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巖石“封閉應力”假說的氣體包裹體和膨脹能力
本文關鍵詞:奠基巖石“封閉應力”假說的氣體包裹體和膨脹能力
更多相關文章: 地質巖石力學 封閉應力 流體包裹體 高地應力 巖爆 巷道大變形 巖石工程
【摘要】:陳宗基先生在1979年提出了"封閉應力"假說,認為它是巖石工程災害的原因。近年來,錢七虎院士和王思敬院士分別對"封閉應力"假說作了肯定的定性討論。30多年過去了,這個"封閉應力"假說僅得到極其少的定量研究和發(fā)展。在本文中,我提出和試圖論證流體包裹體是一種具體、實在、可測量和計算的應力包裹體。它在地質巖石與礦物中普遍存在。它有壓強和體積膨脹能。它是一種封閉應力和內應變能的具體存在和作用形式。我給出了這個壓強、體積膨脹能和封閉應力包裹體對圍巖作用的計算公式和算例。這個包裹流體壓強值與深部巖石高地應力場值相當。我進一步分析和討論了,巖石微小、密封、壓緊的流體包裹體應該是深部工程巖石開挖洞室或巷道出現(xiàn)的巖爆、沖擊地壓、礦震、洞壁劈裂、圍巖分區(qū)破裂和巷道大變形的一個共同張性體積力源。我認為,這個地質巖石與礦物內緊壓膨脹的流體包裹體封閉應力能夠完整邏輯一致地、符合自然規(guī)律地解釋人們所見到的、報道的、與這些深部工程災害相關的所有事實。并且,它能將這些事實和現(xiàn)象合理地、隨時間演變地聯(lián)系和重塑起來。這種實在、可測試、可定量的封閉應力源和能源的提出和研究能為巖石力學工作者,更好地沿著老一輩巖石力學專家們指引的途徑和思路,來建立新的地質巖石力學理論、方法和技術,以更加符合自然規(guī)律地解決巖石力學領域世界性難題的深部工程災害問題。
【作者單位】: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
【關鍵詞】: 地質巖石力學 封閉應力 流體包裹體 高地應力 巖爆 巷道大變形 巖石工程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編號2011CB7106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41372336的部分資助
【分類號】:TU45
【正文快照】: o弓|言 深部工程巖體開挖與開采經常發(fā)生因地質巖石條件改變而造成的災害。這些災害包括巖爆、沖擊地壓、礦壓劇烈、礦震、洞壁劈裂、圍巖分區(qū)破裂和巷道大變形。近百年來,國內外巖石力學和工程界專家學者對這些深部巖石工程災害作了大量現(xiàn)象觀測、規(guī)律總結、預測預報和成因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建平,路風香,郭暉,任迎新;金剛石中流體包裹體的研究[J];科學通報;1994年03期
2 葉造軍;貴州大廠銻礦流體包裹體與穩(wěn)定同位素[J];地質地球化學;1996年05期
3 徐啟東,鐘增球;大別超高壓變質帶流體包裹體的組合關系與演變[J];巖石礦物學雜志;2003年01期
4 張振亮,呂新彪,饒冰;流體包裹體的合成方法及其對礦床學研究的意義[J];礦產與地質;2003年02期
5 吳秀玲,韓勇,劉祥文,韓郁菁;超高壓硬玉石英巖退變質礦物中的流體包裹體[J];電子顯微學報;2004年04期
6 閆飛;夏學惠;徐少康;吳穎慧;逄思宇;;浙江八面山螢石礦床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研究[J];化工礦產地質;2010年04期
7 Robert R.Seal;覃建雄;;愛達荷螢石中流體包裹體的穩(wěn)定同位素研究——對始新世大陸氣候的意義[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1994年01期
8 張國輝;牛圈銀(金)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1995年03期
9 范建國,倪培,田京輝;成礦流體的流體包裹體同位素示蹤探討[J];地質找礦論叢;2000年03期
10 范宏瑞 ,張文淮;第13屆地質流體及流體包裹體學術研討會簡訊[J];科學通報;2002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梅花;吳秀玲;龔俊鋒;韓勇;方勤方;韓郁菁;;不同巖石中流體包裹體的透射電鏡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張建鋒;歐光習;邱林飛;張敏;;流體包裹體在油氣成藏研究應用中的幾點體會[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鄭義;張莉;劉春發(fā);秦雅靜;;新疆恰夏銅礦流體包裹體研究及礦床成因[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林龍華;徐九華;魏浩;劉澤群;王燕海;陳棟梁;徐偉;;新疆可可托海3號偉晶巖流體包裹體SRXRF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蔭清;芮宗瑤;程萊仙;;藏東某斑巖銅(鉬)礦床的流體包裹體和成礦作用研究(1979)[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6 蘇文超;格西;朱路艷;沈能平;胡瑞忠;倪培;;貴州晴隆大廠銻礦床輝銻礦中流體包裹體的紅外顯微鏡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郭春影;張文釗;高幫飛;葛良勝;夏銳;;石英-黃鐵礦流體包裹體氫氧同位素對比——以膠東典型金礦床為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藍廷廣;范宏瑞;胡芳芳;楊奎鋒;王永;;山東微山稀土礦礦床成因:來自云母Rb-Sr年齡、激光Nd同位素及流體包裹體的證據(jù)[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2年
