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碳纖維條帶加固混凝土圓柱的地震損傷模型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damag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prestressed carbon fiber strips, the modified Park-Ang damage model was improved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13 concrete columns, including contrast columns. The seismic damage model of concrete columns strengthened by prestressed carbon fiber strip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nd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the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e parameters is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the double transverse constraint of prestressed carbon fiber strips and stirrups, and the empirical expression of the composite parameters in the proposed model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earthquake damage model, the seismic damage indexes correspon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different damage stat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seismic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concrete columns strengthened by prestressed CFRP are given. The damage index of CFRP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obtain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prov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amage model and the criterion of seismic grade 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ened columns.
【作者單位】: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江蘇中心;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8029)
【分類號】:TU37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付國;劉伯權;邢國華;;基于有效耗能的改進Park-Ang雙參數(shù)損傷模型及其計算研究[J];工程力學;2013年07期
2 周長東;黃承逵;;玻璃纖維聚合物加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3 陳林之;蔣歡軍;呂西林;;修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Park-Ang損傷模型[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8期
4 朱f^;江輝;;橋梁墩柱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J];土木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穎;卓衛(wèi)東;房貞政;;規(guī)則橋梁抗震性能水準的定義及其量化描述[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1年05期
2 張衛(wèi)東;王振波;朱方之;;施工縫位置對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J];低溫建筑技術;2007年04期
3 崔海琴;賀拴海;宋一凡;;空心矩形薄壁墩延性抗震性能試驗[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4 陳林之;馮遠;;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梁柱剛域對抗震性能的影響[J];工業(yè)建筑;2012年09期
5 宗周紅;夏堅;徐綽然;;橋梁高墩抗震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6 葛繼平;王志強;李建中;彭大文;陳旭;;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雙柱橋墩抗震性能研究進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3年03期
7 付國;劉伯權;邢國華;;基于有效耗能的改進Park-Ang雙參數(shù)損傷模型及其計算研究[J];工程力學;2013年07期
8 董桔燦;和雪峰;;鋼筋混凝土墩柱的ABAQUS精細化彈塑性桿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3年07期
9 Zhou Changdong;Lu Xilin;Li Hui;Tian T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circular RC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pre-stressed FRP strip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3年04期
10 張強;周立明;郝歡歡;梁本亮;;基于ANSYS的CFRP加固鋼筋混凝土柱的軸壓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明秀;彭亞萍;;混凝土結構表面粘貼FRP加固效率影響因素分析[A];第七屆全國建設工程FRP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大彬;基于性能的縱邊落地支承單層柱面網(wǎng)殼抗震理論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李金波;銹蝕鋼筋混凝土柱抗震加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3 鄒中權;橋梁結構抗震性能概率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孫治國;鋼筋混凝土橋墩抗震變形能力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2年
5 夏修身;鐵路高墩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2年
6 伍敏;高層建筑結構地震損傷與倒塌分析[D];天津大學;2012年
7 呂楊;高層建筑結構地震失效模式優(yōu)化及損傷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王吉忠;CFRP-高強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9 王代玉;FRP加固非延性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試驗與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付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震倒塌破壞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思佚;某公路橋非隔震和隔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對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李釗;“站橋合一”式車站結構簡化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黃尚;高速鐵路橋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溫衛(wèi)平;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動的損傷譜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曹秋迪;基于構件尺度的框架—核心筒結構地震損傷評價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苑壽剛;CFRP約束帶載加固混凝土柱滯回性能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7 周超杰;玄武巖纖維布約束混凝土矩形截面短柱的軸壓性能研究[D];遼寧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顏大為;竹纖維增強塑料(BFRP)復合材料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聶琳;碳纖維加固混凝土柱二次受力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D];同濟大學;2008年
