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公正感的理論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脈絡述評
本文選題:組織公正感 + 分配公正; 參考:《現(xiàn)代財經(jīng)(天津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2年07期
【摘要】:組織公正感理論近40多年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其側重點分別是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動公正。本文就組織公正感維度劃分及其相互間關系、組織公正感和組織承諾間關系、組織公正感和組織公民行為間關系等三大研究焦點問題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梳理,并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預測。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eory in recent 40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focus on distribution justice, procedural justice and interactive justi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the three research focus issues, namely, the division of the dimension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forecasted.
【作者單位】: 安徽財經(jīng)大學創(chuàng)業(yè)與企業(yè)成長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YJA6300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672107)
【分類號】:C93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梁巧轉;馬憲文;黃英博;孫慧;;上司領導風格對員工分配公平感與組織公民行為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7年03期
2 劉亞,龍立榮,李曄;組織公平感對組織效果變量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3 劉小禹;孫健敏;蘇琴;;工作感受和組織公平對員工組織承諾與職業(yè)承諾影響的跨層次研究[J];經(jīng)濟科學;2011年01期
4 李秀娟;魏峰;;組織公正和交易型領導對組織承諾的影響方式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7年05期
5 周浩;龍立榮;;上級家長式領導風格影響下屬組織公正感的機制[J];中大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6 郭曉薇;;權力距離感對公平感與組織公民行為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2期
7 陳松;方學梅;劉永芳;;組織公正感對組織承諾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0年02期
8 柯麗菲;黃遠僅;姚建明;;服務性企業(yè)員工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承諾、組織公平感關系實證研究[J];軟科學;2007年05期
9 劉璞;井潤田;劉煜;;基于組織支持的組織公平與組織承諾關系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08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漢銀;;組織公平對組織政治知覺與工作滿意度之間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以北京市中學教師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李海;張勉;李博;;組織凝聚力結構與影響因素:案例研究及理論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李永鑫;李藝敏;張娜;申繼亮;;組織公正、組織認同與教師離職意向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年04期
4 馬新建;朱力;張雯;徐敏;;薪酬管理環(huán)節(jié)要素對員工組織公平感的影響研究——基于商業(yè)模式價值分享視角的詮釋[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石秀印;;行政機關工會的功能定位與制度嵌入[J];湖南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6 嚴丹;張立軍;;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組織承諾的調節(jié)作用實證研究[J];工業(yè)工程;2010年05期
7 李凱;鄒勇華;;公平理論在高校貧困生幫扶工作中的應用[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王莉;石金濤;;組織嵌入及其對員工工作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7年03期
9 張銳;;組織公平感對中國家族企業(yè)的重要意義[J];甘肅農(nóng)業(yè);2006年11期
10 嚴丹;張立軍;;組織公平對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影響[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皮永華;組織公正與組織公民行為、組織報復行為之間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李訓;基于公平偏好的激勵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3 魏光興;公平偏好下的報酬契約設計及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4 吳繼紅;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雙向視角員工—組織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顏克權;大型國有企業(yè)人力資源成本控制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蔣玉石;零售行業(yè)中顧客口碑傳播意愿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7 鞠芳輝;民營企業(yè)變革型、家長型領導行為對企業(yè)績效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8 曾秀芹;多水平框架下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璞;變革型領導行為影響員工行為機制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10 柯麗菲;企業(yè)工作團隊組織公民行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亞,龍立榮,李曄;組織公平感對組織效果變量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2 張一弛,劉鵬,尹勁樺,鄧建修;工作特征模型:一項基于中國樣本的檢驗[J];經(jīng)濟科學;2005年04期
3 蔣春燕;;員工公平感與組織承諾和離職傾向之間的關系:組織支持感中介作用的實證研究[J];經(jīng)濟科學;2007年06期
4 宋曉梅;李傲;李紅勛;;基于個人—工作契合度對員工敬業(yè)度的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5 蘇方國,趙曙明;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與離職傾向關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年08期
