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坡度和降雨強度的砂土泥石流預警模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23 18:51
泥石流災害可造成巨大經(jīng)濟財產(chǎn)損失及人員傷亡,對泥石流預警模型的研究能夠幫助人們認識泥石流的發(fā)展規(guī)律,減少由此引起的生命財產(chǎn)損失。從模型試驗出發(fā),研究了泥石流啟動時間與坡度、降雨強度之間的關系。通過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在該試驗水平下,坡度和降雨強度對于泥石流啟動時間的影響都是高度顯著的,區(qū)別在于坡度改變造成的啟動時間改變量近似呈等量變化,而降雨強度改變造成的啟動時間改變量呈差量變化。利用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提出了能夠同時考慮坡度和降雨強度的I-D修正預警模型,為泥石流災害進行快速初步預警提供參考依據(jù)。
【文章來源】:公路. 2020,65(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試驗簡圖
試驗材料采用未經(jīng)加工的天然砂土。砂土從現(xiàn)場取回,根據(jù)模型試驗的尺寸限制特剔除大塊石。首先進行室內土工試驗,內容包括篩分試驗(粒徑dm)、直剪試驗(黏聚力c、內摩擦角φ)等。經(jīng)測試土樣粒徑范圍為0.075~2.5mm,粒徑D50=0.8mm,不均勻系數(shù)Cu=1.10,曲率系數(shù)Cc=1.90,屬于土粒均勻、級配不良土。砂土物理性質見表1,級配曲線如圖2所示。1.3 試驗方法
試驗中以坡體中前部發(fā)生大規(guī);錇闃酥綶16](圖3),代表泥石流正式啟動。試驗中記錄從降雨開始到泥石流啟動的時間,作為泥石流預警中的時間量,為分析坡度及降雨強度對泥石流啟動時間的影響程度提供詳細數(shù)據(jù)。試驗過程中用高分辨率相機定點拍攝泥石流的啟動過程,為試驗現(xiàn)象分析提供圖像依據(jù)。2 試驗結果及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風暴雨型泥石流啟動機制[J]. 王一鳴,殷坤龍. 地球科學. 2018(S2)
[2]基于模型試驗的泥石流坡面物源啟動預警模型[J]. 喬建平,李明俐,楊宗佶,孟華君,姜元俊. 水科學進展. 2018(01)
[3]泥石流溝道縱剖面形態(tài)演化試驗研究[J]. 李浦,胡凱衡,陳成. 人民黃河. 2017(08)
[4]基于模型試驗的震區(qū)溝道泥石流閾值研究[J]. 孟華君,姜元俊,張向營. 人民黃河. 2017(07)
[5]地震擾動區(qū)泥石流起動閾值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 張向營,張春山,孟華君,王鵬. 災害學. 2017(01)
[6]舟曲地區(qū)泥石流降雨臨界閾值[J]. 徐繼維,于國強,張茂省,叢凱. 山地學報. 2017(01)
[7]大氣–植被–土體相互作用:理論與機理[J]. 吳宏偉. 巖土工程學報. 2017(01)
[8]泥石流龍頭的形成及特征研究[J]. 王洋,崔鵬,王兆印,梁雙慶. 水利學報. 2017(04)
[9]降雨強度對泥石流起動影響的模型試驗研究[J]. 周健,杜強,李翠娜. 自然災害學報. 2016(03)
[10]不同顆粒組分下泥石流離心機模型試驗研究[J]. 周健,楊浪,王連欣,張嬌. 巖土工程學報. 2015(12)
本文編號:3406230
【文章來源】:公路. 2020,65(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試驗簡圖
試驗材料采用未經(jīng)加工的天然砂土。砂土從現(xiàn)場取回,根據(jù)模型試驗的尺寸限制特剔除大塊石。首先進行室內土工試驗,內容包括篩分試驗(粒徑dm)、直剪試驗(黏聚力c、內摩擦角φ)等。經(jīng)測試土樣粒徑范圍為0.075~2.5mm,粒徑D50=0.8mm,不均勻系數(shù)Cu=1.10,曲率系數(shù)Cc=1.90,屬于土粒均勻、級配不良土。砂土物理性質見表1,級配曲線如圖2所示。1.3 試驗方法
試驗中以坡體中前部發(fā)生大規(guī);錇闃酥綶16](圖3),代表泥石流正式啟動。試驗中記錄從降雨開始到泥石流啟動的時間,作為泥石流預警中的時間量,為分析坡度及降雨強度對泥石流啟動時間的影響程度提供詳細數(shù)據(jù)。試驗過程中用高分辨率相機定點拍攝泥石流的啟動過程,為試驗現(xiàn)象分析提供圖像依據(jù)。2 試驗結果及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風暴雨型泥石流啟動機制[J]. 王一鳴,殷坤龍. 地球科學. 2018(S2)
[2]基于模型試驗的泥石流坡面物源啟動預警模型[J]. 喬建平,李明俐,楊宗佶,孟華君,姜元俊. 水科學進展. 2018(01)
[3]泥石流溝道縱剖面形態(tài)演化試驗研究[J]. 李浦,胡凱衡,陳成. 人民黃河. 2017(08)
[4]基于模型試驗的震區(qū)溝道泥石流閾值研究[J]. 孟華君,姜元俊,張向營. 人民黃河. 2017(07)
[5]地震擾動區(qū)泥石流起動閾值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 張向營,張春山,孟華君,王鵬. 災害學. 2017(01)
[6]舟曲地區(qū)泥石流降雨臨界閾值[J]. 徐繼維,于國強,張茂省,叢凱. 山地學報. 2017(01)
[7]大氣–植被–土體相互作用:理論與機理[J]. 吳宏偉. 巖土工程學報. 2017(01)
[8]泥石流龍頭的形成及特征研究[J]. 王洋,崔鵬,王兆印,梁雙慶. 水利學報. 2017(04)
[9]降雨強度對泥石流起動影響的模型試驗研究[J]. 周健,杜強,李翠娜. 自然災害學報. 2016(03)
[10]不同顆粒組分下泥石流離心機模型試驗研究[J]. 周健,楊浪,王連欣,張嬌. 巖土工程學報. 2015(12)
本文編號:34062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4062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