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城建管理論文 >

活性MgO碳化固化土的凍融循環(huán)特性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8-10 18:35
【摘要】:采用室內(nèi)三軸碳化裝置研究了活性Mg O碳化固化土的凍融耐久性能,對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碳化固化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等進行了測試分析,并與水泥固化土進行了試驗比較.結果表明:活性Mg O固化粉土碳化3 h試樣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可達5 MPa左右,粉質黏土碳化24 h試樣可達4.5 MPa左右;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碳化試樣和水泥土試樣的密度和干密度基本不變;碳化試樣與水泥土試樣在凍融循環(huán)中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和E50表現(xiàn)出類似的變化趨勢,即先略有降低,后又逐漸提高.碳化固化土經(jīng)6次凍融循環(huán)后,其強度由5 MPa左右降低到4.5 MPa左右,而水泥土試樣經(jīng)4次凍融循環(huán)后其強度由1.6 MPa降低到1.4 MPa左右,二者均具有較好的抗凍融性能.微觀測試分析表明,活性Mg O碳化固化土生成的鎂碳酸化合物經(jīng)凍融循環(huán)后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但試樣內(nèi)部0.1~1.0μm的孔隙減少,1~30μm的孔隙增加,累計孔隙體積略有增加,這也是導致強度略有降低的原因.
[Abstract]:The freeze-thaw durability of activated Mg O carbonized solidified soil was studied by triaxial carbonation in laboratory.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arbonized solidified soil under freeze-thaw cycling was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activated Mg O-solidified silt carbonized for 3 h could reach 5. The density and dry density of carbonated and cement-soil samples are almost unchanged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and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E50 of carbonated and cement-soil samples show a similar trend in freeze-thaw cycles, i.e. slightly de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gradually increased. After six freeze-thaw cycles, th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soil decreases from about 5 MPa to about 4.5 MPa, while that of cement soil decreases from 1.6 MPa to about 1.4 MPa after four freeze-thaw cycles. Both of them have good freeze-thaw resistance. Microscopic test analysis shows that magnesium carbonate formed by activated Mg O carbonate solidified soil is lost after freeze-thaw cycles. There are obvious changes, but the porosity of 0.1-1.0 micron decreases, the porosity of 1-30 micron increases, and the cumulative pore volume increases slightly, which is also the reason for the slight decrease of strength.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東南大學江蘇省城市地下工程與環(huán)境安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9032)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2012BAJ01B0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資助項目(KYLX_0147)
【分類號】:TU4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定才;粉磨-攪拌一體化:中國商品混凝土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策略[J];混凝土;2003年02期

2 寇新,李金峰;煤炭是我國能源節(jié)約的重點[J];煤炭經(jīng)濟研究;2004年08期

3 李濤平;中國水泥工業(yè)能效現(xiàn)狀和節(jié)能潛力報告[J];水泥工程;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悅;周昊;郝曉雯;;遼寧省二氧化碳排放現(xiàn)狀調查及減排措施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3期

2 勝楊,林軍,沈湘林;CO_2減排新途徑——土壤中CO_2固定的試驗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3 汪鵬;趙黛青;;發(fā)電廠減排CO_2的技術選擇及對比分析[J];能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3期

4 劉竹;耿涌;薛冰;董會娟;;現(xiàn)代城市低碳路徑與技術分析——沈陽市的案例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1年04期

5 佟賀豐;屈慰雙;劉婭;;中國鋼鐵行業(yè)CO_2排放的系統(tǒng)動力學情景分析[J];高技術通訊;2010年05期

6 寧亞東;蔡靖雍;丁濤;;我國城市住宅能源消費特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7 溫丹輝;;美國碳關稅政策影響及中國對策分析——基于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J];系統(tǒng)工程;2012年12期

8 高秋虹;;雙摻磨細礦粉和粉煤灰技術在商品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建材;2013年05期

9 黃蓓佳;;兼顧環(huán)境、經(jīng)濟與社會效應的節(jié)能技術可持續(xù)性評價研究——以南方建筑節(jié)能技術為例[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10 賀薇;杜廣印;易耀林;劉松玉;經(jīng)緋;崔牧;;變截面攪拌樁加固雙層軟弱地基承載特性[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姜克雋;胡秀蓮;莊幸;劉強;朱松麗;;中國的能源與溫室氣體排放情景和減排成本分析[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能源與社會進步”環(huán)境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孫志剛;;我國摻合料及摻合料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A];第二屆中國商品粉煤灰及磨細礦渣加工與應用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友國;;中國貿(mào)易含碳量及其影響因素——基于(進口)非競爭型投入-產(chǎn)出表的分析[A];經(jīng)濟學(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易經(jīng)緯;廣東電力低碳轉型研究:路徑、政策和價值[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王富平;低碳城鎮(zhèn)發(fā)展及其規(guī)劃路徑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3 毛玉如;循環(huán)流化床富氧燃燒技術的試驗和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4 陳珂;中國經(jīng)濟福利的動態(tài)及社會福利的可持續(xù)改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5 朱謙;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清潔發(fā)展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6 張樹偉;基于一般均衡(CGE)框架的交通能源模擬與政策評價[D];清華大學;2007年

7 張曉萱;考慮環(huán)境約束的不確定性城市能源系統(tǒng)優(yōu)化模型[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8 汪華劍;W型火焰鍋爐燃燒檢測與優(yōu)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姚云飛;中國減排成本及減排政策模擬:CEEPA模型的拓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10 王兆生;能源結構、經(jīng)濟結構與經(jīng)濟增長關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景云;混凝土攪拌站控制系統(tǒng)軟件設計[D];鄭州大學;2010年