6 譚亞莉,廖建橋,張亞利;工作決策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6期
7 李秀娟;魏峰;;組織公正和交易型領導對組織承諾的影響方式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7年05期
8 翁清雄;席酉民;;職業(yè)成長與離職傾向:職業(yè)承諾與感知機會的調節(jié)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2010年02期
9 龍靜;組織公民行為理論及其應用[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2000年03期
10 張勉,張德;組織承諾研究評述[J];武漢市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曉薇;企業(yè)員工組織公民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玉新;張建衛(wèi);黃國華;;組織公正對反生產(chǎn)行為的影響機制——自我決定理論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年08期
2 王璐;王冬冬;;從程序公正角度探求我國行政復議制度完善途徑[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11年18期
3 賈霄燕;榮冀川;;高校適用聽證制度利弊分析[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11年16期
4 馮龍良;;淺議司法的公正性[J];價值工程;2011年24期
5 郭富余;;《尼各馬可倫理學》第五卷《正義》讀后感[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6 忻淑芳;馬雪平;;對夏俊峰案的幾點思考[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7 苑廣英;;論程序公正[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8 楊青;;馬克思勞動力商品學說及其現(xiàn)實意義[J];生產(chǎn)力研究;2011年06期
9 劉慶國;黃文;;論沉默權制度確立的必要性[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15期
10 辛冬;;公路事業(yè)單位績效工資實施策略[J];經(jīng)濟師;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兆軍;杜秀芳;劉丹丹;;民營企業(yè)員工組織公正感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杜學禮;;歸因風格及情緒對組織公正感形成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陳惠忠;;律師與程序公正[A];中國民商法實務論壇論文集[C];2001年
4 黃廉熙;;論關聯(lián)交易信息披露的公司法規(guī)范[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公司法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鄔志輝;;農(nóng)村學校撤并決策的程序公正問題探討[A];2010年農(nóng)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朱毅;;課堂公正的心理機制:內(nèi)容與動機二維研究取向[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亞博;;如何從程序公正走向結果公正[A];七省市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8 朱小平;馬元駒;;會計公正理論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9 楊鴻臺;;論社會程序公正與社會實體公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10 蕭伯符;彭君;;程序理念與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羅重海 谷國文;程序公正的絕對性與相對性芻議[N];人民法院報;2004年
2 北京市天達律師事務所 顧永忠;程序公正的體現(xiàn) 實現(xiàn)公正的保障[N];法制日報;2002年
3 孫建 如皋市人民法院執(zhí)行局;該案件體現(xiàn)程序公正的絕對性[N];江蘇經(jīng)濟報;2008年
4 王雙喜;程序公正是基礎[N];人民法院報;2000年
5 冬雪草;單雙號限行程序公正還要到位[N];經(jīng)濟參考報;2010年
6 胡偉 周一民;程序公正法院判決無可挑剔[N];檢察日報;2003年
7 劉文靜;從“朝三暮四”看程序公正[N];檢察日報;2004年
8 謝鵬程;以程序公正為本位[N];法制日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王松苗;首要的是確保程序公正[N];檢察日報;2000年
10 晏祥龍;點擊程序公正[N];江蘇經(jīng)濟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學梅;基于情緒的公正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魏海燕;研發(fā)人員工作動力行為的探索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蔡長林;民事訴訟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4 韓勇;體育紀律處罰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5 張曙;刑事司法公正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6 宋平;醫(yī)患糾紛訴訟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7 何丹;認知公正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杜寶慶;刑事審判價值論[D];重慶大學;2008年
9 朱穎;國際民事訴訟程序統(tǒng)一立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10 侍東波;程序參與及其保障[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立華;社會認同、分配結果對程序公正判斷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9年
2 劉慧萍;薪酬公正、組織支持和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殷曉峰;組織公正感若干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馬振耀;高校教師組織公正感及其與工作壓力、工作—家庭沖突的關系[D];河南大學;2006年
5 姜晶;歸因風格對組織公正感的影響及公正判斷中的歸因偏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向倩雯;國有企業(yè)員工組織公正感與任務績效、關聯(lián)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7 杜學禮;歸因風格及情緒對組織公正感形成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強;刑事證據(jù)開示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9 焦翠霞;民事舉證時限制度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10 孫紅霞;量刑建議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83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178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