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研究
本文關鍵詞: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研究
【摘要】:傳統村落不僅是世界歷史文化的象征,而且也是文化演變過程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傳統村落的形成可以說是僅次于人類創(chuàng)造語言的第二大創(chuàng)造,是人類文明的最好見證,也是世世代代人民的集體記憶。我國的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精髓和中華民族的根基,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內非常重要的部分。近年來,我國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日益重視,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的保護政策與法規(guī),地方政府也積極組織傳統村落保護規(guī)劃的編制且實施,并展開了其他相關的保護工作。但目前為止,缺乏對保護情況的反饋。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傳統村落保護實際效果的研究,并以蘇州地區(qū)的傳統村落為研究對象,對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進行探討。本文研究內容主要為蘇州地區(qū)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包括評估指標的選取、體系的構建以及評價的方法。希望通過建立保護實效評估體系,對村落保護效果進行反饋,從而促進傳統村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在界定相關概念、梳理相關研究的前提下,綜合運用評價學理論去對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進行研究。首先,通過對蘇州市域內傳統村落的深入調研,獲取蘇州傳統村落保護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分析蘇州傳統村落的基本特征以及現狀情況;其次提出保護實效的評估框架,建立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指標體系并基于層次分析法原理確定指標權重;最后,以蘇州東山鎮(zhèn)陸巷村為例,進行實證研究,對最終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后續(xù)保護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蘇州 傳統村落 保護實效 評估 指標體系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982.29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緒論13-20
- 1.1 概念界定13-14
- 1.1.1 古村落13
- 1.1.2 歷史文化名村13
- 1.1.3 傳統村落13-14
- 1.1.4 蘇州傳統村落14
- 1.1.5 保護實效評估14
- 1.2 研究背景14-15
- 1.2.1 傳統村落保護備受重視14-15
- 1.2.2 傳統村落保護情況反饋的缺失15
-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15-16
- 1.3.1 研究目的15-16
- 1.3.2 研究意義16
- 1.4 研究內容與方法16-19
- 1.4.1 研究內容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9
- 1.5 研究框架19-20
- 第二章 相關研究綜述20-29
- 2.1 評價學理論基礎研究20-22
- 2.1.1 評價學理論20
- 2.1.2 評價方法20-22
- 2.1.3 相關研究評價22
- 2.2 國內外傳統村落評估研究22-24
- 2.2.1 國外傳統村落評估研究22
- 2.2.2 國內傳統村落評估研究22-23
- 2.2.3 相關研究評價23-24
- 2.3 現有相關評估體系研究24-29
- 2.3.1 歷史文化村鎮(zhèn)評估體系的構成24-25
- 2.3.2 重要歷史地段評估體系的構成25-27
- 2.3.3 單體建筑遺產評估體系構成27-28
- 2.3.4 相關研究評價28-29
- 第三章 蘇州傳統村落的基本特征及保護現狀研究29-40
- 3.1 蘇州傳統村落的現狀調研29-35
- 3.1.1 調研對象29-30
- 3.1.2 調研內容30-34
- 3.1.3 調研方法34-35
- 3.2 蘇州傳統村落的基本特征35-37
- 3.2.1 布局特征35-36
- 3.2.2 格局特征36-37
- 3.2.3 建筑特征37
- 3.2.4 文化特征37
- 3.3 蘇州傳統村落保護現狀情況37-40
- 3.3.1 保護參差不齊,,存續(xù)情況分化38
- 3.3.2 商業(yè)開發(fā)過度,保護管理缺失38-39
- 3.3.3 忽略居民意愿,公眾參與不夠39-40
- 第四章 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體系構建40-63
- 4.1 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目的與意義40-41
- 4.1.1 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目的40
- 4.1.2 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意義40-41
- 4.2 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原則與限制因素41-42
- 4.2.1 評估的原則41
- 4.2.2 評估的限制因素41-42
- 4.3 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方法與重點42-43
- 4.3.1 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方法42
- 4.3.2 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重點42-43
- 4.4 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指標的選取43-45
- 4.4.1 評估指標選取的原則43
- 4.4.2 評估指標的確定43-45
- 4.5 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指標的釋義與等級標準45-54
