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早期力學性能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關鍵詞:水泥土早期力學性能影響因素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水泥土 尺寸形狀 應力-應變關系 變形模量 微結構
【摘要】:選取內蒙古土默川地區(qū)廣泛分布的粘土進行力學性能工程試驗研究,對兩種不同尺寸形狀鐖50 mm×H50mm和鐖40 mm×H80 mm的試件,分別采用靜力壓實和分層擊實成型方法條件下的水泥土,探討在不同水泥摻量5%、10%、15%和20%,不同養(yǎng)護齡期7 d、14 d、21 d和28 d下無側限抗壓強度發(fā)展規(guī)律,并分析了以上幾種不同因素對水泥土無側限抗壓強度的影響,定量的確定了水泥摻量、養(yǎng)護齡期對水泥土無側限抗壓強度的影響關系。對表征水泥土力學性能應力-應變曲線進行四個階段特征分析,試驗水泥土試件無側限受壓破壞形式與混凝土無側限受壓破壞形式相似。并對早期水泥土的變形模量和微結構進行探討,得出變形模量的估算公式,為實際工程應用中提供理論試驗依據。
【作者單位】: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水利與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關鍵詞】: 水泥土 尺寸形狀 應力-應變關系 變形模量 微結構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069008) 內蒙古自治區(qū)應用與研究開發(fā)科技計劃項目(20130425) 內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MS0720);內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MS0122)
【分類號】:TU43;TU521.3
【正文快照】: 1引言水泥土是在經過粉碎或原本松散的土料中,摻入足量的水泥、水及外加劑均勻拌和后得到的混合料,經機械壓實和養(yǎng)護后形成的具有整體性、堅固性及水穩(wěn)定性的工程材料[1]。水泥土目前廣泛應用于地基處理、路基改良、渠道防滲、基坑圍護、軟土加固等[2,3]。為此,國內外諸多學者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偉;王儉;;粘性土地基在動荷載作用下變形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1期
2 高翔,魯安懷,鄭轍,賈欣欣;湖南湘潭錳礦錳鉀礦—天然氧化物八面體分子篩(OMS-2)在HRTEM下的微結構特征研究[J];礦物巖石;2005年03期
3 陳勇;單紅仙;賈永剛;;黃河沉積粉土滲透系數變化研究[J];海洋湖沼通報;2005年04期
4 許勇;張季超;李伍平;;飽和軟土微結構分形特征的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7年S1期
5 周暉;房營光;李勇;;珠三角軟土微觀結構試驗分析(英文)[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年18期
6 田西堂;;西安東部黃土斷層活動性與顯微結構的相關性[J];地質論評;1993年02期
7 李榴;珠江三角洲軟土微結構的掃描電鏡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8 魯曉兵;王淑云;矯濱田;王義華;;巖土介質中局部化變形研究的一些新進展[J];力學進展;2006年02期
9 趙鵬;謝衛(wèi)紅;王習術;高峰;;高溫下巖石SEM實時實驗研究[J];力學與實踐;2006年03期
10 張恩;彭明生;梁超倫;鄒永廖;邢銘;;珍珠顯微結構及納米礦物的電鏡分析[J];礦物學報;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嘉鷗;盧承祖;郭素杰;葉斌;;軟土微結構SEM樣品的制備技術[A];新世紀巖石力學與工程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許勇;張季超;李伍平;;飽和軟土微結構分形特征的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楊曉杰;林西生;林西生;;粘土巖微結構對其抗剪強度的影響研究[A];世紀之交軟巖工程技術現狀與展望[C];1999年
4 陳剛;潘一山;;微結構的應變梯度塑性理論及在巖體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文集[C];2000年
5 袁建新;張梅英;;巖土力學性質與微觀結構[A];海峽兩岸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地工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6 岳昭;;Olivooides屬的微結構及其系統(tǒng)位置[A];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文集(14)[C];1987年
7 孟大維;孫凡;陳維毅;鄭建平;;大別山超高壓變質礦物中的微結構缺陷及其意義[A];2005年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蔡仲業(yè);王明洋;;微結構數值分析方法[A];第四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1994年
9 馬中高;沈忠秋;;地質約束下的巖石物理模版[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苑執(zhí)中;彭明生;蒙宇飛;;利用透射電鏡及同步輻射X光衍射圖相研究粉紅色及紅色金剛石的結構缺陷[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剛生;珍珠層的微結構及其中類胡蘿卜素的原位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1年
2 陳文玲;黑河水庫壩肩邊坡云母石英片巖三軸蠕變機理及蠕變模型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3 周新民;準飽和土波動特性及動力響應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徐郝明;銅川黃土滑坡機理及防治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2 王崢輝;下蜀黃土超聲波波速與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3 王冠英;不同地區(qū)海積軟土前期固結壓力與結構強度的關系及其成因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4 王沫涵;陜北—關中段黃土濕陷性區(qū)域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5 高程;第三系軟弱圍巖地下水環(huán)境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6 王曉麗;地震動加速度傳感器的研究[D];中北大學;2007年
7 匡靜;西北干旱區(qū)土遺址鹽漬風蝕效應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程佳;交河故城崖體破壞機理及數值模擬[D];蘭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8238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82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