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液力變矩器調(diào)速行星系統(tǒng)工作特性分析
[Abstract]:Pump and fan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general equipment and the most power consuming equipment,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consumption. The most effective energy saving means of pump and fan is variable speed regulation. The hydraulic mechanical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composed of guide vane adjustabl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and planetary gear trai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life, reliable work and high efficiency. It is suitable for high-power pump and fan speed regulation device. The efficiency curve of torque converter is parabola shape, the efficiency is the highest near the design working point, the efficiency decreases after the speed decrease deviates from the design working condition, and the efficiency is low when the speed range is larg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speed regulation range, the high efficiency range can be expanded by switching multiple hydraulic components. 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hydraulic mechanical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of doubl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esign metho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re studied. Firstly,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偽 1 and 偽 2 of fixed gear train and rotation gear train on the performance of hydraulic mechanical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is analyzed. The selection principle and reasonable value range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planetary gear train are give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xternal load types. Secondly, the matching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wo torque converters and planetary gear train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overall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give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oad types,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wo torque converters and the parameters of planetary gear train should be considered synthetically, and the working switching points of two torque converters should be reasonably determined, so as to realize a large range of high-efficient transmission under different load conditions. Finally, the start-u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ed regulating planetary system of double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 with hydraulic coupling are studi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CF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input speed and liquid fill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are studied.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are obtained and the startup process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H137.3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銳華;液力變矩器的用油選擇和使用[J];礦山機械;2000年05期
2 苗立軍;5015410A型液力變矩器最小補償壓力值的確定[J];起重運輸機械;2000年02期
3 陳海虹;液力變矩器在工程機械上的應用和發(fā)展[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4 周朝霞;張傳愛;;液力變矩器的正確檢查和維護[J];輕型汽車技術;2001年12期
5 朱金海;液力變矩器的保養(yǎng)與故障分析[J];起重運輸機械;2002年04期
6 張新榮,黃宗益;液力變矩器的閉鎖及其控制研究[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2年02期
7 劉振軍,秦大同,胡建軍,楊亞聯(lián);轎車用液力變矩器性能試驗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8 趙紅,馬文星,王大志;液力變矩器動態(tài)特性辨識方法的探討[J];工程機械;2002年07期
9 李雪原,閻清東;液力變矩器葉片制作方法研究[J];兵工學報;2003年04期
10 祖炳潔,賈糧棉 ,鄭明軍;液力變矩器在工程機械中的正確使用與檢查[J];起重運輸機械;200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項昌樂;閆清東;戴德修;;液力變矩器的應用與發(fā)展[A];液壓氣動密封行業(yè)信息?瘏R編第二卷[C];2003年
2 陳紀新;;裝卸運輸機械中液力變矩器的應用[A];上海物流工程學會2003’論文集[C];2003年
3 趙靜一;馬玉良;王智勇;;新型液力變矩器性能試驗臺設計[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上)[C];2007年
4 齊學義;張風羽;翟小兵;;液力變矩器三元流場計算的一種近似方法[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5 魏巍;閆清東;;液力變矩器葉柵系統(tǒng)三維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A];第四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吳發(fā)乾;;發(fā)動機和液力變矩器輸出特性合成計算方法[A];推進節(jié)能環(huán)保,,給力綠色崛起——海南省機械工程學會、海南省機械工業(yè)質量管理協(xié)會2012年海南機械科技學術報告會交流論文集[C];2012年
7 李吉元;閆清東;;牽引-制動型液力變矩器與機械制動器聯(lián)合制動控制系統(tǒng)研究[A];機床與液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李吉元;閆清東;;牽引-制動型液力變矩器與機械制動器聯(lián)合制動控制系統(tǒng)研究[A];第三屆全國流體傳動及控制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卷)[C];2004年
9 吳慶玲;陳偉;韓洪江;;裝載機發(fā)動機與液力變矩器的匹配分析[A];2010全國機械裝備先進制造技術(廣州)高峰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10 魏巍;張利霞;閆清東;;液力變矩器流場計算可視化及其OpenGL實現(xiàn)[A];機床與液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靳書陽;航天動力定增募資10億 建汽車液力變矩器項目[N];證券時報;2011年
2 楊章躍 許雪勤;江西飛龍鉆頭液力變矩器項目通過專家驗收[N];中國工業(yè)報;2009年
3 ;立足市場 銳意創(chuàng)新[N];大眾科技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春寶;轎車扁平化液力變矩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劉仕平;液力變矩器的數(shù)學模型、新型設計方法及內(nèi)部流場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3 石祥鐘;液力變矩器內(nèi)部三維流動數(shù)值模擬與特性預測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田華;液力變矩器現(xiàn)代設計理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5 劉城;向心渦輪式液力變矩器葉柵系統(tǒng)參數(shù)化設計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6 譚越;沖焊型液力變矩器沖壓成形數(shù)值模擬與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7 劉樹成;車用柴油機與液力變矩器動態(tài)匹配技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8 褚亞旭;基于CFD的液力變矩器設計方法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李興忠;越野車用液力機械式自動變速器控制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建華;液力變矩器理論設計方法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鄒亞科;鈑金型液力變矩器內(nèi)流場分析[D];長安大學;2009年
3 成龍;液力變矩器熱平衡研究和冷卻系統(tǒng)設計[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席智星;制造方法對液力變矩器性能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趙永志;液力變矩器的葉片設計[D];吉林大學;2005年
6 王曉晶;液力變矩器葉柵參數(shù)優(yōu)化及造型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5年
7 許濤;液力變矩器三維流場仿真計算[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8 李勤;4T65E型液力變矩器的變形仿真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9 熊欣;基于虛擬制造的液力變矩器設計與開發(fā)[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10 吳波;液力變矩器的三維流場仿真計算[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3906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39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