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視角下的城市空間格局演變特征探析
[Abstract]:The dynamic demand of urban safety function and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should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consciousness of urban safety can be said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safety, the evolvement process of safety consciousness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pontaneous disaster avoidance" period, "conscious disaster resistance" period and "self-made disaster tolerance" period, taking the two function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efense as clues.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its corresponding urban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disaster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liance, confrontation and compatibility", the artificial space and natural space of the city have also changed from symbiosis to re-coordin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safe urban spatial pattern has changed from the single-point closed mode. The semi-open mode of circle layer is developed into multi-point open mode.
【作者單位】: 城市科學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項目準號:51008160)
【分類號】:TU984.1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崔功豪,武進;中國城市邊緣區(qū)空間結構特征及其發(fā)展——以南京等城市為例[J];地理學報;1990年04期
2 洪金祥,崔雅君;城市園林綠化與抗震防災——唐山市震后綠地作用與建設的思考[J];中國園林;199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解光云;述論古典時期雅典城市的商業(yè)經濟[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2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態(tài)演變與城市持續(xù)發(fā)展觀——合肥市行政新區(qū)劃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于民;;圈地運動與英國農業(y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典型性問題新論——兼與國內學術界某些流行性觀點商榷[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4 楊新剛;;城市邊緣區(qū)空間擴展模式分析——以合肥市為例[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6期
5 王桂芹;;湘潭市城市空間形態(tài)演變及其分析[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6 單卓然;許龍;鄢浩;;哈爾濱城市化近域推進探討[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7 歐陽勇鋒,張延龍,蔣穎;關于城市形態(tài)模式的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4年05期
8 邢厚道;楊山;;城市邊緣區(qū)演化及其特征[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0期
9 曾麗群;何杰;單國彬;;城市化進程中城市邊緣區(qū)的土地利用規(guī)劃——以成都市正興片區(qū)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7期
10 周建東;王浩;;城市綠地防災減災功能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吳有能;;當代臺灣人間佛教全球化論述的一個側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燕;汝軍紅;;沈陽近代城市形態(tài)及其形成機制[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D)[C];2009年
4 何海濤;;網絡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謝軍飛;李延明;;城市綠地應急避險功能的研究進展[A];2011北京園林綠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C];2011年
6 郭瑛琦;齊清文;姜莉莉;張岸;任建順;王曉山;;城市形態(tài)信息圖譜的理論框架與案例分析[A];全國地質制圖與GIS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陳詠梅;連小平;;基于AHP的城市邊緣區(qū)旅游地評價研究——以廈門市同安區(qū)為例[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8 宋偉軒;;中國封閉式居住模式的源流、現狀與趨勢[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朱喜鋼;衛(wèi)琳;李安;魯靜姣;;縣(市)域總體規(guī)劃的編制理念與方法——以浙江海鹽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胡畔;張建召;王興平;;大都市邊緣區(qū)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供給特征研究——以南京市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慧玲;科技進步對勞動就業(yè)影響的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雄志;我國人造板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5 趙聚軍;中國行政區(qū)劃改革的理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孫海軍;經濟功能區(qū)與經濟區(qū)域形成理論[D];南開大學;2010年
7 崔寶敏;我國農地產權的多元主體和性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9 梁宏志;城市新區(qū)建設開發(fā)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楊席珍;資本主義擴張路徑下的殖民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旭;資源型城市生態(tài)經濟系統(tǒng)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徐景芝;國內重點城市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評價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于洋;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下的當代中國城市成長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何靜;產業(yè)集聚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曉陽;基于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城鄉(xiāng)交錯帶空間整合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6 王福祿;半城市化地區(qū)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與集約利用規(guī)劃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劉微;中古羅馬天主教會經濟倫理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葛菲;大連中小軟件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美瑩;?怂龟P于市場經濟興起條件的思想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查祥德;甘肅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水平比較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桂明;;美國當代郊區(qū)發(fā)展過程及土地市場問題[J];國外人文地理;198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宇;梅洪元;;從沿江“單邊發(fā)展”到“雙岸布局”——哈爾濱城市空間格局轉型戰(zhàn)略的思考[J];華中建筑;2009年03期
2 谷云黎;;解放前南寧城市空間格局演化[J];古建園林技術;2009年01期
3 王成芳;;城市空間格局與軌道交通互動發(fā)展的探討——以廣州為例[J];南方建筑;2013年02期
4 陳濤;柳彩琦;;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空間格局變遷及優(yōu)化思路分析[J];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5 張文彤;劉奇志;;改革開放30年武漢城市空間格局之演變[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9年01期
6 黃遜;;中小城市空間格局演化的特點及模式[J];城鄉(xiāng)建設;2011年06期
7 奚星伍;;亳州市城市空間格局特征及優(yōu)化模式研究[J];工程與建設;2011年03期
8 周嵐;葉斌;王芙蓉;毛燕翎;趙偉;賀云翱;劉正平;孫玉婷;遲有忠;尹向軍;鄭曉華;何流;徐明堯;崔蓓;諸敏秋;;2012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二等獎) 基于3S技術的歷史南京城市空間格局數字復原研究——以明朝、清朝和民國老城為例[J];建設科技;2013年Z1期
9 趙繼敏;;城市空間格局研究進展及對北京空間研究的啟示[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3年04期
10 楊亮潔,牟乃夏,薛重生;城市遙感圖像的地理分析與城市空間格局演變研究[J];測繪科學;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楊亮潔;薛重生;牟乃夏;李丹;;義烏市城市遙感圖像的地理分析與城市空間格局演變研究[A];全國國土資源與環(huán)境遙感技術應用交流會論文文集[C];2004年
2 徐利權;朱揆;周均清;;經濟地理視野下城鐵對城市空間格局影響研究——以昌吉贛城際鐵路對吉安市的影響為例[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劉巍;袁牧;張曉光;;國家戰(zhàn)略指引下珠海城市空間格局應對與策略——珠海十字門商務區(qū)規(guī)劃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楊金風;;面對城市空間格局調整亟需公共文化服務跟進[A];文化研究論壇[C];2011年
5 宋功明;韓曉莉;;房地產業(yè)對西安居住空間格局的重構[A];地域建筑文化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陳琳;;基于城市轉型背景下的上海城市空間格局評估與戰(zhàn)略思考[A];城市時代,,協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3-城市總體規(guī)劃)[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本報記者 任
本文編號:22497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24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