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荷載作用下不均勻脆性材料動態(tài)彎拉強度提高機制研究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increasing dynamic strength of heterogeneous 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rock and concrete is studied. The failure modes of three-point bending beams with special design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a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oot causes of the increase of dynamic strength are mainly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 inhomogeneity and inertial effect, and the static behavior of this kind of material is considered. The dynamic strength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rack after failure. Under static loading, the crack develops along the weakest surface of concrete, and the energy required for material failure is smaller, while under dynamic loading, the crack can develop along a faster path of energy release through some high strength regions, and the energy required increases accordingly. The contribution of material inhomogeneity to the increase of dynamic strength is revealed, and the inertial effect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rate, and when the loading rate exceeds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 the dynamic strength contributed by material inhomogeneity will not increase. Only the contribution of inertia effect comes into play. The proposed theory is verified by quasi static loading test of three point bending beam with special design and impact test of different rat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金】:陜西省科技統(tǒng)籌創(chuàng)新工程重點實驗室項目(2014SZS15 Z01) 水利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專題(201501034 04) 西安理工大學博士基金資助項目(106 211104)
【分類號】:TU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禮立;爆炸與沖擊載荷下結構和材料動態(tài)響應研究的新進展[J];爆炸與沖擊;2001年02期
2 李杰;任曉丹;;混凝土靜力與動力損傷本構模型研究進展述評[J];力學進展;2010年03期
3 王禮立,蔣昭鑣,陳江瑛;材料微損傷在高速變形過程中的演化及其對率型本構關系的影響[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1996年03期
4 梁昕宇;黨發(fā)寧;田威;陳厚群;;不同加載率對混凝土試件動力特性的影響研究[J];水力發(fā)電學報;2009年05期
5 丁衛(wèi)華;陳厚群;劉少聰;張健;馮雨;;基于CT的混凝土動力破壞過程的試驗研究[J];水力發(fā)電;2009年05期
6 吳勝興;周繼凱;陳厚群;;基于微觀結構特征的混凝土動態(tài)抗拉強度提高機理及其統(tǒng)一模型[J];水利學報;2010年04期
7 胡柳青;李夕兵;趙伏軍;;沖擊荷載作用下巖石破裂損傷的耗能規(guī)律[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年S2期
8 戚承志,錢七虎;巖石等脆性材料動力強度依賴應變率的物理機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年02期
9 朱萬成,唐春安,黃志平,逄銘璋;靜態(tài)和動態(tài)載荷作用下巖石劈裂破壞模式的數(shù)值模擬[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10 朱晶晶;李夕兵;宮鳳強;王世鳴;賀威;;沖擊載荷作用下砂巖的動力學特性及損傷規(guī)律[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建運;李國強;;動力荷載作用下固體材料本構模型研究的進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5期
2 左宇軍;唐春安;李術才;;含不連續(xù)面巷道的動力破壞過程數(shù)值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3 劉石;許金余;劉軍忠;呂曉聰;支樂鵬;;絹云母石英片巖和砂巖動態(tài)破壞過程的能量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6期
4 王宇新;顧元憲;孫明;;沖擊載荷作用下多孔材料復合結構防爆理論計算[J];兵工學報;2006年02期
5 寧建國;盧靜涵;姜芳;孫遠翔;;一類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動態(tài)力學性能研究[J];兵工學報;2008年09期
