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任支持對雙元性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回任支持對雙元性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 出處:《管理學報》2015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回任支持 知識轉移 雙元性創(chuàng)新 自我效能
【摘要】:以跨國公司的回任人員為研究對象,實證研究回任支持對雙元性創(chuàng)新的影響,探討知識轉移和自我效能在上述關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調節(jié)作用,并檢驗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層次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回任支持對知識轉移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知識轉移對開發(fā)性創(chuàng)新和探索性創(chuàng)新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知識轉移在回任支持與開發(fā)性創(chuàng)新和探索性創(chuàng)新之間起中介作用,但中介效應有所差異,在回任支持與開發(fā)性創(chuàng)新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回任支持與探索性創(chuàng)新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在回任支持與知識轉移之間起調節(jié)作用。拔靴法分析結果表明:自我效能越強,知識轉移在回任支持與開發(fā)性創(chuàng)新和探索性創(chuàng)新之間所起的中介效應就越強。
[Abstract]:Taking the repatriat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empirically study the influence of repatriation support on dual innovation, and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self efficacy in the above relations, and test the moderating mediation effect.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back office suppor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knowledge transfer, knowledge transfer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innov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back offic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suppor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nd exploratory innovation, but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is different, in the back office suppo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plays a part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back office support and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novation; self efficacy between support and knowledge transfer play a regulating role in the back off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er the self-efficacy, the stronger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between th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h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the exploratory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371154)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資助項目(2014JM9361) 陜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陜教高辦[2014]39號)
【分類號】:F272;F273.1;C93
【正文快照】: 雙元性創(chuàng)新是跨國公司應對國際環(huán)境變化的一種新的戰(zhàn)略選擇,它包括開發(fā)性創(chuàng)新和探索性創(chuàng)新。O’REILLY等[1]的研究表明,與只進行開發(fā)性或者只進行探索性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相比較,實行雙元性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更容易成功。與此類似,BONESSO等[2]認為,企業(yè)實現創(chuàng)新雙元性是組織動態(tài)能力的核心,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姜秀珍;金思宇;包偉琴;宛雅婧;;外派人員回任意愿影響因素分析——來自中國跨國經營企業(yè)的證據[J];管理學報;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友玲,周憶;未來制造業(yè)之特征[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2 曾福勝;金燁;;面向知識管理的知識供應流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3 高天一,李錦,范垂峰;基于Web的集成化產品數據管理方法的研究[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4 陳罡;;知識供應鏈模型在空管領域的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年29期
5 張曙;技術創(chuàng)新及創(chuàng)新的管理[J];中國工程科學;2000年04期
6 趙志,孫林巖,萬迪f ,汪應洛;從流程的觀點認識我國制造企業(yè)的產品創(chuàng)新[J];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00年02期
7 張勇;龍立榮;;績效薪酬與團隊成員創(chuàng)新行為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學報;2013年08期
8 張華;曹tD瑋;;自我監(jiān)控對個體合作網絡構建與知識創(chuàng)新的影響[J];商業(yè)研究;2013年08期
9 毛晉平;謝穎;;中小學教師心理資本及其與工作投入關系的實證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10 周密;劉倩;梁安;;組織內成員間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研究[J];管理學報;2013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趙書松;廖建橋;趙君;;本土心理資本在變革型領導影響員工知識共享過程中的作用[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選編)[C];2013年
2 趙書松;廖建橋;趙君;;本土心理資本在變革型領導影響員工知識共享過程中的作用[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3 王冠;周小虎;陳瑩;;希望理論研究述評[A];第九屆(2014)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勵;網絡協(xié)同商務鏈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2 潘鐵軍;虛擬企業(yè)過程集成中幾個關鍵問題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3 王曉紅;并行工程與產品廣域協(xié)同開發(fā)的研究和實踐[D];上海大學;2004年
4 苗劍;網絡化制造平臺的體系結構及實現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5 雷荊耀;供應鏈與產品創(chuàng)新管理集成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6 侯雪筠;基于廣義財務戰(zhàn)略的企業(yè)核心能力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雷琦;網絡化制造平臺的集群模式和運行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8 王晰巍;知識供應鏈構建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張杰;以客戶為中心的制造業(yè)企業(yè)管理模型及應用[D];吉林大學;2007年
10 曾福勝;產品設計知識管理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平;貴州空管安全信息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魏莉;基于知識鏈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路徑選擇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胡方元;基于知識轉移的技術市場效率評價與優(yōu)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黃偉;高校知識轉移價值增值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1年
5 任峗;基于知識鏈的衛(wèi)星式產業(yè)集群及協(xié)同演進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郭毅;大批量定制生產模式及關鍵支撐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7 翟文彬;虛擬企業(yè)生產計劃與協(xié)調控制技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2年
8 陳f^;基于RNMS的網絡化協(xié)同產品開發(fā)資源組織模式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9 張新宇;制造企業(yè)知識供應鏈的構建和運行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李佳;飯店人力資源知識供應鏈構建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俊振;;論外派人員跨文化適應的內在系統(tǒng)構成與機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S1期
2 魯桐;企業(yè)國際化階段、測量方法及案例研究[J];世界經濟;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張紅琪;魯若愚;蔣洋;;服務企業(yè)員工自我領導對創(chuàng)新行為的影響研究——以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量[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12年02期
2 張軍民;;認知透視——企業(yè)家自我效能在決策中的運演[J];中外企業(yè)家;2014年06期
3 王艷芝;韓德昌;;顧客如何感知大規(guī)模定制——基于顧客自我效能、選項呈現方式與定制滿意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2年04期
4 黃紹文;;自我溝通與生產力關系的研究——文獻研究初探[J];金融經濟;2013年22期
5 李靖;劉天明;;試論績效考核中的自我效能考核[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7年06期
6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都敏;;自我效能(ESE)在創(chuàng)業(yè)研究中的進展[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成程;KAB創(chuàng)業(yè)教育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自我效能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467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glzh/134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