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管理心理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7 21:17
本文關鍵詞:荀子管理心理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研究采用歷史研究方法,通過整理和分析《荀子》及其相關思想的研究資料,從管理心理學的角度來系統論述荀子的人性管理思想、激勵行為思想和組織行為思想,并結合實際,闡述了荀子思想對現代企業(yè)管理的啟示。 在人性管理思想方面,荀子提出了“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人性惡思想。荀子認為,既然人的本性是惡的,那么,人們在追求利益的時候,極有可能失去禮法,如果沒有恰當的管理措施節(jié)制人們的欲望,管理秩序就會混亂,因此,統治者必須要有禮義規(guī)范對百姓加以適當的引導,使之向善、從善,這樣才有可能治理好國家。荀子把滿足人的基本需要作為管理的第一要義,提出了“節(jié)用裕民”和“不富無以養(yǎng)民”的政策。在人性管理方面,荀子指出,在性之自然結構上,人與人是相同的,人與人的差別表現在人性的社會結構上,這一由人性之自然結構向社會結構的轉化過程,就是“化性起偽”的過程。 荀子的激勵思想部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表率激勵。荀子指出領導要做好表率,善于服人,并由此引出了關于領導行為的論述。二是尚賢激勵。荀子強調選賢不論門第出身,不論貧富貴賤,在能力面前人人平等,布衣之士也可成為將相。同時,荀子還認為人的才能是通過后天學習而來的。三是賞罰激勵。荀子認為:“賞不行,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也;罰不行,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因此在管理上他主張賞罰嚴明。四是愛民利民激勵。荀子認為百姓是國之根本,因此他主張統治者要愛民、利民,,反對統治者不顧百姓利益,一味聚斂。 荀子的組織行為思想表現在“群”、“分”、“義”三個方面。在荀子看來,人類之所以優(yōu)于其他生物,關鍵在于人類的社會性———“群”,即人能形成一定的組織并能有組織地進行生活。“分”即“職分”的意思,指已經形成的組織結構,可分為社會等級結構、社會職業(yè)結構和國家管理機構。人類社會不僅是群類的集合,而且具有自覺的組織形態(tài);其標志就是在這一組織之中,人與人之間有一套自覺的行為準則———“義”。 荀子管理心理思想對當今企業(yè)管理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是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 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荀子說:“人生而有欲”。因此,任何一個管理者,都不能忽視 人的這種共同的生理需求,應當因勢利導,并以此激發(fā)人們的積極性。二是取人有道, 用人有法,建立良好用人機制。荀子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他認為,尊重人才,重 用賢能,就能“賞不用而民勸,法不用而民服,有司不勞而事治,政令不繁而俗美…… 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三是義利兩有,誠信生神,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對于企業(yè) 來講,“義”、“利”之間的關系,其實質是一個“誠信”問題。要“先義后利”,“以 義生利”,這樣才能得到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荀子 人性管理 激勵 組織行為 現代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C93-09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1 引言8-13
- 1.1 荀子思想概要8-10
- 1.2 荀子管理心理思想產生的時代和理論背景10-11
- 1.3 研究荀子管理心理學思想的意義11-12
- 1.4 研究中國古代荀子管理心理思想的原則和方法12-13
- 2 荀子的人性思想13-19
- 2.1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人性惡思想13-15
- 2.2 “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的需要思想15-17
- 2.3 “起乎變故,成乎修為”的人性修養(yǎng)方法17-19
- 3 荀子的激勵思想19-25
- 3.1 表率激勵19-21
- 3.2 尚賢激勵21-23
- 3.3 賞罰激勵23-24
- 3.4 愛民利民激勵24-25
- 4 荀子的組織行為思想25-30
- 4.1 “群”與組織的功能25-26
- 4.2 “分”與組織的結構26-28
- 4.3 “義”與組織的形態(tài)28-30
- 5 荀子管理心理思想對企業(yè)管理的現實意義30-36
- 5.1 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30-31
- 5.2 親親,故故:建立親密型人際關系31-32
- 5.3 取人有道,用人有法:建立良好用人機制32-33
- 5.4 義利兩有,誠信生神: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33-36
- 注釋36-37
- 參考文獻37-40
- 后記40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大東;石向實;;荀子人性思想及其管理學意義研究綜述[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楊權;公平、正義:荀子社會治理思想探索[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2 姜樹旺;荀子“比性起偽”思想中的管理學意義[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荀子管理心理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1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49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