6 魏建萍;蘇先樾;;圓柱狀壓電壓磁復合材料中波的傳播和能量輸送[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7 戚承志;劉超;錢七虎;;金屬材料的多層次力學行為[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張安康;陳士海;魏海霞;張憲堂;;建筑結構爆破振動響應應變率大小討論[J];爆破;2010年03期
9 張學舜,王娜,沈瑞琪;自由式霍普金森桿測量火工品過載加速度的數(shù)值模擬[J];爆破器材;2004年S1期
10 王禮立;爆炸力學數(shù)值模擬中本構建模問題的討論[J];爆炸與沖擊;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春春;左宇軍;朱德康;;動力擾動下深部巷道圍巖分區(qū)破裂數(shù)值試驗[A];2011年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成軍;謝若澤;;內部填充泡沫鋁的圓柱殼屈曲數(shù)值模擬[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王振清;韓玉來;陳樹華;呂紅慶;;火災爆炸荷載作用下四邊固支剛塑性薄板的動力響應[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劉永強;李然;張睿娟;撒玉寶;楊俊;陳子敬;;分層介質中應力波傳播規(guī)律的SHPB試驗技術[A];中國爆破新技術Ⅱ[C];2008年
5 張柱;寧建國;于暉;;輕氣炮加載條件下素混凝土材料動態(tài)力學性能實驗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A];第十二屆現(xiàn)代數(shù)學和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鄭津洋;徐平;傅強;胡永樂;;爆炸容器研究進展和新結構探討[A];第二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7 董星;趙春濤;孫青嶺;張瑞娟;;Φ75mmSHPB實驗系統(tǒng)性能及應用研究[A];第四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數(shù)字圖像的土、巖和混凝土內部結構定量分析和力學數(shù)值計算的研究進展[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七卷)[C];2008年
9 李慶斌;鄭丹;;混凝土動力強度提高的機理探討——第十四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特邀報告[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05年
10 張順祥;周繼凱;吳勝興;;結構在強動載下的研究熱點綜述[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華;沖擊荷載作用下巖石動態(tài)損傷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徐松林;PTFE/A1含能反應材料力學性能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柴紅保;基于巖體斷裂損傷模型的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段躍華;基于X-ray CT的瀝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礎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曹吉星;鋼纖維混凝土的動態(tài)本構模型及其有限元方法[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黃啟翔;卸圍壓條件下含瓦斯煤巖力學特性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胡剛義;水下爆炸沖擊作用下圓柱殼的動力響應[D];中國艦船研究院;2011年
8 李小琴;堅硬覆巖下重復采動離層水涌突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9 徐奴文;高陡巖質邊坡微震監(jiān)測與穩(wěn)定性分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10 董全林;軋鋼機接軸轉動能量傳輸信息模型的研究[D];燕山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濤;采動卸荷下連續(xù)開采誘導放頂動力響應模擬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鄒洋;巖石動靜組合加載巴西盤劈裂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劉明慧;車輛與公路橋墩動力碰撞的初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文震;煤在沖擊載荷下的動態(tài)力學特性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1年
5 李俊;地震作用下邊坡安全系數(shù)確定方法的研究及其應用[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6 呂黃;深厚沉積砂層大直徑PHC樁承載特性及沉樁質量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王鑄鋼;材料動態(tài)強度的試驗研究、數(shù)值模擬與機理探討[D];清華大學;2010年
8 喬杰敏;相對轉動動力學系統(tǒng)的周期解與混沌運動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9 羅文超;泡沫陶瓷的力學性能及其在防護工程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10 張東新;新型復合泡沫鋁夾層板抗爆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建軍,胡紹全,柯國軍,郭長青,陳振富,孫德綸,陳俊杰;鋼筋混凝土材料阻尼值的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3年03期
2 高文學,劉運通;巖石動態(tài)損傷的數(shù)值模擬[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3 高文學,楊軍,黃風雷;強沖擊載荷下巖石本構關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4 周風華,王札立,胡時勝;有機玻璃在高應變率下的損傷型非線性粘彈性本構關系及破壞準則[J];爆炸與沖擊;1992年04期
5 王禮立,包合勝,盧維嫻;損傷引起的反向應變率效應及其對本構關系和熱粘塑性失穩(wěn)的影響[J];爆炸與沖擊;1993年01期
