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工程管理論文 >

環(huán)保制冷工質表面張力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9 19:17

  本文關鍵詞:環(huán)保制冷工質表面張力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表面張力 毛細管上升法 基團貢獻 醇水溶液 制冷工質


【摘要】:即將禁用CFC和HCFC類制冷工質,尋找替代的新型環(huán)保制冷工質已成為國際上研究的熱點。表面張力作為重要的物性數(shù)據(jù)之一,對沸騰和凝結換熱起著關鍵性作用,是尋找替代工質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本文致力于環(huán)保制冷工質表面張力的實驗測量和理論推算兩個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基于毛細管上升的液體表面張力實驗系統(tǒng),主要包括實驗本體、控溫系統(tǒng)以及圖像采集和處理系統(tǒng)。實驗系統(tǒng)的壓力測量范圍為0~4MPa,溫度測量范圍為-20~180℃。為了驗證實驗系統(tǒng)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測量了R 134a溫度范圍為-15~60℃內(nèi)飽和液的表面張力,測量結果與相關文獻的絕對偏差不超過±0.35 mN.m-1,實驗系統(tǒng)總的不確定度小于1.2%。采用基團貢獻法的基本原理,開展了液體表面張力的理論研究:考查了純組分摩爾表面積模型對醇水溶液表面張力推算精度的影響,利用Suarez等人提出的方法,擬合了5種醇類(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2-丁醇)的摩爾表面積,并推算了醇水溶液表面相的相對吉布斯吸附和表面層厚度;在四種摩爾表面積模型下,計算了15種二元、4種三元混合制冷工質表面張力,表明:Rasmussen、Paquette摩爾表面積模型計算結果相對偏差最小,可用于計算二元、三元環(huán)保型混合制冷工質的表面張力。
【關鍵詞】:表面張力 毛細管上升法 基團貢獻 醇水溶液 制冷工質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B64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主要符號表6-10
  • 第一章 前言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表面張力簡介11-12
  • 1.3 表面張力的測量方法12-16
  • 1.3.1 毛細管上升法12-13
  • 1.3.2 吊環(huán)法或吊片法13-14
  • 1.3.3 最大氣泡壓力法14-15
  • 1.3.4 懸滴法15-16
  • 1.4 表面張力理論研究16-17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17-18
  • 第二章 毛細管上升法表面張力實驗系統(tǒng)的研制18-36
  • 2.1 實驗系統(tǒng)19-29
  • 2.1.1 實驗本體19-21
  • 2.1.2 溫度控制系統(tǒng)21-27
  • 2.1.3 圖像采集和處理系統(tǒng)27-29
  • 2.2 影響實驗測量精度的因素29-30
  • 2.2.1 溫度穩(wěn)定時間的影響29-30
  • 2.2.2 相機分辨率的影響30
  • 2.3 實驗系統(tǒng)檢驗30-34
  • 2.3.1 實驗步驟30-31
  • 2.3.2 實驗結果31-33
  • 2.3.3 不確定度分析33-34
  • 2.4 本章小結34-36
  • 第三章 基于基團貢獻法的表面張力理論研究36-44
  • 3.1 基團貢獻法36
  • 3.2 基團貢獻法算法介紹36-41
  • 3.2.1 混合物表面張力36-37
  • 3.2.2 活度系數(shù)37-41
  • 3.3 基團貢獻法的計算方法41-43
  • 3.4 本章小結43-44
  • 第四章 基團貢獻法計算混合物表面張力44-62
  • 4.1 五種一元醇水溶液44-54
  • 4.1.1 研究的意義和背景44
  • 4.1.2 純質摩爾表面積計算模型44-46
  • 4.1.3 相對吉布斯吸附和表面層厚度計算46-48
  • 4.1.4 計算結果與討論48-54
  • 4.2 二元和三元混合制冷工質54-60
  • 4.2.1 研究背景54-55
  • 4.2.2 基團貢獻法程序的改進55-56
  • 4.2.3 計算結果與討論56-60
  • 4.3 本章小結60-62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62-64
  • 5.1 工作總結62-63
  • 5.2 工作展望63-64
  • 參考文獻64-70
  • 致謝70-7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華,馬波;制冷工質的安全、環(huán)境評價指標和數(shù)據(jù)[J];節(jié)能技術;2000年06期

2 程文龍,陳則韶,胡們;一種新的制冷工質性質的通用四參數(shù)預測方法[J];制冷學報;2001年01期

3 宋紹峰;;制冷工質的環(huán)保明星——二氧化碳[J];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06年10期

4 薛榕;何茂剛;張穎;楊亞晶;;常用制冷工質稠密流體的黏度推算方法[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8年12期

5 芮勝軍;張華;黃理浩;;混合制冷工質充注裝置設計與分析計算[J];低溫工程;2012年02期

6 趙鴻斌,關麗君,田德允;新制冷工質循環(huán)性能的計算分析[J];節(jié)能技術;1992年04期

7 吳孟余;混合制冷工質應用于未來船舶之研究[J];航海技術;1995年01期

8 高志明,柯權棚,馬一太;找尋回歸自然的制冷工質[J];冷藏技術;1995年02期

9 陸國強;混合制冷工質[J];低溫與特氣;1996年01期

10 張正國,王世平,林培森;混合制冷工質在管束外的冷凝傳熱強化研究[J];低溫工程;199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維茂;;制冷工質溫室效應的全面評價[A];上海市制冷學會一九九九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劉斌;臧潤清;申江;;制冷工質高壓能的利用[A];第四屆全國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劉斌;臧潤清;申江;;制冷工質高壓能的利用研究[A];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進展——第四屆全國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倪明龍;黃藝;陳亞平;孫海濤;劉芬;陳世玉;;基于修正的RKS方程的制冷工質物性計算軟件編制[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祁影霞;張華;陳曦;劉業(yè)鳳;謝應明;;二氧化碳制冷工質熱物性的分子動力學計算[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張妍妍;;制冷工質及環(huán)保冷媒的發(fā)展與替代[A];2007年山東省制冷空調(diào)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凱建;丁國良;姜未汀;;納米尺度傳熱流動顯示[A];第四屆全國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凱建;丁國良;姜未汀;;納米尺度傳熱和工程應用前景[A];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進展——第四屆全國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馬正紅;投標時應注明制冷工質[N];政府采購信息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鮑俊峰;環(huán)保制冷工質表面張力的實驗和理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2 馬燕榮;用PR狀態(tài)方程計算制冷工質的熱力學性質及循環(huán)性能[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3 范俊寧;吸附制冷工質對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熊劍;不同制冷工質在螺旋槽花瓣形翅片管管外的冷凝傳熱強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吳昌順;不同制冷工質在水平不銹鋼光管和強化管管外的冷凝傳熱強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56443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56443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78c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