10 繆海波;基于能力譜法的FRP加固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傅劍平,王敏,白紹良;對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Park-Ang雙參數(shù)破壞準則的識別和修正[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年05期
2 牛荻濤,,任利杰;改進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雙參數(shù)地震破壞模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6年04期
3 王東升,司炳君,艾慶華,孫治國;改進的Park-Ang地震損傷模型及其比較[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5年S1期
4 趙樹紅,葉列平,張軻,岳清瑞;碳纖維布對混凝土柱抗震加固的試驗分析[J];建筑結構;2001年12期
5 吳剛,呂志濤,蔣劍彪;碳纖維布加固鋼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2002年10期
6 翁義軍,沈聚敏,馬寶民;復合箍對鋼筋混凝土柱延性的改善[J];建筑結構學報;1985年01期
7 陳永祁,龔思禮;結構在地震動時延性和累積塑性耗能的雙重破壞準則[J];建筑結構學報;1986年01期
8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結構專家組;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結構專家組;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結構專家組;葉列平;陸新征;;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J];建筑結構學報;2008年04期
9 江輝;朱f^;;以性能指標為控制變量的強度折減因子[J];鐵道學報;2008年06期
10 陳林之;蔣歡軍;呂西林;;修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Park-Ang損傷模型[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長東;玻璃纖維聚合物加固混凝土柱的力學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秋景;;對局部應變法疲勞壽命估算中若干損傷模型的評價[J];輕型汽車技術;1998年04期
2 胡英國;盧文波;陳明;嚴鵬;周創(chuàng)兵;;巖石爆破損傷模型的比選與改進[J];巖土力學;2012年11期
3 張國彬,龔云平,于海祥,武建華;基于兩次POA的整體損傷模型[J];重慶建筑;2005年08期
4 何明,符曉陵,徐道遠;混凝土的損傷模型[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04期
5 林有智;傅高升;李雷;陳劍虹;;鈦合金非線性疲勞損傷工程模型研究[J];船舶力學;2013年11期
6 陳文玲,李寧;含非貫通裂隙巖體介質(zhì)的損傷模型[J];巖土工程學報;2000年04期
7 郭進;王君杰;黃勇;;Park-Ang損傷模型在彎矩-轉角層面的三維拓展[J];世界地震工程;2013年04期
8 李子青;二維混凝土正交各向異性損傷模型[J];中國公路學報;1998年03期
9 齊娜;賀子奇;;混凝土受彎截面卸載損傷模型的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29期
10 章偉韜;曹宇;梅翔;陳海容;范開;;小鼠紫外線皮膚損傷模型的建立及T4N5給藥實驗[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闕海萍;劉少君;;大鼠脊髓原代神經(jīng)元培養(yǎng)和損傷模型的建立[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2 唐占英;周泉;李晨光;王擁軍;周重建;施杞;;大鼠頸神經(jīng)背根節(jié)壓迫性損傷模型的設計與建立[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骨傷分會第四屆第二次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胡英國;盧文波;陳明;嚴鵬;周創(chuàng)兵;;巖石爆破損傷模型的比選與改進[A];第3屆全國工程安全與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4 郭麗麗;王階;陳雯;周婷婷;;離體心臟缺血再灌時間與損傷模型的合理評價[A];2011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心病分會學術年會暨北京中醫(yī)藥學會心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沈憶文;趙子琴;陳憶九;閻祖康;顧云菊;吳文慶;廖燕萍;;體外培養(yǎng)人成纖維細胞(FBs)損傷模型的建立及其細胞免疫組織化學研究[A];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6 張曦;陳幸華;司英健;劉耀;高蕾;高力;彭賢貴;王慶余;;裸鼠造血微環(huán)境損傷模型的建立[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7 陳琢;焦新福;葉望云;舒滬英;;血瘀證大鼠紅細胞損傷模型的研制與運用[A];第五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瘀證及活血化瘀研究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8 鄭黎燕;王國華;闕海萍;郁毅剛;馬振蓮;李欣;劉少君;;Nogo及其NgR受體在神經(jīng)細胞及損傷模型中的表達[A];中國生理學會第21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9 唐占英;周泉;李晨光;王擁軍;周重建;施杞;;大鼠頸神經(jīng)背根節(jié)壓迫性損傷模型的設計與建立[A];第十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暨中西醫(yī)結合手法治療骨傷科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劉銳;鞠躬;;還原論式大鼠脊髓急性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A];中國神經(jīng)科學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胡蕾;人臍血源基質(zhì)細胞對造血損傷模型小鼠體內(nèi)造血調(diào)控作用的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4年
2 祁玉婷;急性高原缺氧損傷模型的建立及腦線粒體差異蛋白表達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張沛;基于GTN損傷模型的鋼節(jié)點斷裂預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4 劉文濤;考慮混合強化準則的GTN損傷模型[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5 侯丕吉;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地震損傷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6 史麗軍;考慮損傷恢復的鹽巖流變損傷模型[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4200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42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