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膠比和粉煤灰摻量對高性能混凝土塑性開裂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水膠比和粉煤灰摻量對高性能混凝土塑性開裂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高性能混凝土 塑性開裂 早期抗裂試驗 正交試驗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在面板堆石壩混凝土面板中應用日益廣泛,選取適宜的水膠比和粉煤灰摻量是提高面板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有效途徑。通過早期抗裂試驗,研究了水膠比和粉煤灰摻量對高性能混凝土塑性開裂的影響。結果表明:影響甘河子面板高性能混凝土單位面積總開裂面積的因素主次順序為:水膠比(A)→粉煤灰摻量(B);水膠比對單位面積總開裂面積有一定影響,粉煤灰摻量對單位面積總開裂面積影響不顯著。選取水膠比為0.37,粉煤灰摻量為30%作為推薦配合比,早期抗裂等級為Ⅳ,抗裂等級較好。低水膠比不利于高性能混凝土抵抗塑性開裂,面板混凝土應通過早期抗裂試驗完成配合比優(yōu)選。
【作者單位】: 新疆水利管理總站;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關鍵詞】: 高性能混凝土 塑性開裂 早期抗裂試驗 正交試驗
【基金】:新疆水利水電工程重點學科項目資助(xjzdxk-2009-10-05)
【分類號】:TU528
【正文快照】: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具有工程量小、施工便利、安全性能佳、工期短等優(yōu)點,已成為許多工程首選的壩型[1-3]。對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影響工程質量及大壩安全的關鍵問題就是面板混凝土裂縫,如何防止和減少面板混凝土裂縫的產(chǎn)生,提高混凝土面板抗裂性,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建設中的一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建民;;混凝土施工裂縫與控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2 翟超;唐新軍;胡全;蘇建彪;王文政;;早期養(yǎng)護方式對高性能混凝土塑性開裂的影響[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超;面板堆石壩筑壩材料的發(fā)展[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丁希平,馮叔瑜,魏伴云;室爆破法采石級配預測[J];爆炸與沖擊;1997年04期
3 徐云杉;公伯峽水電站溢洪道壩料開采爆破控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3年S1期
4 蔣濤,付軍;魚跳面板壩軟巖壩料爆破開采與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3年S1期
5 王瑞駿;呂海東;李炎隆;;混凝土面板極端破壞情況下面板壩滲流特性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7年03期
6 謝定松;劉杰;魏迎奇;;高面板堆石壩滲流控制關鍵技術問題探討[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9年10期
7 左永振;程展林;丁紅順;姜景山;孔憲勇;;堆石料蠕變試驗方法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9年12期
8 陸述遠,唐新軍;一種新壩型——面板膠結堆石壩簡介[J];長江科學院院報;1998年02期
9 童書泉;水布埡水利樞紐采用溜井-平洞運輸方式的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10 戴妙林,朱岳明,張德齡,王煒,曹瑾;寧波溪口抽水蓄能電站下庫面板堆石壩觀測資料分析[J];大壩與安全;2002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延永東;氯離子在損傷及開裂混凝土內(nèi)的輸運機理及作用效應[D];浙江大學;2011年
2 劉君;三維非連續(xù)變形分析與有限元耦合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3 拉德曼(Radman Ali);溢流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結構設計研究[D];河海大學;2002年
4 賈革續(xù);粗粒土工程特性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5 梁軍;高面板堆石壩流變特性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6 方維鳳;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流變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7 鄧衛(wèi)東;高填路堤穩(wěn)定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8 蔡新;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9 王瑞駿;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溫度應力與干縮應力及滲流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10 魏松;粗粒料浸水濕化變形特性試驗及其數(shù)值模型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靳娟娟;某水庫堆石壩原型觀測資料分析與安全評價[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李海成;砼面板堆石壩止水失效對壩后滲流場影響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3 魏祖濤;帶有多層水平加固結構的中高土石壩壩頂溢洪道泄槽底板穩(wěn)定分析[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4 彭成;肯斯瓦特面板堆石壩應力應變分析[D];石河子大學;2009年
5 毛漸;面板堆石壩壩體結構分區(qū)優(yōu)化及非線性數(shù)值分析[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6 郭超;混凝土溫度應力的實驗測定[D];天津大學;2012年
7 邢萬鵬;基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原型觀測資料的分析與安全評價[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8 陰吉英;面板堆石壩地震動力響應非線性數(shù)值分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9 李湛;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滲透穩(wěn)定的可靠性分析[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10 高輝;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模糊有限元應力變形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許建民;;混凝土施工裂縫與控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2 李鋒;關于普通混凝土與高性能混凝土的評述[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3期
3 孔祥勤;論混凝土裂縫的預防與處理[J];吉林水利;2004年12期
4 鄭慧玲;;混凝土常見裂縫的成因及其防止[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2006年11期
5 李紅玉;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及措施[J];中國建設信息;2004年24期
6 李明柱;高銘悅;;混凝土溫度應力裂縫的控制[J];科技資訊;2006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姬鴻云;低溫下混凝土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杰,何向玲,李瑞景;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試驗研究[J];煤礦設計;2001年02期
2 薛志成,譚平;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實驗研究[J];煤炭技術;2001年05期
3 王海超 ,許巖楓;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可持續(xù)發(fā)展概念的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4 陳瑜,張大千,周士瓊;大摻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在土建工程中應用現(xiàn)狀及其分析[J];粉煤灰;2003年05期
5 劉成國;苗日民;孫祖元;;粉煤灰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應用[J];雞西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6 鄭建嵐,羅素蓉,鄭翥鵬;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縮與開裂[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4年02期
7 劉俊利;;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J];四川建材;2004年03期
8 李杰;任曉丹;楊衛(wèi)忠;;高性能混凝土雙軸受壓試驗研究[J];施工技術;2005年S2期
9 王素瑞,蓋國勝,王敦青,王愛麗,牛萍,翟冠杰;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機理研究[J];粉煤灰綜合利用;2005年02期
10 許雯瑜;曾志興;;對高性能混凝土的幾點探討[J];山西建筑;2006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新霞;王小剛;尼書軍;;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特點及應用[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07)[C];2007年
2 閻培渝;;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七屆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松偉;張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4 黃兆龍;劉俊杰;朱惕之;周文宗;;含飛灰及強塑劑高性能混凝土之流變特性[A];高強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5 ;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規(guī)程[A];HPC2002第四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姚燕;;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7 姚燕;;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下冊)[C];2003年
8 林樹根;顏,
本文編號:7211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72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