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側限地基與筏板基礎相互作用及筏板基礎設計研究
【學位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470
【部分圖文】:
2.1.1 有側限地基組成為全面揭示有側限地基中有側限體與土體間受力特性,將有側限地基分解為單元體系進行研究,并發(fā)現(xiàn)內在力學規(guī)律。將有側限地基視為由地基土和有側限體兩部分組成,地基土[39]是由顆粒和孔隙兩個子系統(tǒng)構成。本節(jié)將有側限地基分成有側限體、顆粒、孔隙等子系統(tǒng)進行研究,揭示有側限地基內部力學規(guī)律。為對有側限地基進行完整說明,需對其組成部分進行如下闡述:(1)有側限體單元有側限體單元是四周在同一平面上具有一定強度和變形量并由相對均勻墻體組成的頂和底均處于開放狀態(tài)的一種結構,見圖 2-1 和圖 2-2。有側限體主要由膠結材料單獨或與土體拌和組成,根據(jù)建筑物具體要求選擇膠結材料,不同膠結材料間的力學性能差別較大,本文采用攪拌水泥土形成有側限體。
2.1.1 有側限地基組成為全面揭示有側限地基中有側限體與土體間受力特性,將有側限地基分解為單元體系進行研究,并發(fā)現(xiàn)內在力學規(guī)律。將有側限地基視為由地基土和有側限體兩部分組成,地基土[39]是由顆粒和孔隙兩個子系統(tǒng)構成。本節(jié)將有側限地基分成有側限體、顆粒、孔隙等子系統(tǒng)進行研究,揭示有側限地基內部力學規(guī)律。為對有側限地基進行完整說明,需對其組成部分進行如下闡述:(1)有側限體單元有側限體單元是四周在同一平面上具有一定強度和變形量并由相對均勻墻體組成的頂和底均處于開放狀態(tài)的一種結構,見圖 2-1 和圖 2-2。有側限體主要由膠結材料單獨或與土體拌和組成,根據(jù)建筑物具體要求選擇膠結材料,不同膠結材料間的力學性能差別較大,本文采用攪拌水泥土形成有側限體。
有側限地基與筏板基礎相互作用及筏板基礎設計研究有側限體是由相同材質的、多個有側限體單元在同一平面上,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本文有側限體由表層土和水泥根據(jù)一定摻灰量拌和而成,水泥土攪拌形成縱橫向并且垂直交叉的地下連續(xù)墻,見圖 2-3 和圖 2-4,稱其為有側限體。實際工程中可采用 TRD 工法[40]進行施工。(3)有側限地基有側限地基由有側限體和水平、垂直范圍內地基土構成。對于不同功能、材料的有側限體和地基土構成的地基統(tǒng)稱有側限地基。地基土被有側限體分割成相等或不等面積的土柱。土柱和有側限體的頂部作為建筑物的基礎,基礎底部與地基相連接的位置,根據(jù)建筑物的沉降速率選擇透水結構層或不透水結構層。有側限體端部根據(jù)地基沉降的速率選擇不透水或相對較硬的地層作為持力層。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曼;曾長女;田文禮;;粉土地區(qū)上部結構與地基基礎共同作用有限元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13年S1期
2 張繼承;劉飛;;上部結構與土體共同作用的影響因素[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3 劉俊;趙洋;滕軍;;上部結構-筏基-地基共同工作下結構構件內力分析[J];建筑結構;2009年S2期
4 吳保全;李天斌;;格柵結構地基承載力折減系數(shù)計算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08年05期
5 吳保全;李天斌;;格柵結構復合地基的應用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8年04期
6 吳保全;李天斌;;多層地基土中水泥土攪拌樁強度計算的方法[J];巖土工程技術;2007年06期
7 吳保全;李天斌;;格柵狀復合地基壓縮模量的計算[J];巖土力學;2007年10期
8 安國明,宋松霞;橫向連續(xù)切削式地下連續(xù)墻工法——TRD工法[J];施工技術;2005年S1期
9 肖宏彬,黃潤德;地基基礎與上部結構共同作用若干問題的探討[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10 袁聚云,趙錫宏,董建國;高層空間剪力墻結構與各向異性彈塑性地基共同作用的研究[J];結構工程師;1999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鄭冰;多元復合地基與筏形基礎及上部結構共同作用分析[D];重慶大學;2011年
2 吳保全;粉土中格柵結構復合地基的原理與技術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艷;框架結構—筏板基礎—地基協(xié)同工作下結構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6年
2 左利兵;筏板基礎與剛—柔性樁復合地基共同作用分析[D];重慶大學;2014年
3 黃思凝;鋼筋混凝土結構小比例尺模型相似性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8年
4 馬毛子;上部結構、筏板、地基共同作用中的基礎剛度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5 蘭倩;厚筏與地基非線性相互作用數(shù)值分析及拓撲優(yōu)化[D];蘭州理工大學;2004年
6 陳杰;高層建筑上部結構、厚筏基礎與地基共同工作的分析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833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83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