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羅科學管理原理的再評價
本文選題:泰羅 切入點:科學管理原理 出處:《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0年03期
【摘要】:管理學界雖然將泰羅尊為“科學管理之父”,但對泰羅科學管理的認識和把 握有些地方還是有欠準確和公允。本文認為,我們應該在以下兩個方面對泰羅的科學管 理原理進行重新評價:一是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的前提是否僅僅把人假設為“經(jīng)濟人”,認 為工人天性懶惰,金錢是刺激積極性的唯一動力。二是泰羅的工時研究是否過于機械、呆 板和繁瑣,不可能適用于今天的管理實踐。
[Abstract]:Although Thalo is regarded as "the father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inaccuracies and fairness in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yro. We should re-evaluate Thalo's scientific management principles in two ways: first, does Tyro's scientific management principles presuppose that people are merely "economic men" and that workers are inherently lazy? Money is the only motivation to stimulate enthusiasm. The second is whether Thalo's man-hour research is too mechanical, rigid and cumbersome to be applicable to today's management practice.
【分類號】:C9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羅海成;中西管理人性假設比較[J];管理與效益;1996年01期
2 黃振定;論管理科學的人本原則[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水明,宋顏蓉;新經(jīng)濟下對泰羅“經(jīng)濟人”假設的再認識[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謝水明;“新經(jīng)濟人”:科學管理的本質(zhì)——“新經(jīng)濟”下對泰羅“經(jīng)濟人”假設的思考[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吳曉巍;鄒韻;;科學管理思想與我國企業(yè)管理制度——基于富士康事件的思考[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4 劉鐵明;;泰勒科學管理思想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5 梁龍霞;學校中的人際關系中的情感管理[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6 趙暉;西方管理理論中“人性假設”析論[J];經(jīng)濟師;2005年10期
7 梁作強;;泰羅的“經(jīng)濟人”假設——新經(jīng)濟人[J];經(jīng)濟師;2006年06期
8 魏曉文,王圣寵;略論企業(yè)員工人性需求與企業(yè)文化管理[J];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02年08期
9 謝水明;“新經(jīng)濟人”:科學管理的本質(zhì)——“新經(jīng)濟”下對泰羅“經(jīng)濟人”假設的思考[J];科學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10 盧宏業(yè);;基于人性假設視角下的罪犯矯治策略[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何載福;企業(yè)文化建設實踐與績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喬東;管理思想哲學基礎反思[D];清華大學;2005年
3 沈仲丹;高校激勵模式有效性的權變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郭勇;泰勒科學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高欣;論管理在人的活動中的作用[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3 俄辰;斷裂與回歸——當代管理新理性的建構[D];蘇州大學;2009年
4 張婷;中西方管理特點比較分析[D];山東大學;2009年
5 趙菲;泰羅合作理論在中國企業(yè)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天祥;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對我們的啟示[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年02期
2 馬俊峰,鄧俊英,陳志良;重新解讀泰羅科學管理原理[J];學術論壇;2005年10期
3 李春,江友群;泰羅科學管理原理的再剖析[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謝吉晨;;社會的經(jīng)濟人——論泰羅科學管理理論中的人本思想[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謝吉晨;;泰羅人本管理思想及對農(nóng)民工管理的啟示[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斯圖爾特·克雷納;;秒表科學(下)1900~1910[J];管理觀察;2008年16期
7 李東紅;;論泰羅科學管理中的樸素管理思想[J];市場論壇;2008年01期
8 謝水明;人本管理:泰羅科學管理的本質(zhì)[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李燕;石向?qū)?;試析泰羅科學管理的人本思想[J];前沿;2007年04期
10 謝水明;“新經(jīng)濟人”:科學管理的本質(zhì)——“新經(jīng)濟”下對泰羅“經(jīng)濟人”假設的思考[J];科學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珉;;泰羅科學管理的遺產(chǎn)及其反思兼紀念《科學管理原理》誕生100周年[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2 羅鳳;;泰羅科學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分析[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馬永霞;;高等教育活動中的“經(jīng)濟人”[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4 徐則榮;;試論“經(jīng)濟人”[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涂明君;;科學之精鑄程序之魂[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宋圭武;;“經(jīng)濟人”問題研究[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陳學明;;反對把“經(jīng)濟人”普遍化、永恒化、正面化[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六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劉細良;高修衛(wèi);;論“行政立法部門化”及其防范[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鄧春玲;;論經(jīng)濟學中的人——經(jīng)濟人[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顿Y本論》研究會第2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程恩富;;新“經(jīng)濟人”論:海派經(jīng)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刊(2004)[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泰羅身后留下的管理藝術[N];中國經(jīng)營報;2003年
2 西蒙;禁止斗牛:加泰羅尼亞首立法[N];工人日報;2010年
3 符信;黃華華率團訪問西班牙[N];南方日報;2008年
4 曹建海;泰羅科學管理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5 劉譯陽;淺談泰羅科學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思想[N];光明日報;2005年
6 記者 賈瑛;韓國企業(yè)向往到長春投資[N];長春日報;2007年
7 復旦大學 馬濤;警惕“經(jīng)濟人”的濫用[N];社會科學報;2006年
8 尚辭;李斯的賢與不肖(八)[N];電腦商報;2008年
9 張偉邋汪小勤;“經(jīng)濟人”假設與倫理[N];光明日報;2008年
10 毛天祥;從“經(jīng)濟人”角度清理黨政干部企業(yè)兼職[N];中國經(jīng)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春晨;市場經(jīng)濟倫理導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陳澤亞;“經(jīng)濟人”與經(jīng)濟制度正義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健;利他行為的模型構造與數(shù)量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4 彭春凝;論經(jīng)濟法的倫理基礎[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殷紅;俄羅斯轉軌經(jīng)濟政策中政府訴求約束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6 薛為昶;倫理學與經(jīng)濟學的離分與復歸[D];東南大學;2005年
7 賈成中;企業(yè)生態(tài)責任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8 王雷;合作的演化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聶文軍;亞當·斯密經(jīng)濟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李彥龍;哲學視野中的生態(tài)經(jīng)濟[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春霞;論市場經(jīng)濟的人性[D];新疆大學;2004年
2 盧小青;我國企業(yè)并購中政府行為扭曲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劉京軍;“斯密問題”的再反思[D];西南大學;2008年
4 周文靜;關于“經(jīng)濟人”和“道德人”問題的爭論與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聶慶彬;“經(jīng)濟人”假設的嬗變及意義分析[D];河南大學;2007年
6 王盛軍;我國自然資源行政許可制度的法經(jīng)濟學分析[D];河海大學;2006年
7 孫慶武;經(jīng)濟學理性的哲學反思[D];東華大學;2006年
8 楊玉強;中國市場經(jīng)濟中“經(jīng)濟人”的位置及其超越[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9 柳波;“經(jīng)濟人”假說與人的發(fā)展[D];鄭州大學;2006年
10 王立杰;倫理視角下企業(yè)社會責任及其實現(xiàn)機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967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169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