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融和碳化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損傷分析
[Abstract]:The variation of concrete quality and relativ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under the action of freeze-thaw and carbonation was studied by laboratory simula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 of concret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freeze-thaw and carbona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freeze-thaw. The damage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the action of freeze-thaw and carbon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the model is high.
【作者單位】: 西安科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538060)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2013JK0968)
【分類號】:TU5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余紅發(fā),慕儒,孫偉,繆昌文;彎曲荷載、化學腐蝕和碳化作用及其復合對混凝土抗凍性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200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祖權;西部地區(qū)嚴酷環(huán)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壽命預測[D];東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燕坤;多重因素作用下碳化混凝土的抗凍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慶玉;王桂林;徐洪;張永興;;錨固砂漿硫酸鹽腐蝕損傷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2 何文敏;;混凝土結構使用壽命預測模型研究綜述[J];材料導報;2011年15期
3 孫偉;;荷載與環(huán)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結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服役壽命[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S2期
4 余紅發(fā);孫偉;金祖權;劉建忠;;土木工程結構混凝土壽命預測的損傷演化方程[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S2期
5 蔣金洋;孫偉;王晶;王彩輝;;彎曲疲勞載荷作用下結構混凝土抗氯離子擴散性能[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6 袁曉露;李北星;崔鞏;趙尚傳;;干濕循環(huán)-硫酸鹽侵蝕下混凝土損傷機理的分析[J];公路;2009年02期
7 張云清;余紅發(fā);王甲春;;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抗鹽凍性能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0年02期
8 陳劍毅;胡明玉;肖燁;李建平;;復雜環(huán)境下礦物摻合料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1年03期
9 燕坤;余紅發(fā);麻海燕;黃東升;張建業(yè);楊禮明;;硫酸鎂腐蝕與彎曲荷載對碳化混凝土抗凍性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2008年07期
10 余紅發(fā);孫偉;張云升;王甲春;陳樹東;;在凍融或腐蝕環(huán)境下混凝土使用壽命預測方法Ⅰ——損傷演化方程與損傷失效模式[J];硅酸鹽學報;2008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紀洪廣;劉娟紅;周曉敏;;礦井混凝土井壁材料腐蝕劣化途徑及服役安全問題對策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孫偉;;荷載與環(huán)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結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服役壽命[A];第五屆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余紅發(fā);孫偉;金祖權;劉建忠;;土木工程結構混凝土壽命預測的損傷演化方程[A];第五屆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劉連新;;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區(qū)高性能混凝土及技術研究[A];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盧君;楊彥克;;多重環(huán)境因素對混凝土組合效應的分析[A];第七屆全國混凝土耐久性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6 蔣金洋;孫偉;王晶;陳翠翠;;彎曲疲勞載荷作用下的鋼纖維混凝土抗氯離子擴散性能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纖維混凝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吳燁;石亮;劉建忠;林瑋;;循環(huán)加速試驗對混凝土在酸性侵蝕介質下劣化規(guī)律的探究[A];第八屆全國混凝土耐久性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唐先習;徐岳;姚曉飛;;混凝土橋梁合理耐用結構構造研究方法淺析[A];第二屆全國工程結構抗震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9 冉晉;張金喜;魏建軍;王建剛;;模擬自然環(huán)境的混凝土綜合耐久性試驗方法[A];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分會第九屆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第十一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10 姜濤;吉伯海;雷笑;;氯離子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破壞的影響概述[A];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1第31卷增刊[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國斌;基于全壽命設計的混凝土箱梁橋若干理論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肖前慧;凍融環(huán)境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3 孫叢濤;基于氯離子侵蝕的混凝土耐久性與壽命預測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4 萬小梅;力學荷載及環(huán)境復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結構劣化機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5 王艷;一般大氣環(huán)境多因素作用下鋼纖維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吳慶令;海洋環(huán)境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耐久性與壽命預測[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7 王楠;超高韌性水泥基復合材料與既有混凝土粘結工作性能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金祖權;西部地區(qū)嚴酷環(huán)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壽命預測[D];東南大學;2006年
