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泛區(qū)非飽和粉土本構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08:27
目前飽和土力學理論的研究已經(jīng)非常完善,很多學者試圖將飽和土力學理論推廣應用到非飽和土力學研究中。但是由于人們所接觸到的地球表面土層大部分都是非飽和土,而且非飽和土的一些力學特性并不符合飽和土力學理論中的條件,因此若將飽和土力學理論應用到非飽和土力學中必然會存在很多問題。另外對于非飽和土力學的理論研究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且對非飽和土力學性能的研究還不夠成熟,因此對非飽和土的力學特性和變形性能等理論進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目前研究比較成熟的模型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非線性彈性模型、彈塑性模型以及結構性模型。其中彈塑性模型的研究最為廣泛,基于應用廣泛的彈塑性理論進行研究的彈塑性模型是非飽和土本構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對于非飽和土彈塑性模型的建立,首先需要確定非飽和土的應力狀態(tài)變量和應變狀態(tài)變量,然后通過變化的應力確定出相應的應變(包括彈性應變和塑性應變)。其中彈性變形非常易于確定;而塑性變形則需要利用屈服準則、硬化定律以及流動法則等這些基本塑性理論來進行確定。本文基于多相孔隙介質(zhì)理論采用有效變形功的思路推導出非飽和土的有效應力公式,確定出非飽和土的應力狀態(tài)變量和應變狀態(tài)變量...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Alonso模型應力屈服面的空間形式
圖 1-2 飽和土與非飽和土的壓縮曲線應力平面內(nèi)分析時,p 、s的影響是相互獨立的, 和 二者均形作用,可以相加,耦合為總的體應變。在 平面內(nèi)應力 collapse,加荷增濕屈服線),吸力 的屈服線記為 SI(suction線),二者圍成了一個彈性區(qū)(0p p,0s s為初始屈服),如要隨土中 、 的增大而擴大(硬化由塑性體應變控制)。表達式為:(0)( )0 0ks kc cp pp p 表達式為:0s s
圖 1-3 Alonso 模型p s應力平面內(nèi)的屈服線 q應力平面內(nèi)( q 0時)分析時,假定對一定的吸力s,其屈服 1-4 所示),它對應的0p 與 LC 線上相同。當吸力 s 增大時,橢圓時,臨界狀態(tài)線的斜率 M 保持不變,它與飽和土相同(如圖 1-4 CSL 的縱截距(黏聚力)增大。如黏聚力的增加與吸力的增加 左側(cè)所示),則圖 1-4 中的橢圓將在點sp p ks處與 p 軸相交 s到 0p s ,橢圓的方程為:2 20( )( ) 0sq M p p p p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飽和黏性土抗剪強度的試驗方法[J]. 滕延京,盛志強,王曙光. 巖土工程學報. 2015(03)
[2]桂林紅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線[J]. 孫德安,劉文捷,呂海波. 巖土力學. 2014(12)
[3]非飽和土與特殊土力學的基本理論研究[J]. 陳正漢. 巖土工程學報. 2014(02)
[4]飽和砂土三軸試驗中反壓設置與抗剪強度的研究[J]. 黃博,汪清靜,凌道盛,丁浩,陳云敏. 巖土工程學報. 2012(07)
[5]高廟子膨潤土與砂混合物的土-水特征曲線[J]. 孟德林,孫德安,劉月妙. 巖土力學. 2012(02)
[6]非飽和土的應力狀態(tài)變量研究[J]. 陳正漢,秦冰. 巖土力學. 2012(01)
[7]含統(tǒng)一屈服面的非飽和黏性土彈塑性本構模型[J]. 李濤,史世波.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1(11)
[8]超固結非飽和土的本構關系[J]. 姚仰平,牛雷,崔文杰,萬征. 巖土工程學報. 2011(06)
[9]濾紙法測定南陽中膨脹土土水特征曲線試驗研究[J]. 白福青,劉斯宏,袁驕. 巖土工程學報. 2011(06)
[10]非飽和紅土基質(zhì)吸力與含水率及密度關系試驗研究[J]. 劉小文,常立君,胡小榮. 巖土力學. 2009(11)
博士論文
[1]非飽和土的廣義有效應力原理及其本構模型研究[D]. 劉艷.北京交通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23699
【文章來源】:河南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Alonso模型應力屈服面的空間形式
圖 1-2 飽和土與非飽和土的壓縮曲線應力平面內(nèi)分析時,p 、s的影響是相互獨立的, 和 二者均形作用,可以相加,耦合為總的體應變。在 平面內(nèi)應力 collapse,加荷增濕屈服線),吸力 的屈服線記為 SI(suction線),二者圍成了一個彈性區(qū)(0p p,0s s為初始屈服),如要隨土中 、 的增大而擴大(硬化由塑性體應變控制)。表達式為:(0)( )0 0ks kc cp pp p 表達式為:0s s
圖 1-3 Alonso 模型p s應力平面內(nèi)的屈服線 q應力平面內(nèi)( q 0時)分析時,假定對一定的吸力s,其屈服 1-4 所示),它對應的0p 與 LC 線上相同。當吸力 s 增大時,橢圓時,臨界狀態(tài)線的斜率 M 保持不變,它與飽和土相同(如圖 1-4 CSL 的縱截距(黏聚力)增大。如黏聚力的增加與吸力的增加 左側(cè)所示),則圖 1-4 中的橢圓將在點sp p ks處與 p 軸相交 s到 0p s ,橢圓的方程為:2 20( )( ) 0sq M p p p p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飽和黏性土抗剪強度的試驗方法[J]. 滕延京,盛志強,王曙光. 巖土工程學報. 2015(03)
[2]桂林紅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線[J]. 孫德安,劉文捷,呂海波. 巖土力學. 2014(12)
[3]非飽和土與特殊土力學的基本理論研究[J]. 陳正漢. 巖土工程學報. 2014(02)
[4]飽和砂土三軸試驗中反壓設置與抗剪強度的研究[J]. 黃博,汪清靜,凌道盛,丁浩,陳云敏. 巖土工程學報. 2012(07)
[5]高廟子膨潤土與砂混合物的土-水特征曲線[J]. 孟德林,孫德安,劉月妙. 巖土力學. 2012(02)
[6]非飽和土的應力狀態(tài)變量研究[J]. 陳正漢,秦冰. 巖土力學. 2012(01)
[7]含統(tǒng)一屈服面的非飽和黏性土彈塑性本構模型[J]. 李濤,史世波.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1(11)
[8]超固結非飽和土的本構關系[J]. 姚仰平,牛雷,崔文杰,萬征. 巖土工程學報. 2011(06)
[9]濾紙法測定南陽中膨脹土土水特征曲線試驗研究[J]. 白福青,劉斯宏,袁驕. 巖土工程學報. 2011(06)
[10]非飽和紅土基質(zhì)吸力與含水率及密度關系試驗研究[J]. 劉小文,常立君,胡小榮. 巖土力學. 2009(11)
博士論文
[1]非飽和土的廣義有效應力原理及其本構模型研究[D]. 劉艷.北京交通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236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92369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