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生物效應(yīng)的功能組合產(chǎn)品設(shè)計方法研究
[Abstract]:Functional combination product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innovative produ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and innovation of functional combination product design, a method of functional combination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multi-biological effect is proposed. At first, we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biological prototype function realization, extract the multi-biological effect to construct the multi-biological effect knowledge base; secondly, analyze the basic pattern of the multi-biological effect model inductive function combination. The product function combination design process model based on multi-biological effect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RIZ method, and the product function combination design is guided by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cooperative realization model. Finally, the design of fresh water collection tent in humid and hot area is completed 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functional combination product can meet the various demands of the users, and it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作者單位】: 河北工業(yè)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國家技術(shù)創(chuàng)新方法與實施工具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75137) 國家創(chuàng)新方法工作專項(2013IM030400) 河北省在讀研究生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220056)
【分類號】:TB47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志煥;唐承功;王正國;姚德勝;劉正邦;陳田;;空氣沖擊波重復作用的生物效應(yīng)[J];爆炸與沖擊;1991年02期
2 ;沖擊波瞬時生物效應(yīng)的高速攝影研究(摘要)[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1986年01期
3 陳茂鑫,韋文樓,李莊;激光誘變生物效應(yīng)參數(shù)的選擇[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4 劉偉;曹國忠;檀潤華;魏賽娜;;多生物效應(yīng)的編碼方法研究[J];工程設(shè)計學報;2014年01期
5 陳如松;中國核工業(yè)中放射性核素生物效應(yīng)的研究綜述[J];中國核科技報告;1994年S1期
6 李剛;楊英超;林凌;程立君;;電磁場的生物效應(yīng)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生命科學儀器;2008年03期
7 裴劍;黃欣;陳樹德;喬登江;;高功率脈沖微波細胞生物效應(yīng)中脈沖個數(shù)與效應(yīng)的關(guān)系研究[J];輻射防護;2012年01期
8 孫盛遠,李軍;防爆毯及防爆罐組合防爆性能生物效應(yīng)試驗[J];爆破;2000年04期
9 Anthony T.Barker;陳明;;關(guān)于低頻磁場與電場的某些生物效應(yīng)[J];醫(yī)學物理;1986年04期
10 匡琴芳,國毓智,方平,吳春英,馮瑛瑛,何廣仁,吳翼偉,陸文棟,范我;四種~(99m)Tc標記的乙撐-雙(半胱胺酸酯)生物效應(yīng)比較[J];核技術(shù);1991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立立;徐波;馬淑梅;劉曉冬;;低劑量輻射生物效應(yīng)[A];中國核科學技術(shù)進展報告(第二卷)——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8冊(輻射研究與應(yīng)用分卷、同位素分卷、核農(nóng)學分卷)[C];2011年
2 王振中;殷志康;袁仕取;任耀輝;王勤;馮郁芬;黃麗清;;聚焦超聲輻照在體兔肝的生物效應(yīng)Ⅱ——超微結(jié)耕變化[A];第四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6年
3 龐小峰;;微波的非熱生物效應(yīng)的機理及特性[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4 常媛媛;;電磁生物效應(yīng)及安全防護標準[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shù)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5 倪兵;李恭楚;李佳琦;壽文德;霍彥明;;超聲波對魏氏擬尾柱蟲的生物效應(yīng)初探[A];動物學專輯——上海市動物學會1999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6 袁世斌;衛(wèi)增泉;蔡喜臣;梁劍平;陳衛(wèi)強;李強;李文建;黨秉榮;周光明;頡紅梅;王菊芳;溫小瓊;李興林;馮巖;馬秋峰;郝冀芳;高清祥;;重離子束輻照生物、藥物分子和細胞的質(zhì)量沉積效應(yīng)[A];第十一屆全國核物理大會論文集[C];2000年
7 周宏余;劉少華;謝立青;鄧富國;丁曉紀;陸挺;;中低能離子在生物等效材料中的吸收計量研究[A];第一屆中國核技術(shù)及應(yīng)用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摘要文集[C];2006年
8 居家奇;陳枕流;梁榮慶;陳大華;;使用光劑量評價照明的非視覺生物效應(yīng)[A];中國科協(xié)第249次青年科學家論壇——照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的量化觀測與評價報告文集[C];2012年
9 江丕棟;羅志勇;李兵;赫榮喬;;低磁場和微重力環(huán)境的生物效應(yīng)[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16屆空間生命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劉義;蔣風雷;賴璐;;量子點不同層次生物效應(yīng)[A];中國化學會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屆全國化學熱力學和熱分析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雪飛;揭開“離子生物效應(yīng)”之謎[N];山西科技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羅容;枳實降血脂藥效組分生物效應(yīng)評價方法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2 尹美強;磁化弧光等離子體對種子生物效應(yīng)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嘉彬;基于生理體征的光生物效應(yīng)照明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羅達;LED照明對人眼瞳孔和脈搏非視覺生物效應(yīng)的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3 趙俊博;面向生物效應(yīng)的紫外線燈電子鎮(zhèn)流技術(shù)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余彬彬;LED照明下的生物效應(yīng)的研究[D];中國計量大學;2016年
5 谷運紅;低能離子生物效應(yīng)生理、生化特性的若干研究[D];鄭州大學;2000年
6 王毓舒;Y公司紅外生物效應(yīng)治療儀項目開發(fā)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7 匡玉標;脈沖微波輻照對大鼠海馬影響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皓楠;磁療用永磁磁源的定量分析與生物效應(yīng)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9 陳慧黠;低頻電磁輻射對大鼠血液學方面的影響[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10 唐全民;硒和碲對螺旋藻的生物效應(yīng)及其機制的光譜學研究方法初探[D];暨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2252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22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