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中主管-下屬關系的運作機制與效果
本文選題:主管-下屬關系 + 關系投入; 參考:《心理學報》2011年07期
【摘要】:基于社會交換的理論視角,以下屬關系投入-主管資源回報的概念架構來展現(xiàn)組織中主管與下屬關系互動的實質(zhì),對主管-下屬關系的運作效果與機制進行跨層次的實證研究。通過問卷法獲得54個工作群體的426名下屬與主管的對偶數(shù)據(jù),基于HLM分析的結(jié)果表明:下屬在工作之余對主管的私人關系投入不僅能直接獲得主管的工具性資源回報與情感性資源回報,還能通過領導-成員交換(LMX)間接地獲得主管的工具性與情感性資源回報,而在工作群體內(nèi)基于私人關系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決策的特征對主管與下屬之間的關系互動與關系質(zhì)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exchang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sse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pervisor and subordinate in an organization by using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ordinate inputs and supervisor resources, and conducts a cross-level empirical study on the operational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he director-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The data of 426 subordinates and supervisors from 54 working groups were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based on HLM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ersonal relationship investment of subordinates to supervisors after work can not only directly obtain the return of instrumental resources and emotional resources of supervisors, but also the return of emotion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 can also indirectly obtain the instrumental and emotional resource returns of the supervisor.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working group also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between supervisors and subordinates.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暨湖北省人的發(fā)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7067104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資助(10YJC630267) 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科丹桂計劃資助(09DG003)
【分類號】:C9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軍;宋繼文;吳隆增;;政治與關系視角的員工職業(yè)發(fā)展影響因素探討[J];心理學報;2008年02期
2 王忠軍;龍立榮;;員工的職業(yè)成功:社會資本的影響機制與解釋效力[J];管理評論;2009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軍;章凱;仲理峰;;工作團隊差序氛圍的形成與影響:基于追蹤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2 劉軍;富萍萍;吳隆增;;信心領導:來自95家企業(yè)的證據(jù)[J];管理學報;2009年04期
3 曹仰鋒;李平;;中國領導力本土化發(fā)展研究:現(xiàn)狀分析與建議[J];管理學報;2010年11期
4 劉軍;吳隆增;許浚;;政治技能的前因與后果:一項追蹤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11期
5 馮明;李聰;;印象管理對主觀職業(yè)生涯成功的影響——政治技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華東經(jīng)濟管理;2011年02期
6 劉軍;吳隆增;林雨;;應對辱虐管理:下屬逢迎與政治技能的作用機制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9年02期
7 張雪振;張宏武;;基于組織政治技能的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0年03期
8 方杰;張敏強;邱皓政;;基于階層線性理論的多層級中介效應[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8期
9 熊偉;;組織政治行為及其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8年08期
10 馮明;李聰;;國有企業(yè)員工印象管理與職業(yè)生涯成功的關系研究——政治技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軟科學;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軍;王未;;向職場邊緣化說“NO”:來自關系和組織政治的解釋[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宋寶香;;員工政治技能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組織內(nèi)交換關系的視角[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邢小明;新員工社會化、社會資本、組織承諾關系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邵春云;知識型員工的職業(yè)價值觀、組織支持感和職業(yè)成功關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2 馮希艷;蘇州市公務員政治技能與工作績效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瞿皎姣;國有企業(yè)員工組織政治知覺對印象管理和角色內(nèi)績效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董慧杰;指導關系對員工工作績效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李聰;國有企業(yè)員工印象管理與職業(yè)生涯成功關系的實證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6 蔣斌;企業(yè)員工組織政治技巧結(jié)構及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7 路燕利;企業(yè)員工的政治技能及其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8 邢華偉;基于生態(tài)位理論的核心員工職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漢銀;論組織行為學中的組織政治知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王忠軍;龍立榮;;西方職業(yè)生涯成功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經(jīng)濟管理;2007年13期
3 周紅云;社會資本及其在中國的研究與應用[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4年02期
4 李路路;社會資本與私營企業(yè)家——中國社會結(jié)構轉(zhuǎn)型的特殊動力[J];社會學研究;1995年06期
5 張宛麗;非制度因素與地位獲得——兼論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分層結(jié)構[J];社會學研究;1996年01期
