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融作用下巖石的微觀損傷及動態(tài)力學特性(英文)
本文選題:巖石 + 凍融循環(huán); 參考:《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5年04期
【摘要】:為研究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巖石的微觀損傷及動態(tài)力學特性,對5組均質砂巖進行不同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凍融試驗,并對凍融后的砂巖進行核磁共振測試以及沖擊荷載試驗,獲得凍融作用下砂巖的微觀損傷特征及動態(tài)力學參數(shù)。結果表明:孔隙度隨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而增大,凍融初期的孔隙度增長率趨緩,在達到一定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后孔隙擴展加快;不同尺寸的孔隙比例隨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呈動態(tài)變化,且孔隙結構總體趨向多尺寸分布發(fā)展;凍融砂巖的動態(tài)壓縮應力-應變曲線可以分為4個階段,相比靜態(tài)曲線其壓密階段不明顯;隨著凍融次數(shù)的增加,砂巖的彈性模量和動態(tài)峰值強度逐漸減小,而峰值應變則有所增大;砂巖孔隙度越大,動態(tài)峰值強度越小,且擬合曲線呈多項式分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icrocosmic damage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under freeze-thaw cycle, five groups of homogeneous sandstone were tested with different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 and the frozen and thawed sandstone were tested by NMR and impact load. The microscopic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andstone under freezing and thawing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os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eze-thaw cycles, the porosity growth rate slows down at the beginning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and the pore expansion accelerates after a certain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and the pore ratio of different sizes varies dynamically with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stress-strain curve of freeze-thawed sandston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ut its compaction stage is not obvious compared with static curv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eze-thaw times,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dynamic peak strength of sandstone gradually decrease, while the peak strain increases, and the larger the porosity of sandstone, the smaller the dynamic peak strength, and the polynomial distribution of fitting curve.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中南大學高海拔寒區(qū)采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基金】:Project(2013YQ17046310)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Scientific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Project of China Project(2013M542138)support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s(20130162110010,20130162120012)supported by 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分類號】:TU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尹光志;李小雙;趙洪寶;;高溫后粗砂巖常規(guī)三軸壓縮條件下力學特性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3期
2 李夕兵;宮鳳強;高科;尹土兵;;一維動靜組合加載下巖石沖擊破壞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3 尹土兵;李夕兵;殷志強;周子龍;劉希靈;;高溫后砂巖靜、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與比較[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2期
4 洪亮;周子龍;尹土兵;廖國燕;葉洲元;;Energy consumption in rock fragmentation at intermediate strain rate[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年04期
5 賈蓬;朱萬成;;Dynamic-static coupling analysis on rockburst mechanism in jointed rock mas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年11期
6 周科平;李杰林;許玉娟;張亞民;;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巖石孔隙結構特征測定[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12期
7 劉紅巖;劉冶;邢闖鋒;張力民;馬敏;;循環(huán)凍融條件下節(jié)理巖體損傷破壞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路亞妮;李新平;肖家雙;;單裂隙巖體凍融力學特性試驗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4年03期
2 蔣裕強;陳林;蔣嬋;覃明友;文秀;甘輝;王猛;胡朝陽;;致密儲層孔隙結構表征技術及發(fā)展趨勢[J];地質科技情報;2014年03期
3 聞磊;李夕兵;尹彥波;高栗;;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花崗斑巖和灰?guī)r物理力學性質對比分析及應用研究[J];冰川凍土;2014年03期
4 金解放;李夕兵;尹土兵;周學進;;軸向沖擊下彈性桿中軸向靜載對入射波的影響[J];工程力學;2013年11期
5 唐禮忠;舒計步;武建力;李夕兵;汪令輝;;高靜應力和頻繁動力擾動共同作用下矽卡巖動力學特性[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08期
6 胡振襄;周科平;李杰林;高峰;王明球;;卸荷巖體細觀損傷演化的核磁共振測試[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12期
7 金解放;李夕兵;殷志強;杜坤;;軸壓和循環(huán)沖擊次數(shù)對砂巖動態(tài)力學特性的影響[J];煤炭學報;2012年06期
8 陸銀龍;王連國;唐芙蓉;賀巖;;煤炭地下氣化過程中溫度-應力耦合作用下燃空區(qū)覆巖裂隙演化規(guī)律[J];煤炭學報;2012年08期
9 孟陸波;李天斌;徐進;馬宏敏;陰紅宇;;高溫作用下圍壓對頁巖力學特性影響的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12年11期
