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組織發(fā)展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促進思路
本文選題:轉型期 切入點:社會組織 出處:《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組織在獲得珍貴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需要轉變觀念,強化政府對社會組織的培育和扶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組織法制體系,推進管理體制改革;著力提高社會組織的自身素質,創(chuàng)立良好的公共服務形象;抓好人才培養(yǎng)與引進和構建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渠道,增強發(fā)展后勁,以此來促進社會組織的健康發(fā)展。
[Abstract]: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obtain valuabl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need to change the idea,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foster and support; gradually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create a good image of the public service do a good job; th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 stable source of funding channels,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分類號】:C93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名;;中國NGO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政策分析[J];公共管理評論;2007年01期
2 周耀虹;;從社會現(xiàn)代化轉型認識民間組織發(fā)展[J];天府新論;2006年01期
3 中央黨校課題組;俞貴麟;;民間組織自身發(fā)展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會;2006年12期
4 來永寶;;社會組織的發(fā)展:問題與措施[J];學會;2008年05期
5 孫偉林;;我國社會組織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與建議[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9年08期
6 王名;;改革民間組織雙重管理體制的分析和建議[J];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玲;譚小成;;轉型期中國行業(yè)性NGO的前景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2 董慧琴;;徽州會社興起的原因[J];安徽農學通報;2007年02期
3 張西勇;張偉娜;;淺析轉型期我國農民信仰缺失問題[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8期
4 周建軍;吳永紅;;組織化協(xié)調機制的構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沈國琴;;社會團體登記制度反思[J];北方法學;2010年01期
6 畢霞;張自謙;;基于政府視角的社區(qū)民間組織發(fā)展策略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婁勝華;;澳門現(xiàn)行社團法律制度的結構與特征分析[J];比較法研究;2006年05期
8 劉英楠;張發(fā)兆;;簡析中國特色公民社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02期
9 汪流;王凱珍;;我國體育類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發(fā)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10 王銳;;慈善事業(yè)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前安;社區(qū)體育俱樂部與政府、市場、社區(qū)關系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劉明生;公共服務背景下城市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陸冰然;非正式制度,社會資本與契約選擇[D];南開大學;2010年
4 尤光付;縣政府行政監(jiān)督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蔡麗新;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與政治文明建設[D];蘇州大學;2006年
6 楊守金;中國特色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龐正;法治視閾下的非政府組織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翟東堂;中國少數(shù)民族經濟權利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翟桂萍;公共空間的歷史性建構:上海社區(qū)發(fā)展的政治學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田屹;論第三部門的經濟干預權[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名;;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功能及其分類[J];學術月刊;2006年09期
2 郭麗華,尤京文;關于促進非政府組織發(fā)展的幾個現(xiàn)實問題[J];行政論壇;2003年03期
3 高丙中;社會團體的合法性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4 賈西津;中國公民社會發(fā)育的三條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天明;;“十二五”期間社會管理的加強和創(chuàng)新[J];人力資源管理;2011年08期
2 ;社團月報[J];社團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3 魏銘言;;北京社會組織有望提供18萬就業(yè)崗位[J];學會;2011年08期
4 ;《新疆農墾經濟》30年發(fā)展歷程[J];新疆農墾經濟;2011年06期
5 曉琴;;“解放”:55年發(fā)展歷程,成就6代精品[J];商用汽車;2011年15期
6 王瑋;邵銣;;農十三師紅星一場陳列館[J];兵團建設;2011年Z1期
7 ;浙江第一顆夜明珠——烏溪江電廠的發(fā)展歷程[J];小水電;2011年04期
8 楊景海;;強化轉型期民營企業(yè)的社會責任[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年18期
9 李妍;;民辦NGO“獨立”[J];中國經濟周刊;2011年32期
10 劉志升;;我國退耕還林還草發(fā)展歷程探究[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1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章亮;;用“三個代表”思想實現(xiàn)轉型期價值失衡的調控[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2 黃力之;;從當前中國社會思潮看轉型期的價值沖突[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3 陸明遠;;職能代理:公共服務體制中的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機制研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紅;張沖;;發(fā)揮雙重管理體制在管理社科類社團中的作用 確保社科類社團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運行[A];全國社科聯(lián)第十二次學會工作會議交流材料[C];2008年
5 范長風;;戲劇人類學的遙遠目光——一個高原跨族群社會組織的演劇與互助行動[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6 王如松;;轉型期城市生態(tài)學前沿研究進展[A];生態(tài)學的新紀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C];2000年
7 王名;;改革現(xiàn)行社會體制,大力發(fā)展社會組織(書面發(fā)言)[A];“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老教授、老專家”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周健;楊旭東;;公共服務社會化中社會組織的社區(qū)治理參與[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9 程群;;地質勘查單位轉型期科學發(fā)展問題探討[A];2009(重慶)中西部第二屆有色金屬工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顧愛華;;第五章 中國社會科學類社團與其他社會組織的關系研究[A];中國社會科學類社團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鄧偉志;構建和諧社會應重視社會組織的作用[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2 汪丁丁;轉型期中國的教育綱領[N];社會科學報;2005年
3 王磊;轉型期內的征地紛爭[N];人民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李志豹;網游行業(yè)轉型期到來[N];中國企業(yè)報;2010年
5 鄭劍;轉型期視角[N];人民日報;2010年
6 證券時報記者 賈壯;未來半年 騰訊將進入開放轉型期[N];證券時報;2010年
7 中共鎮(zhèn)江市委黨校 姚永康;轉型期“躁動”癥與定力修煉[N];鎮(zhèn)江日報;2010年
8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辛鳴;為轉型期正名 為轉型期盡責[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9 羅東;轉型期的攻防突變轉換[N];中國國防報;2011年
10 中國人民銀行河南新野縣支行 時春明;下鄉(xiāng)惠農補貼步入轉型期[N];新農村商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郅強;和諧秩序與利益協(xié)調[D];吉林大學;2006年
2 翟波;轉型期弱勢群體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周建軍;轉型期中國城市規(guī)劃管理職能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4 張喜田;論轉型期小說“人”的發(fā)現(xiàn)[D];復旦大學;2005年
5 趙興羅;中國轉型期居民收入差距調節(jié)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王廣振;轉型期俄羅斯中產階級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潘洪陽;轉型期中國弱勢群體保護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汪紅梅;我國農村社會資本變遷的經濟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黃蔚;轉型期中國資本外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劉永艷;轉型期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柳;新社會組織黨建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2 姚麗;社會組織行業(yè)協(xié)會的官民二重性對職能發(fā)揮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0年
3 黃尹;服務型政府建設中政府與社會組織關系的走向[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0年
4 李海燕;我國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5 徐子梁;新世紀以來黨和政府關于社會組織建設的思想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1年
6 劉振羽;我國社會組織參與突發(fā)事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崔雪峰;轉型期公民有限參與政府決策初探[D];吉林大學;2007年
8 田維緒;轉型期我國可持續(xù)消費文化建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青;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何小林;轉型期傳統(tǒng)居住空間更新研究[D];東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764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1576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