6 丘海雄,陳健民,任焰;社會支持結(jié)構的轉(zhuǎn)變:從一元到多元[J];社會學研究;1998年04期
7 龍立榮;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職業(yè)生涯成功及其策略[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2004年03期
8 周艷,童勛;組織政治及其管理對策研究[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05年03期
9 馬超;凌文輇;時勘;;組織政治認知對員工行為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6年06期
10 馬超;凌文輇;方俐洛;;企業(yè)員工組織政治認知量表的構建[J];心理學報;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孔德斌;;進步?退步?從教學大綱向課程標準的轉(zhuǎn)變[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04期
2 周明建;阮超;;威權型領導力對下屬工作績效的影響:領導-成員交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0年04期
3 秦斐;;杜拉拉之后,內(nèi)容為王![J];銷售與市場(渠道版);2010年06期
4 徐昌明;;踐行語文教學人文觀[J];魅力中國;2009年08期
5 劉曉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zhì)教育初探[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7期
6 陸昱;;堅持“工具性” 加強“人文性” 語文學科本質(zhì)屬性探析[J];企業(yè)家天地;2009年09期
7 黃磊;周小蘭;;領導-成員交換與員工離職傾向的U型關系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書訊[J];化學工業(yè);2008年05期
9 曾令輝;黃果心;;試析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屬性發(fā)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9期
10 向蓉;;職校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啟友;;從單一到配套、從工具到價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經(jīng)驗[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李仁瓊;鐘富彬;;探尋語文教學本真,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提高[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李霓;;合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世紀寶鼎》教學設計說明[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邱鳳蓮;;樸實存真 大愛啟智——例談語文教學智慧的本真狀態(tài)[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5 郭敏琰;;自主性學習策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6 蘆向東;;更新教育理念培養(yǎng)語文興趣——新課程改革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語文[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馮三;;新課改下語文教學反思[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郎小霖;;統(tǒng)籌兼顧五種關系 系統(tǒng)提升閱讀成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nèi)蒙古卷)[C];2010年
9 趙中美;;挖掘文本,讓傳統(tǒng)文化走進學生心扉[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李之音;;新課標下的語文教育功能及其在課堂中的體現(xiàn)[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海實驗中學高級教師 趙大中;借助“四力”提升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N];連云港日報;2011年
2 漢濱區(qū)恒口高中 陳春苗;如何讓學生寫作“有話可說”[N];安康日報;2011年
3 劉銳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到達”不意味著一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羅志田 歷史學教授;無暇也要讀書[N];南方周末;2010年
5 蔣曉城;奏響文學文本閱讀的組曲[N];文藝報;2010年
6 記者 黃炎;基金公司上市 可“綁住”員工[N];深圳商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劉莉;科普書遭冷落背后的人文缺失[N];大眾科技報;2010年
8 深圳商報記者 劉瓊;臺灣小說閱讀呈上升趨勢[N];深圳商報;2010年
9 黑龍江省富?h進修學校 閆法順;互動討論促教研[N];學知報;2010年
10 丹陽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 夏玲紅;從“寫字教學”走向“寫字教育”[N];江蘇教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勇;論語文課程的實踐品格[D];西南大學;2010年
2 周敏;語文課程“動姿化”知識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業(yè)文;反思與建構:中國語文教育現(xiàn)代性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4 田力;基于領導—成員交換的女性管理者職涯阻隔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劉輝;關系投入對供應鏈聯(lián)盟維系影響機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9年
6 夏芳;農(nóng)村進城務工人員人力資源能力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王文彬;社會資本情境與個人選擇行為[D];吉林大學;2006年
8 章淑慧;心理學視野中音樂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9 顏國偉;知識與生命:論現(xiàn)代新儒學的雙重發(fā)展與回歸[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趙中建;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勝利;中學文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娟;文學類文本陶冶式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慧濤;新課標下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文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桂英;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模式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靖美慧;中學語文創(chuàng)造性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柴小倩;高考作文測量目標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7 史巍莎;于漪人文教育思想及其對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珍源;新課標時期語文教育論爭的發(fā)展與反思[D];西南大學;2010年
9 李磊;中學生語文學業(yè)自我及其與語文成績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朱永梅;新課標頒布以來語文情感教學研究元分析[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012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180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