10 鄧紅衛(wèi);田維剛;周科平;李杰林;;2001—2012年巖石凍融力學研究進展[J];科技導報;2013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夕兵;宮鳳強;周子龍;尹土兵;洪亮;;巖石類材料SHPB實驗中的幾個關鍵問題[A];第六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宮鳳強;動靜組合加載下巖石力學特性和動態(tài)強度準則的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巨峰;固體充填采煤物料垂直輸送技術開發(fā)與工程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3 尹土兵;考慮溫度效應的巖石動力學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金解放;靜載荷與循環(huán)沖擊組合作用下巖石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5 殷志強;高應力儲能巖體動力擾動破裂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6 陸華;沖擊荷載下紅砂巖流固耦合的動力響應及損傷效應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7 鄭明雄;瀾滄老廠鉛礦凝灰?guī)r膨脹垮塌機制及防塌鉆井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8 杜坤;真三軸卸載下深部巖體破裂特性及誘發(fā)型巖爆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9 劉慧;基于CT圖像處理的凍結巖石細觀結構及損傷力學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3年
10 平琦;煤礦深部巖石動態(tài)力學特性試驗研究及其應用[D];安徽理工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環(huán)宇;懸空采場底板結構動力響應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張瑋;裂縫性油藏巖石力學特性及其對水力壓裂起裂的影響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3 陳麗;溫度、壓力及地下巖溶水作用下軟巖蠕變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1年
4 吳嵬;高溫作用后細砂巖動態(tài)力學性能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2年
5 朱晶晶;循環(huán)沖擊載荷下巖石力學特性與損傷模型的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6 馬宏敏;THM耦合作用下高黎貢山隧道軟質巖力學特性試驗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7 王春;會澤鉛鋅礦白云質灰?guī)r力學特性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8 高廷廷;洛河砂巖解凍后物理力學特性及損傷破壞規(guī)律實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3年
9 母劍橋;循環(huán)凍融條件下巖體損傷劣化特性及其致災效應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10 馬馳;地下金屬礦誘導致裂理論與工程實踐[D];中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杰,姜亦忠,王偉男,童茂松;用核磁共振技術確定巖石孔隙結構的實驗研究[J];測井技術;2003年03期
2 王洪強,付晨東,井連江,姜亦忠;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在巖石物理實驗中的應用[J];測井技術;2005年02期
3 肖立志;巖石核磁共振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測井技術;1996年01期
4 左宇軍;楊菊英;;動靜載荷耦合作用下巖石破壞過程研究現(xiàn)狀[J];大連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5 王繩祖;高溫高壓巖石力學──歷史、現(xiàn)狀、展望[J];地球物理學進展;1995年04期
6 王旭昭,王洪勇,曲金洪;紅透山銅礦巖爆災害特征及其地質條件分析[J];地質與勘探;2005年06期
7 諶倫建,吳忠,秦本東,顧海濤;煤層頂板砂巖在高溫下的力學特性及破壞機理[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5期
8 ;BEHAVIOR OF AIR-ENTRAINED CONCRETE AFTER FREEZE-THAW CYCLES[J];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09年03期
9 ;Acoustic experimental study of two types of rock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reeze-thaw cycles[J];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2012年01期
10 張元中;肖立志;;單軸載荷下巖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實驗研究[J];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海波,趙堅,李俊如,劉亞群,周青春,夏祥;三軸情況下花崗巖動態(tài)力學特性的實驗研究[J];爆炸與沖擊;2004年05期
2 李夕兵;尹土兵;周子龍;洪亮;高科;;溫壓耦合作用下的粉砂巖動態(tài)力學特性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12期
3 尹土兵;李夕兵;殷志強;周子龍;劉希靈;;高溫后砂巖靜、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與比較[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2期
4 朱澤奇;盛謙;冷先倫;朱付廣;;大崗山花崗巖動態(tài)力學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5 陳騰飛;許金余;劉石;王鵬;方新宇;;經(jīng)歷不同高溫后砂巖的動態(tài)力學特性實驗研究[J];爆炸與沖擊;2014年02期
6 劉世奇;李海波;李俊如;;軸向拉伸情況下巖石的動態(tài)力學特性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7年12期
7 范飛林;許金余;李志武;蘇灝揚;任韋波;;高溫下混凝土動態(tài)力學特性試驗[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2年03期
8 金解放;李夕兵;鐘海兵;;三維靜載與循環(huán)沖擊組合作用下砂巖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3年07期
9 賈彬;陶俊林;王汝恒;楊帆;;混凝土高溫動態(tài)力學特性與本構方程[J];實驗力學;2013年06期
10 楊平,鐘毅芳,周濟;金屬絲網(wǎng)—油液介質耦合減振器抗沖擊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J];應用力學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古福明;周繼和;高善芬;;反曲弓靜態(tài)動態(tài)力學特性的試驗研究[A];第12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劉煦;朱志武;張海東;;土體動態(tài)力學特性實驗研究[A];四川省力學學會2010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陳成軍;胡文軍;謝若澤;張方舉;;聚碳酸酯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英華;蔡靈倉;張林;李英雷;;α-鋯的低壓動態(tài)力學特性[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8年版)[C];2009年
5 潘一山;;抗爆緩沖材料動態(tài)力學特性及防沖支護研究[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51:巖爆機理探索[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智光;混凝土破壞過程細觀數(shù)值模擬與動態(tài)力學特性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2 李東;固體推進劑藥柱表面裂紋動態(tài)力學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文震;煤在沖擊載荷下的動態(tài)力學特性試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1年
2 尹土兵;高溫后粉砂巖動態(tài)力學特性及破壞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李明勇;稻米籽粒電特性與動態(tài)力學特性的研究與應用[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447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04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