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梁地區(qū)淺層地溫變化特征及其對凍土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03:57
本研究采用五道梁氣象站的地溫資料,利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分析了該地區(qū)淺層地溫變化特征,探討了淺層地溫變化對凍土的影響。結果表明,11年來五道梁地區(qū)0、20 cm淺層地溫增減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呈略微減少趨勢,減少趨勢不明顯。五道梁地區(qū)淺層和深層土壤凍結期呈微略提前趨勢、解凍期呈微略推遲趨勢,提前和推遲趨勢均不明顯。淺層地溫與深層土壤凍結期成正相關關系,淺層地溫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層土壤凍結期的推遲;淺層地溫與深層土壤解凍期成負相關關系,淺層地溫升高促使深層解凍期提前。
【文章來源】: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20,(20)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2009—2019年淺層平均地溫變化曲線
由圖3可知,五道梁地區(qū)0 cm地溫與80 cm、160 cm土壤凍結期成正相關關系,地溫每升高1℃,80 cm和160 cm土壤凍結期距平分別增加5.0 d和10.2 d,其中160 cm土壤凍結期通過0.05顯著檢驗,相關較明顯。因此,0 cm地溫升高深層土壤凍結期距平增加,即土壤凍結期推遲,土層越深土壤凍結期推遲日期越長。20 cm地溫對80 cm、160 cm土壤凍結期的影響與0 cm地溫相似,也成正相關關系,地溫每升高1℃,80 cm和160 cm土壤凍結期距平分別增加8.8 d和21.6 d,均未通過0.05顯著檢驗,相關不明顯。因此,20 cm地溫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層土壤凍結期推遲,但影響較0 cm地溫小。
20 cm地溫對80 cm、160 cm土壤凍結期的影響與0 cm地溫相似,也成正相關關系,地溫每升高1℃,80 cm和160 cm土壤凍結期距平分別增加8.8 d和21.6 d,均未通過0.05顯著檢驗,相關不明顯。因此,20 cm地溫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層土壤凍結期推遲,但影響較0 cm地溫小。2.2.3 深層土壤解凍期對淺層地溫的響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氣候變化背景下青藏鐵路沿線多年凍土變化特征研究[J]. 劉明浩,孫志忠,牛富俊,武貴龍,贠漢伯. 冰川凍土. 2014(05)
[2]多年凍土區(qū)鐵路路基熱狀況對工程擾動及氣候變化的響應[J]. 馬巍,穆彥虎,李國玉,吳青柏,劉永智,孫志忠.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3(03)
[3]1960年以來青藏高原氣溫變化研究進展[J]. 宋辭,裴韜,周成虎. 地理科學進展. 2012(11)
[4]青藏高原季節(jié)凍土的氣候學特征[J]. 李韌,趙林,丁永建,沈永平,杜二計,劉廣岳. 冰川凍土. 2009(06)
[5]近45年拉薩深層地溫變化趨勢分析[J]. 杜軍,胡軍,楊勇,拉巴,路紅亞. 應用氣象學報. 2008(01)
[6]1961—2002年新疆季節(jié)凍土多年變化及突變分析[J]. 王秋香,李紅軍,魏榮慶,王曉梅. 冰川凍土. 2005(06)
[7]甘肅河西季節(jié)凍結深度年代際變化特征及其氣候成因分析[J]. 郭慧,李棟梁,張強,陸登榮,馮建英,傾繼祖,湯懋蒼,沈志寶. 冰川凍土. 2005(04)
[8]青藏高原地表溫度的變化分析[J]. 李棟梁,鐘海玲,吳青柏,張擁軍,侯依玲,湯懋蒼. 高原氣象. 2005(03)
[9]青藏高原近30年氣候變化趨勢[J]. 吳紹洪,尹云鶴,鄭度,楊勤業(yè). 地理學報. 2005(01)
[10]內蒙古東北部凍土分布與地溫關系[J]. 高春香,蘇立娟,宋進華,宮春寧,王澄. 內蒙古氣象. 2004(01)
本文編號:3134570
【文章來源】: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 2020,(20)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2009—2019年淺層平均地溫變化曲線
由圖3可知,五道梁地區(qū)0 cm地溫與80 cm、160 cm土壤凍結期成正相關關系,地溫每升高1℃,80 cm和160 cm土壤凍結期距平分別增加5.0 d和10.2 d,其中160 cm土壤凍結期通過0.05顯著檢驗,相關較明顯。因此,0 cm地溫升高深層土壤凍結期距平增加,即土壤凍結期推遲,土層越深土壤凍結期推遲日期越長。20 cm地溫對80 cm、160 cm土壤凍結期的影響與0 cm地溫相似,也成正相關關系,地溫每升高1℃,80 cm和160 cm土壤凍結期距平分別增加8.8 d和21.6 d,均未通過0.05顯著檢驗,相關不明顯。因此,20 cm地溫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層土壤凍結期推遲,但影響較0 cm地溫小。
20 cm地溫對80 cm、160 cm土壤凍結期的影響與0 cm地溫相似,也成正相關關系,地溫每升高1℃,80 cm和160 cm土壤凍結期距平分別增加8.8 d和21.6 d,均未通過0.05顯著檢驗,相關不明顯。因此,20 cm地溫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層土壤凍結期推遲,但影響較0 cm地溫小。2.2.3 深層土壤解凍期對淺層地溫的響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氣候變化背景下青藏鐵路沿線多年凍土變化特征研究[J]. 劉明浩,孫志忠,牛富俊,武貴龍,贠漢伯. 冰川凍土. 2014(05)
[2]多年凍土區(qū)鐵路路基熱狀況對工程擾動及氣候變化的響應[J]. 馬巍,穆彥虎,李國玉,吳青柏,劉永智,孫志忠.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3(03)
[3]1960年以來青藏高原氣溫變化研究進展[J]. 宋辭,裴韜,周成虎. 地理科學進展. 2012(11)
[4]青藏高原季節(jié)凍土的氣候學特征[J]. 李韌,趙林,丁永建,沈永平,杜二計,劉廣岳. 冰川凍土. 2009(06)
[5]近45年拉薩深層地溫變化趨勢分析[J]. 杜軍,胡軍,楊勇,拉巴,路紅亞. 應用氣象學報. 2008(01)
[6]1961—2002年新疆季節(jié)凍土多年變化及突變分析[J]. 王秋香,李紅軍,魏榮慶,王曉梅. 冰川凍土. 2005(06)
[7]甘肅河西季節(jié)凍結深度年代際變化特征及其氣候成因分析[J]. 郭慧,李棟梁,張強,陸登榮,馮建英,傾繼祖,湯懋蒼,沈志寶. 冰川凍土. 2005(04)
[8]青藏高原地表溫度的變化分析[J]. 李棟梁,鐘海玲,吳青柏,張擁軍,侯依玲,湯懋蒼. 高原氣象. 2005(03)
[9]青藏高原近30年氣候變化趨勢[J]. 吳紹洪,尹云鶴,鄭度,楊勤業(yè). 地理學報. 2005(01)
[10]內蒙古東北部凍土分布與地溫關系[J]. 高春香,蘇立娟,宋進華,宮春寧,王澄. 內蒙古氣象. 2004(01)
本文編號:31345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13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