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用灌漿料與混凝土組合試件力學性能試驗研究
【圖文】:
曜己?50mm×150mm×550mm長方體兩種試件進行研究,加固試件考慮兩種加固層厚度(t=25mm和t=35mm),以及3種加固方法(雙面加固、三面加固和四面加固),與原樣試件進行對比試驗。按照加固型灌漿料推薦用水量加水,在300L立式強制式攪拌機拌和均勻后,分別灌入試模,抹平,室溫環(huán)境養(yǎng)護24h脫模,再裹覆塑料布室溫下保濕養(yǎng)護(模擬施工條件)。測定前72h移開塑料布讓試件自然干燥。圖1和圖2分別是原樣試件和加固層厚度為25mm的加固試件。加固試件是按加固前尺寸加工的原樣試件在標準養(yǎng)護28d后灌入加固料后標準養(yǎng)護而成。圖1標準立方體原型及加固試件Fig.1Standardcubicsampleandreinforcedblocks圖2標準長方體原型及加固試件Fig.2Standardrectangularsampleandreinforcedblocks1.3試驗方法對每種加固灌漿料的原樣試件和加固試件分別測定立方體抗壓強度、棱柱體抗折強度和立方體劈裂抗拉強度3種力學性能。試驗方法依據(jù)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用SYE3000型壓力試驗機進行測定,圖3為試驗照片。圖3試驗加載和試塊Fig.3Testloadingandblocks2試驗結果分析2.1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結果從圖4的試驗照片可看出,加固試件的破壞受交界面粘結強度的影響,在交界面上有裂縫存在。對比原樣試塊的破壞情況,可以看出加固件破壞始于交界面而非整體破壞。分析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兩種材料結合后的整體性,混凝土和灌漿料之間粗細骨料微粒的黏合作用存在差別。而且由于原樣表面泌水、干縮和碳化等原因,在加固件的新舊界面上存在薄弱面,容易最先形成微裂縫。導致試件由微裂縫逐步擴展到貫通裂縫而逐漸喪失承載能力。其次,受試驗條件影響,加載表面平整度造成局部區(qū)域壓應力集中,,形成裂縫而過早破壞。因此
31.846.966.30JYG280/700260/6300.1635.456.578.00RGM280/715255/6200.1132.952.473.101.2試件成型及養(yǎng)護原樣試件采用150mm立方體標準和150mm×150mm×550mm長方體兩種試件進行研究,加固試件考慮兩種加固層厚度(t=25mm和t=35mm),以及3種加固方法(雙面加固、三面加固和四面加固),與原樣試件進行對比試驗。按照加固型灌漿料推薦用水量加水,在300L立式強制式攪拌機拌和均勻后,分別灌入試模,抹平,室溫環(huán)境養(yǎng)護24h脫模,再裹覆塑料布室溫下保濕養(yǎng)護(模擬施工條件)。測定前72h移開塑料布讓試件自然干燥。圖1和圖2分別是原樣試件和加固層厚度為25mm的加固試件。加固試件是按加固前尺寸加工的原樣試件在標準養(yǎng)護28d后灌入加固料后標準養(yǎng)護而成。圖1標準立方體原型及加固試件Fig.1Standardcubicsampleandreinforcedblocks圖2標準長方體原型及加固試件Fig.2Standardrectangularsampleandreinforcedblocks1.3試驗方法對每種加固灌漿料的原樣試件和加固試件分別測定立方體抗壓強度、棱柱體抗折強度和立方體劈裂抗拉強度3種力學性能。試驗方法依據(jù)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用SYE3000型壓力試驗機進行測定,圖3為試驗照片。圖3試驗加載和試塊Fig.3Testloadingandblocks2試驗結果分析2.1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結果從圖4的試驗照片可看出,加固試件的破壞受交界面粘結強度的影響,在交界面上有裂縫存在。對比原樣試塊的破壞情況,可以看出加固件破壞始于交界面而非整體破壞。分析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兩種材料結合后的整體性,混凝土和灌漿料之間粗細骨料微粒的黏合作用存在差別。而且由于原樣表面泌水、干縮和碳化等原因,在加固件的新舊界面上存在薄弱面,容易最先形成微裂縫。導致試件由微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立敏;朱涵;;探討橡膠集料灌漿料的材料研究和施工[J];天津科技;2010年05期
2 陳賢錫;曾沖盛;;高抗折膨脹灌漿料的研制[J];福建建材;2011年02期
3 李春宜;;寶鋼研制成功一種新型灌漿料[J];建材工業(yè)信息;1992年20期
4 殷順湖,許強;常溫型灌漿料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2年11期
5 谷坤鵬;;后張預應力高性能灌漿料的配制試驗研究及性能分析[J];水運工程;2008年03期
6 錢寶軍;;高性能灌漿料配制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J];商品混凝土;2009年07期
7 ;鄭重告知[J];水利水電技術;2009年08期
8 柯藍;程海麗;楊飛華;;高性能灌漿料的試驗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01期
9 杜景榮;流動灌漿料的研制及應用[J];新型建筑材料;1998年07期
10 逄中見;對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灌漿裂紋的分析[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青林;何濤;陶方元;郭王歡;周明凱;;溫輪膠對高性能灌漿料流變性能的影響[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七屆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趙青林;張玉琳;張禹;張朝鑄;;溫輪膠的流變特性及其在灌漿料中的應用[A];中國建筑材料聯(lián)合會混凝土外加劑分會第十四次會員代表大會--“科隆杯”混凝土外加劑論文集(下冊)[C];2014年
3 田倩;劉加平;孫偉;費志華;;后張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灌漿料的變形行為及機理分析[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下冊)[C];2003年
4 張利俊;白杰;劉超;;超早強自流平灌漿料的研制[A];混凝土工程結構裂縫控制與混凝土新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9年
5 張利俊;劉超;許金銀;周建國;;適用于嚴酷條件的超早強自流平灌漿料的性能與應用[A];中國防水堵漏保溫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杭美艷;趙俊梅;;高強無收縮灌漿料性能試驗分析[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1年
7 陳磊;彭先;楊芝;;超早強工程搶修灌漿料的研究與應用[A];混凝土外加劑及其應用技術[C];2004年
8 郭蕾;魯統(tǒng)衛(wèi);;NC-L高性能灌漿料性能的研究[A];首屆全國商品砂漿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任恩平;仲曉林;邵正明;;NVCGM高性能灌漿料的研究及應用[A];第二屆全國商品砂漿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10 任恩平;仲曉林;邵正明;;NVCGM高性能灌漿料的研究及應用[A];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分會七屆二次理事會議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晁國榮 龔偉;寶冶BY灌漿料生產線投產[N];中國冶金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韓佃利;超高強水泥基灌漿料配制試驗研究[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2 劉競怡;煤矸石水泥灌漿料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3 李嶠玲;超早強水泥基灌漿料的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柯藍;高性能灌漿料的試驗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林榮峰;聚羧酸高性能灌漿料試驗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697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56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