產品行為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9 張均濤;生鮮農產品營銷中渠道關系質量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梁浩棟;供應鏈管理環(huán)境下上海市生鮮農產品批、零市場的空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220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32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