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直建筑實踐及理念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08:01
建筑師研究是我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研究中重要的一環(huán),他們是我國建筑事業(yè)發(fā)展的積極推動者。對建筑師個體的研究有助于豐富中國近代建筑史的研究,進一步完善近現(xiàn)代建筑史的框架體系,為今后的建筑實踐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為最早從美國留學歸國的第一代建筑師,呂彥直在美國接受了嚴格的學院派建筑教育,回國后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建筑師事務所,并參與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中國建筑師學會,被譽為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的奠基人。在1921年—1929年短暫的建筑師生涯中,呂彥直設計建造了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兩大紀念性建筑物,在民國建筑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如何將西方現(xiàn)代建筑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相融合這一問題寫下了自己的答案,時至今日,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仍舊散發(fā)著獨特的建筑魅力。論文在現(xiàn)有研究基礎上,以20世紀初我國近代建筑的發(fā)展歷程為背景,圍繞呂彥直進行資料整理和研究,對呂彥直的建筑成就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分析其隱藏在建筑作品背后的建筑理念,并探索呂彥直建筑理念形成的原因,以期得出呂彥直建筑思想的歷史意義以及影響。論文的第一章是主要是背景概述,包括時代背景和呂彥直建筑思想形成背景兩部分,簡要介紹了中國近代建筑發(fā)展歷程以及呂彥直生平經(jīng)歷。論文第二章對呂彥直的建筑實踐經(jīng)歷進行梳理,主要包括設計建造了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的歷程,積極倡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建筑師學術(shù)團體——中國建筑師學會,為南京《首都計劃》諫言獻策。論文第三章對呂彥直的建筑作品形制和設計理念進行分析。第四部分闡釋呂彥直對中國近代建筑史發(fā)展的影響和意義及其建筑實踐中的時代局限性。最后一部分是結(jié)語。
【學位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86
【部分圖文】:
育經(jīng)歷將會影響其一生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解其建筑設計有重大幫助。呂彥直中外求學的經(jīng)歷匯于心,尤其是在建筑設計領域,對于東西方不同格形成的基礎。同時,他的工作經(jīng)歷也深深影響著筑設計風格和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匯東西,Yen-chin),字仲宜,別字古愚,1894 年 7 月 28 日呂增祥,曾任李鴻章麾下幕僚,與清末著名的翻譯韓(孫寶瑄)等人成為終生摯友。1903 年其父呂增排下,呂彥直在 1904 年隨其二姐呂靜宜和姐夫嚴08 年在法國接受啟蒙教育。法國是最早完成科學體善,呂彥直在法國的這段受教育經(jīng)歷,對他開闊視助。
呂彥直整理發(fā)表《愛迭生年譜》來源:《科學》,1915年,第一卷第十一期,1332-1336頁
翻譯美國世界報戰(zhàn)爭第二號《海底水雷》《科學》,1915年,第一卷第四期,413-416頁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66787
【學位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86
【部分圖文】:
育經(jīng)歷將會影響其一生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解其建筑設計有重大幫助。呂彥直中外求學的經(jīng)歷匯于心,尤其是在建筑設計領域,對于東西方不同格形成的基礎。同時,他的工作經(jīng)歷也深深影響著筑設計風格和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匯東西,Yen-chin),字仲宜,別字古愚,1894 年 7 月 28 日呂增祥,曾任李鴻章麾下幕僚,與清末著名的翻譯韓(孫寶瑄)等人成為終生摯友。1903 年其父呂增排下,呂彥直在 1904 年隨其二姐呂靜宜和姐夫嚴08 年在法國接受啟蒙教育。法國是最早完成科學體善,呂彥直在法國的這段受教育經(jīng)歷,對他開闊視助。
呂彥直整理發(fā)表《愛迭生年譜》來源:《科學》,1915年,第一卷第十一期,1332-1336頁
翻譯美國世界報戰(zhàn)爭第二號《海底水雷》《科學》,1915年,第一卷第四期,413-416頁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菊紅;;南京中山陵設計者呂彥直的建筑成就[J];蘭臺世界;2015年22期
2 趙冉;;淺析建筑大師呂彥直和他的建筑思想[J];美術(shù)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3 張國華;;近代中國建筑奠基人”呂彥直的建筑智慧[J];蘭臺世界;2015年01期
4 吳迪;;呂彥直對近代中國建筑的貢獻及影響[J];蘭臺世界;2013年34期
5 董鐵軍;;呂彥直的建筑設計思想及實踐[J];蘭臺世界;2013年10期
6 黃元炤;;李錦沛:在“現(xiàn)代主義”基礎上的“裝飾藝術(shù)”[J];世界建筑導報;2012年04期
7 盧潔峰;;金陵女子大學建筑群與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的聯(lián)系[J];建筑創(chuàng)作;2012年04期
8 徐茵;;南京中山陵設計者呂彥直籍貫新證[J];滁州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王志洪;;中國禮制下的建筑中軸線格局[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10 馬曉;周學鷹;;呂彥直的設計思想與中山陵建筑設計意匠[J];南京社會科學;2009年06期
本文編號:2866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86678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