6 胡時勝,王道榮;沖擊載荷下混凝土材料的動態(tài)本構關系[J];爆炸與沖擊;2002年03期
7 李夕兵,,古德生;巖石在不同加載波條件下能量耗散的理論探討[J];爆炸與沖擊;1994年02期
8 肖詩云,林皋,王哲,逯靜洲;應變率對混凝土抗拉特性影響[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9 尚世英;董至仁;;鋼筋混凝土構件阻尼值實驗研究[J];工程抗震;1993年04期
10 李慶斌,鄭丹;混凝土動力強度提高的機理探討[J];工程力學;2005年S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宮鳳強;動靜組合加載下巖石力學特性和動態(tài)強度準則的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閆長斌;爆破作用下巖體累積損傷效應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春安;脆性材料破壞過程分析的數(shù)值試驗方法[J];力學與實踐;1999年02期
2 李有堂;楊瑞芳;張升;李翔;;一種脆性材料斷料方法的理論研究[J];甘肅科技;2012年12期
3 張玉周;皮鈞;;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研究進展[J];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4 陳登平;黎明發(fā);賀紅亮;經福謙;;沖擊壓縮下脆性材料中的破壞波研究進展[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年03期
5 高富強;楊軍;甯尤軍;;圍壓對脆性材料力學性能影響的研究現(xiàn)狀[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09年02期
6 唐世斌;唐春安;李連崇;梁正召;;脆性材料熱-力耦合模型及熱破裂數(shù)值分析方法[J];計算力學學報;2009年02期
7 陳明君,董申,李旦,張飛虎;脆性材料超精密磨削時脆轉變臨界條件的研究[J];高技術通訊;2000年02期
8 周圣豐;曾曉雁;;激光分離脆性材料的研究[J];應用光學;2007年03期
9 馮西橋,余壽文;脆性材料的各向異性損傷及其測量方法[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2期
10 劉天鵬;師俊平;湯安民;馬凱;;脆性材料單壓時斷裂機理與強度尺寸效應的試驗研究[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占芳;常敬臻;李建鵬;;強動載條件下脆性材料的破壞強度問題[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徐松林;唐志平;胡曉軍;蔡建;張興華;;電磁法測試脆性材料的沖擊性能[A];第三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劉小妹;卞永明;梁擁成;;一種利用U形切口平板測量脆性材料斷裂參數(shù)的方法[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姜智捷;夏蒙棼;汪海英;;沖擊壓縮下脆性材料中失效波的災變模型[A];北京力學會第19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李維紅;王立久;包亦望;張后全;王雷;;脆性材料中傾斜裂紋擴展的數(shù)值模擬與復合應力效應研究[A];東北巖石力學與工程分會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6 成名;;三維離散元法及其在脆性材料破壞問題中的應用[A];第十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下冊[C];2011年
7 陳永強;姚振漢;鄭小平;;三維非均勻脆性材料彈性行為及破壞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A];“力學2000”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8 郭麗娜;周風華;;脆性材料高應變率碎裂過程中的能量轉化規(guī)律[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兆豐;趙燦;李楷;劉敏;;兩種脆性材料界面斷裂的一種強度準則[A];北京力學會第20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10 馬天輝;唐春安;張永彬;梁正召;;基于高性能計算的雙層脆性材料等間距裂紋的形成模式和機理研究[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 包亦望;脆性材料及其構件的安全可靠性與性能評價技術[N];中國建材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曉鈞;脆性材料鉆孔爆炸致裂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暉;脆性材料的強間斷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2 菅曉霞;韌/脆性材料裂解加工數(shù)值模擬[D];吉林大學;2008年
3 段天禹;脆性材料磨削質量影響因素仿真及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4 孔鐵全;脆性材料破壞過程的計算機模擬[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5 郭麗娜;具有初始膨脹沖量的脆性固體變形斷裂以及動態(tài)碎裂現(xiàn)象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6 楊瑞芳;脆性材料斷裂預荷機構的虛擬開發(fā)[D];蘭州理工大學;2012年
7 張友志;脆性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數(shù)值模擬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8 寇文軍;脆性材料掰斷機的虛擬開發(fā)[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9 孔凡斌;多功能脆性材料力學性能試驗儀的研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47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24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