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短核磁共振測定凍土未凍水含量實驗時間的方法
本文關鍵詞:縮短核磁共振測定凍土未凍水含量實驗時間的方法
更多相關文章: 核磁共振 未凍水 凍土 集總參數(shù)法
【摘要】:為利用核磁共振(NMR)技術更快地測試得到凍土中未凍水的含量,首先對傳統(tǒng)的單試樣測試方法進行了分析,探究了其實驗時間過長的原因.然后,基于傳熱學中的集總參數(shù)法,研究了小體積試樣在空氣中以自然對流傳熱為冷卻方式的溫度變化特征.根據(jù)試樣溫度與時間的對應關系,提出了多試樣連續(xù)測試法.最后,以一種黏土為例,分別利用多試樣連續(xù)測試法和單試樣測試法測量了土樣凍結過程中NMR信號強度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實驗結果表明:二者的測量結果非常接近,但連續(xù)測試法耗費的時間非常少.綜合比較兩種利用NMR技術所耗費的時間和實驗結果的精確程度,多試樣連續(xù)測試法是可行的.
【作者單位】: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核磁共振 未凍水 凍土 集總參數(shù)法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04215;51274209)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20130023120009)資助
【分類號】:P642.14
【正文快照】: 0引言自1940年,前蘇聯(lián)的崔托維奇教授提出凍土未凍水含量的研究課題以來,未凍水含量的測試問題一直作為一個重要課題吸引著眾多凍土學研究者.未凍水含量的問題不僅影響著土體凍結和融化的熱力學過程[1],也影響著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如抗壓強度[2-4].最早人們是利用量熱儀來測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A.R.泰斯,J.L.奧利豐特,朱元林,Y.納卡諾,T.F.瓊肯斯;用脈沖核磁共振法及物理解吸試驗測定的凍土中冰和未凍水之間的關系[J];冰川凍土;1983年02期
2 劉世偉;張建明;;高溫凍土物理力學特性研究現(xiàn)狀[J];冰川凍土;2012年01期
3 陳錦;李東慶;邴慧;鄧友生;;含水量對凍結含鹽粉土單軸抗壓強度影響的試驗研究[J];冰川凍土;2012年02期
4 蘇凱;張建明;劉世偉;張虎;阮國鋒;;高溫-高含冰量凍土壓縮變形特性研究[J];冰川凍土;2013年02期
5 張蓮海;馬巍;楊成松;董晟;;土在凍結及融化過程中的熱力學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冰川凍土;2013年06期
6 劉波;李東陽;;人工凍結粉土未凍水含量測試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S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A.R.泰斯,J.L.奧利豐特,朱元林;易溶鹽對中國蘭州黃土未凍水含量的影響[J];冰川凍土;1985年02期
2 吳曉光;;概率統(tǒng)計在高溫凍土力學性質研究中的應用[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3年03期
3 蘇凱;張建明;劉世偉;張虎;阮國鋒;;高溫-高含冰量凍土壓縮變形特性研究[J];冰川凍土;2013年02期
4 孔祥兵;趙淑萍;穆彥虎;羅飛;;列車荷載作用下凍土路基中的動應力計算研究[J];冰川凍土;2013年06期
5 張蓮海;馬巍;楊成松;董晟;;土在凍結及融化過程中的熱力學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冰川凍土;2013年06期
6 張英;邴慧;;含鹽凍土物理力學性質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冰川凍土;2013年06期
7 劉正明;;凍結緣中未凍水遷移的微尺度研究[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4年02期
8 董連成;張公;趙淑萍;潘衛(wèi)東;李廣影;;凍土蠕變指標試驗研究[J];冰川凍土;2014年01期
9 石剛強;趙世運;李先明;牛永紅;;嚴寒地區(qū)高速鐵路路基凍脹變形監(jiān)測分析[J];冰川凍土;2014年02期