9 張勇;潘家永;劉建光;趙志剛;萬浩章;賴峰;陳輝云;;江西金溪熊家山鉬礦床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研究[A];“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專輯[C];2010年
10 吳秀玲;孟大維;韓郁菁;;超高壓硬玉石英巖中亞微米級流體包裹體精細結構的研究[A];《國際有機裹體研究及其應用》短訓班第十四屆全國包裹體及地質流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江其勤 張美珍;單體包裹體分析技術獲突破[N];中國石化報;2009年
2 江其勤 賈存善;沙雅隆起油氣成因及運移方向研究完成[N];中國石化報;2009年
3 江其勤;南方海相烴源轉化研究獲創(chuàng)新性成果[N];中國石化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駿;徐家圍子斷陷營城組火山巖流體包裹體發(fā)育特征及其地質意義[D];浙江大學;2011年
2 趙必強;瓊東南盆地天然氣運聚成藏規(guī)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3 程軍蕊;塔河油田奧陶系地下流體特征與油氣藏形成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徐仕海;黔桂地區(qū)古生界儲層流體與成藏成礦的關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5 張軼男;長江中下游及其鄰區(qū)重要含金(銅)夕卡巖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D];中國地質科學院;1999年
6 張振亮;云南會澤鉛鋅礦床成礦流體性質和來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7 劉超英;惠民凹陷南斜坡油氣運移及聚集規(guī)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8 陳昭年;黃驊坳陷千米橋潛山形成演化與油氣成藏史[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3年
9 曠理雄;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區(qū)奧陶系與三疊系油氣成藏機制[D];中南大學;2007年
10 劉曉煌;北祁連西段金佛寺巖體的成巖成礦作用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鳳;青海省果洛龍洼金礦區(qū)流體包裹體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李建平;河北省豐寧縣大西溝金礦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礦床成因探討[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3 李全林;松遼盆地北部儲層火山巖流體包裹體測試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謝樨;新疆西準噶爾地區(qū)金礦成礦流體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曲剛;云南祖母綠的礦物學及改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6 朱黎寬;西藏扎西康鉛鋅銻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流體包裹體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7 張必敏;湖南千里山—騎田嶺芙蓉錫礦田錫石的成因礦物學及流體包裹體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8 張國瑞;阿爾泰賽都金礦成礦流體特征和礦床地球化學[D];北京科技大學;2008年
9 郭令芬;內蒙古花敖包特銀鉛鋅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及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10 楊眉;新疆阿爾泰地區(qū)哈臘蘇銅礦床的成因礦物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本文編號:8220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82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