2 丁平剛;不同層次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系統(tǒng)物質流分析[D];海南大學;2011年

3 康阿青;固定高濃度CO_2的微藻的培育與篩選[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4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發(fā)電側碳排放生命周期計量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5 李寧;北京市3E-S(能源—經(jīng)濟—環(huán)境、安全)系統(tǒng)MARKAL模型研究開發(fā)[D];清華大學;2010年

6 羅勝;石化行業(yè)碳排放強度估算與減排對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7 楊玉含;2000-2009年中國居民生活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的區(qū)域差異分析[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徐成龍;基于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的山東省低碳情景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鄒琢晶;推廣使用商品混凝土勢在必行——商品混凝土技術經(jīng)濟分析[D];四川大學;2004年

10 張德英;我國工業(yè)部門碳源排碳量估算辦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海斌;劉寒冰;高一平;方瑛;李長雨;;粉煤灰土凍融循環(huán)后的動力特性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7年05期

2 覃麗坤;宋玉普;姚家偉;王玉杰;;海水中凍融循環(huán)后的混凝土在非比例加載下的雙軸受壓性能研究[J];工程力學;2009年01期

3 焦貴德;趙淑萍;馬巍;;凍融循環(huán)后高溫凍結粉土在循環(huán)荷載下的動力特性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0年12期

4 張慧梅;楊更社;;巖石凍融循環(huán)及抗拉特性試驗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2年06期

5 詹炳根,孫偉,沙建芳,李天艷,曹鵬飛,鄧敏,許仲梓;凍融循環(huán)對混凝土堿硅酸反應二次損傷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6 邴慧;何平;;凍融循環(huán)對含鹽土物理力學性質影響的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9年12期

7 李春生;陳勝宏;何真;谷曉萍;;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混凝土結構壽命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0年02期

8 畢貴權;張俠;李國玉;馬巍;毛云程;穆彥虎;;凍融循環(huán)對黃土物理力學性質影響的試驗[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9 曾華;張思思;;凍融循環(huán)對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的影響及處理措施[J];科技傳播;2010年13期

10 慕儒;田穩(wěn)苓;周明杰;;凍融循環(huán)條件下混凝土中的水分遷移(英文)[J];硅酸鹽學報;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強;謝劍;吳洪海;;超低溫凍融循環(huán)對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響[A];第21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2年

2 覃麗坤;宋玉普;陳浩然;張眾;于長江;;凍融循環(huán)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A];東北巖石力學與工程分會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3 謝友均;許輝;龍廣成;;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的抗凍融循環(huán)性能研究[A];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楊更社;張全勝;任建喜;蒲毅彬;;凍融循環(huán)條件下砂巖細觀損傷特性研究[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王立成;劉漢勇;;凍融循環(huán)后輕骨料混凝土雙軸壓壓狀態(tài)下的強度和變形性能研究[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冊)[C];2005年

6 楊全兵;;凍融循環(huán)條件下NaCl濃度對混凝土內(nèi)部飽水度的影響[A];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分會七屆二次理事會議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7 施嘉偉;朱虹;吳智深;吳剛;;凍融循環(huán)與荷載耦合作用下FRP-混凝土粘結界面性能的試驗研究[A];第五屆全國FRP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8 李燕;申向東;;不同纖維摻量輕骨料混凝土凍融循環(huán)后力學性能及損傷量的研究[A];第17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8年

9 宣金琦;趙立群;陳寧;;干濕循環(huán)和凍融循環(huán)對預拌抹灰砂漿力學性能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商品砂漿學術交流會論文集(5th NCCM)[C];2013年

10 王立成;;不同特性混凝土凍融循環(huán)后雙軸壓壓統(tǒng)一強度準則[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覃麗坤;高溫及凍融循環(huán)后混凝土多軸強度和變形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2 張眾;凍融及高溫后混凝土多軸力學特性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3 慕儒;凍融循環(huán)與外部彎曲應力、鹽溶液復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壽命預測[D];東南大學;2000年

4 商懷帥;引氣混凝土凍融循環(huán)后多軸強度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5 王陣地;基于無損監(jiān)測的鋼筋混凝土劣化過程和機理研究[D];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2012年

6 陳妤;凍融循環(huán)與氯鹽侵蝕耦合作用下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7 周春生;寒旱區(qū)GCL防滲性能研究及相關機理分析[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8 魏海斌;凍融循環(huán)對粉煤灰土動力特性影響的理論與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寧寶寬;環(huán)境侵蝕下水泥土的損傷破裂試驗及其本構模型[D];東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慶;凍融循環(huán)與堿—硅酸反應對混凝土及砂漿體的復合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2 劉旭峰;凍融循環(huán)后混凝土抗壓性能與短柱軸壓性能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2年

3 蘇偉;凍融循環(huán)對巖石物理力學性質及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的研究[D];長沙礦山研究院;2012年

4 化晉創(chuàng);凍融循環(huán)條件下粗粒土填料的靜、動力特性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4年

5 聶治平;混凝土早期凍融循環(huán)后滲透性能的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6 李曉媛;凍融循環(huán)條件下改性黃土力學性質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7 連江波;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黃土物理性質變化規(guī)律[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8 翟雪;海水中凍融循環(huán)后濕篩混凝土多軸強度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9 王瀟;凍融循環(huán)條件下陜北府谷地區(qū)砂巖物理力學性質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年

10 劉學波;濕篩大骨料混凝土凍融循環(huán)后多軸強度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7584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17584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fd4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