9 呂平;海洋混凝土防護用新型聚天冬氨酸酯聚脲涂層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10 查進;超大跨徑混合梁斜拉橋寬箱梁高性能混凝土防裂技術與耐久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陣陣;基于細觀力學方法的脆性基體短纖維復合材料性能預報[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吳建高;復合溶液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鋼—混凝土組合梁的耐久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張連水;凍融環(huán)境下混凝土內外損傷特性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4 江大虎;盾構隧道混凝土管片的耐久性退化規(guī)律及其壽命預測[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5 羅大明;深圳市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環(huán)境區(qū)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劉旭東;京滬高速鐵路橋梁混凝土聚脲防護技術的應用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7 莊其昌;裂縫對海工混凝土耐久性影響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立輝;鹽堿環(huán)境下混凝土凍融—干濕循環(huán)復合作用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紀玉巖;海洋環(huán)境下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張志遠;凍融循環(huán)和氯離子侵蝕復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武;纖維混凝土的低溫性能和凍融損傷機理研究[J];冰川凍土;2005年04期
2 詹炳根,孫偉,沙建芳,李天艷,曹鵬飛,鄧敏,許仲梓;凍融循環(huán)對混凝土堿硅酸反應二次損傷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3 朱蓓蓉,楊全兵,黃士元;除冰鹽對混凝土化學侵蝕機理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00年01期
4 鄭京;溫室效應對環(huán)境的影響[J];山東環(huán)境;2003年01期
5 歐陽東;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試驗的一種新方法[J];腐蝕與防護;2003年09期
6 田俊峰,王勝年,黃君哲,潘德強;海港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設計與壽命預測[J];中國港灣建設;2004年06期
7 喬宏霞,何忠茂,劉翠蘭,張峋;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鹽侵蝕的研究[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8 王復生,孫瑞蓮,秦曉娟;察爾汗鹽湖條件下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調查研究[J];硅酸鹽通報;2002年04期
9 慕儒,繆昌文,劉加平,孫偉;氯化鈉、硫酸鈉溶液對混凝土抗凍性的影響及其機理[J];硅酸鹽學報;2001年06期
10 余紅發(fā),孫偉,鄢良慧,麻海燕;混凝土使用壽命預測方法的研究I——理論模型[J];硅酸鹽學報;2002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黃鵬飛;鋼筋混凝土在環(huán)境腐蝕與彎曲荷載協同作用下的損傷失效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2004年
2 慕儒;凍融循環(huán)與外部彎曲應力、鹽溶液復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壽命預測[D];東南大學;2000年
3 余紅發(fā);鹽湖地區(qū)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機理與使用壽命預測方法[D];東南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英國;盧文波;陳明;嚴鵬;周創(chuàng)兵;;巖石爆破損傷模型的比選與改進[J];巖土力學;2012年11期
2 何明,符曉陵,徐道遠;混凝土的損傷模型[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04期
3 張國彬,龔云平,于海祥,武建華;基于兩次POA的整體損傷模型[J];重慶建筑;2005年08期
4 郭進;王君杰;黃勇;;Park-Ang損傷模型在彎矩-轉角層面的三維拓展[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4期
5 齊娜;賀子奇;;混凝土受彎截面卸載損傷模型的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9期
6 雷孝章;何思明;唐學文;;雙標量描述下土的彈性非線性損傷模型[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7年02期
7 徐龍河;楊冬玲;李忠獻;;基于應變和比能雙控的鋼結構損傷模型[J];振動與沖擊;2011年07期
8 何開勝,沈珠江;結構性粘土的彈粘塑損傷模型[J];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02年04期
9 安冬梅,譚邦本;混凝土的各向同性損傷模型[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02期
10 王立峰,朱向榮;水泥土損傷模型的試驗研究[J];科技通報;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胡英國;盧文波;陳明;嚴鵬;周創(chuàng)兵;;巖石爆破損傷模型的比選與改進[A];第3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2 王東升;司炳君;艾慶華;孫治國;;改進的Park-Ang地震損傷模型及其比較[A];第二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政;樓建鋒;梁龍河;張鳳國;;基于空隙演化分析的混凝土拉伸損傷模型[A];第七屆全國工程結構安全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郭長嵐;基于微觀損傷模型的Q235B圓鋼管斷裂行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2 張沛;基于GTN損傷模型的鋼節(jié)點斷裂預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3 劉文濤;考慮混合強化準則的GTN損傷模型[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4 侯丕吉;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地震損傷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5 史麗軍;考慮損傷恢復的鹽巖流變損傷模型[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490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49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