- 4.5.1 原貌保存情況45-49
- 4.5.2 保護發(fā)展情況49-53
- 4.5.3 居民滿意度及認知情況53-54
- 4.6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保護實效評估體系構建與權重確定54-63
- 4.6.1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54-57
- 4.6.2 構建蘇州傳統村落保護評估指標體系層次結構模型57-58
- 4.6.3 蘇州傳統村落保護評估指標權重確定58-63
- 第五章 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的實證研究63-84
- 5.1 陸巷村基本概況63-70
- 5.1.1 沿革與演變63-65
- 5.1.2 選址與布局65-66
- 5.1.3 格局與肌理66-67
- 5.1.4 街巷與建筑67-69
- 5.1.5 風物與文化69-70
- 5.2 陸巷村保護實效評估指標的再選取及權重確定70-72
- 5.2.1 陸巷村保護實效評估指標的再選取70
- 5.2.2 陸巷村保護實效評估指標權重的確定70-72
- 5.3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陸巷村進行評估72-79
- 5.3.1 模糊綜合評價法原理72-73
- 5.3.2 評估等級百分制賦值與評估等級區(qū)間劃分73-74
- 5.3.3 模糊判斷矩陣及綜合得分確定74-79
- 5.4 陸巷村保護實效評估結果分析79-81
- 5.4.1 原貌保存情況評估結果分析79-80
- 5.4.2 保護發(fā)展情況評估結果分析80-81
- 5.4.3 居民滿意度及認知情況評估結果分析81
- 5.5 陸巷村后續(xù)保護工作建議81-84
- 5.5.1 針對保存要素81-82
- 5.5.2 針對發(fā)展要素82-83
- 5.5.3 針對居民參與83-84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84-86
- 6.1 主要結論84-85
- 6.2 不足與展望85-86
- 參考文獻86-89
- 圖表目錄89-92
- 致謝92-93
- 附錄93-104
- 附錄1 蘇州21個傳統村落的調研情況93-98
- 附錄2 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指標相對重要性問卷表98-103
- 附錄3 蘇州傳統村落保護實效評估當地居民問卷表103-104
- 作者簡歷10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房志騰;李兵營;;村落發(fā)展的歷史啟發(fā)及現實思考[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2 鄧春鳳;劉寶成;;鄉(xiāng)土重建——村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模式[J];小城鎮(zhèn)建設;2009年07期
3 李益長;;福建閩東畬族村落文化的價值與開發(fā)研究[J];科技視界;2013年21期
4 曹迎春;張玉坤;;“中國傳統村落”評選及分布探析[J];建筑學報;2013年12期
5 劉華;;如何讓傳統村落真正“活”下去[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4年02期
6 彭濼;;四部門聯合下發(fā)指導意見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J];建筑設計管理;2014年05期
7 柯善北;;保護傳統村落的整體空間形態(tài)與環(huán)境——《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解讀[J];中華建設;2014年07期
8 鄧春鳳;黃耀志;馮兵;;基于傳承傳統村落精神的新農村建設思路[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7年04期
9 秦健;陳小慈;張縱;;黎族傳統村落形態(tài)與住居形式研究[J];廣東園林;2012年01期
10 白佩芳;楊豪中;周吉平;;關于傳統村落文化研究方法的思考[J];建筑與文化;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重義;;當前村落旅游對保護村落文化潛在的問題[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2 王玉;周儉;林森;;關于“社區(qū)參與”參與“村落文化景觀保護”的相關探討[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1.小城鎮(zhèn)與村莊規(guī)劃)[C];2012年
3 趙飛華;蔡云超;俞宸亭;王麗敏;;杭州傳統村落保護與發(fā)展實施建議——以富陽為例[A];城市時代,協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1-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C];2013年
4 田家興;;傳統村落的區(qū)域保護與發(fā)展探索研究——以昆明市傳統村落為例[A];城市時代,協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1-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C];2013年
5 段德罡;黃梅;;納西族傳統村落保護研究進展及建議[A];城市時代,協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1-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C];2013年
6 何重義;;中國古村—引言[A];中國傳統民居與文化(第七輯)——中國民居第七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年
7 張守玉;劉德泉;;村落文化調查的實踐與思考[A];北京學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8 張從軍;;村落文化景觀建設芻議[A];山東省民俗學會2013年年會暨中國石榴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趙一新;;淺淡傳統村落中的“圳”[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李昆雄;嚴富艷;王治;;基于文化線路視角的近郊歷史村落文化保護初探——以云南省安寧市祿
本文編號:7540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75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