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MPA教育之體制建構與條件檢視
發(fā)布時間:2017-12-29 04:23
本文關鍵詞:兩岸MPA教育之體制建構與條件檢視 出處:《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公共事務管理教育為美國于1970年代因應社會開放、多元發(fā)展之轉型,以企業(yè)管理教育之經驗為基礎,并以科際整合與量化分析方法為主要特色,以關注及探討各種公共課題。兩岸在現(xiàn)代化發(fā)展歷程中分別經歷大陸的改革開放與臺灣的解除戒嚴等變遷,公民文化的私公轉移是兩岸共同面臨的重大考驗,成為發(fā)展MPA教育之主要積極意義。本文試以公共事務管理架構(PAM)及社會發(fā)展矩陣(SDM)說明對應民情文化與發(fā)展階段的MPA教育。臺灣MPA教育于1970年自美引進,1990年范式轉型迄今,終于2007年成為高等教育評鑒的最新學科,確立了在臺灣高等教育之定位。大陸自1999年積極啟動MPA教育,迄今已有101個碩士點,200多個公共管理學院。臺灣預期2008年大選后的兩岸政策將逐步開放,經濟外之社會、政府等經驗交流將愈見頻繁,而MPA教育的發(fā)展經驗及互惠合作當是其中關鍵且主要之面向。
[Abstract]:......
【作者單位】: 臺灣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分類號】:C93-4
【正文快照】: 一、MPA教育之濫觴美國于1970年代因科技移轉、產業(yè)變遷、國際競爭、都會變遷及開放多元等發(fā)展差距,造成地區(qū)及政府轉型與發(fā)展困難,而福特與卡內基兩私人基金會基于1950年代為因應全球及美國的經濟復蘇,以原有商業(yè)教育大幅充實提升而設計推動之企業(yè)管理碩士(MBA)教育的成功經
【相似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繼承;美中公共管理碩士教育比較[D];外交學院;2002年
,本文編號:13487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134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