10 楊西鋒;尤哲敏;牛富俊;馬巍;;固化劑對鹽漬土物理力學性質的固化效果研究進展[J];冰川凍土;2014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杰林;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寒區(qū)巖石凍融損傷機理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2 程強;凍土冰/水含量同腔共射原位測定方法創(chuàng)新與凍融模型檢驗[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3 陳玉超;立井局部難凍地層差異凍結試驗及強化傳熱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4 胡成西;氧化硅基陶瓷的濕化學制備與微波介電性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鑒峰;漠河地區(qū)多年凍土物理力學性質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冷毅飛;凍土未凍水室內綜合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李天霄;北方季節(jié)性凍土區(qū)農田土壤水分運動規(guī)律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慧;天山北坡融雪期季節(jié)性凍土下滲機制研究[D];新疆大學;2013年
5 吳曉光;概率統(tǒng)計在高溫凍土熱學及力學性質研究中的應用[D];蘭州大學;2013年
6 晏懿波;寒區(qū)隧道抗防凍機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7 孫谷雨;南京地鐵典型土層凍土熱物理力學特性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8 何菲;正凍粉質粘土水分遷移規(guī)律與不同介質間冰膜形成機理的試驗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3年
9 孫雨洋;多年凍土區(qū)豎向荷載作用單樁變形和承載力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母劍橋;循環(huán)凍融條件下巖體損傷劣化特性及其致災效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惠生,趙琳,王家成;凍結砂土瞬時強度的初步試驗研究[J];冰川凍土;1980年01期
2 朱元林,張家懿;凍土的彈性變形及壓縮變形[J];冰川凍土;1982年03期
3 徐ei祖,J.L.奧利奮特,A.R.泰斯;土水勢、未凍水含量和溫度[J];冰川凍土;1985年01期
4 朱元林,D.L.卡皮;凍結粉砂的抗拉強度[J];冰川凍土;1986年01期
5 朱元林;凍結粉砂在常變形速度下的單軸抗壓強度[J];冰川凍土;1986年04期
6 朱元林;我國凍土強度與蠕變研究[J];冰川凍土;1988年03期
7 蔡中民,朱元林,張長慶;凍土的粘彈塑性本構模型以及材料參數(shù)的確定[J];冰川凍土;1990年01期
8 邱國慶,王雅卿,曾凱文,盛文坤;蘭州地區(qū)黃土的凍結溫度[J];冰川凍土;1990年02期
9 朱元林,彭萬巍,王顯耀,蔡中民;應變率及溫度對凍結黃土抗拉強度的影響[J];冰川凍土;1995年S1期
10 王紹令,趙秀鋒,郭東信,黃以職;青藏高原凍土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冰川凍土;1996年S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ei祖,J.L.奧利奮特,A.R.泰斯;土水勢、未凍水含量和溫度[J];冰川凍土;1985年01期
2 王雅卿,陳肖柏;中國南極長城站區(qū)土層凍結溫度及未凍水含量試驗研究[J];冰川凍土;1993年01期
3 A.R.泰斯,J.L.奧利豐特,朱元林;易溶鹽對中國蘭州黃土未凍水含量的影響[J];冰川凍土;1985年02期
4 張立新,徐學祖,鄧友生;含氯化鈉凍土未凍水含量與凍融過程關系的特征[J];冰川凍土;1995年03期
5 張立新,徐學祖,張招祥,鄧友生;凍土未凍水含量與壓力關系的實驗研究[J];冰川凍土;1998年02期
6 孫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在凍土未凍水含量預測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7 尚松浩,毛曉敏;基于BP神經網絡的土壤凍結溫度及未凍水含量預測模型[J];冰川凍土;2001年04期
8 李麗英;張立新;趙少杰;;凍土介電常數(shù)的實驗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東陽;凍土未凍水含量測試新方法的試驗和理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2 程強;凍土冰/水含量同腔共射原位測定方法創(chuàng)新與凍融模型檢驗[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宋浪;聲電效應在未凍水含量估計應用中的模型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羅金明;松嫩平原鹽堿土水鹽運移的熱力學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9637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96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