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土中淺埋法向承力錨位移破壞標準模型試驗
本文選題:軟黏土 + 法向承力錨; 參考:《巖土力學》2015年S1期
【摘要】:為確定淺埋軟黏土中法向承力錨的位移破壞標準,利用實驗室自行開發(fā)的電動伺服加載控制裝置,對埋置在飽和軟黏土中深度為3倍錨板寬度、系纜力角度為30°的法向承力錨模型進行了荷載和位移控制的靜力加載試驗。依據試驗結果,以極限承載力與錨板寬度為參考,對錨板法向荷載與位移進行歸一化處理,通過歸一化曲線確定了法向承力錨的位移破壞標準,即破壞位移約為0.38倍錨板寬度。另外,依據錨板的尺寸、埋深及試驗土體的強度條件,利用經驗公式對錨的極限承載力進行了計算。結果表明,以該位移破壞標準確定的極限承載力與經驗公式計算結果基本一致,兩者相差均不超過10%,初步驗證了該位移破壞標準的合理性。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tandard of displacement failure of normal bearing anchor in shallow soft clay, the electric servo loading control device developed by the laboratory is used, and the depth of embedded in saturated soft clay is 3 times the width of anchor plate. The static loading tests of the normal bearing anchor model with the mooring cable force angle of 30 擄a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trol of load and displacement.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and taking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width of the anchor plate as the reference, the normal load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anchor plate are normalized. Through the normalized curve, the criterion of the displacement failure of the normal bearing anchor is determined, that is, the damage displacement is about 0.38 times the width of the anchor plate. In additi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anchor is calculated by empirical formula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anchor plate, the buried depth and the strength condition of the test s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determined by the criterion of displacement failure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empirical formul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not more than 10.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riterion of displacement failure is preliminarily verified.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水利工程仿真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51179120) 博士點基金(No.20130032110045)
【分類號】:TU4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海笑;楊曉亮;;法向承力錨極限抗拔力特性[J];海洋工程;2006年04期
2 劉海笑,楊曉亮;法向承力錨(VLA)——一種適用于深海工程的新型系泊基礎[J];海洋技術;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葛利忠;陸建輝;;飽和軟粘土中新型法向承載力錨極限承載力分析[J];船舶;2015年02期
2 劉海笑;楊曉亮;;法向承力錨極限抗拔力特性[J];海洋工程;2006年04期
3 盛志剛;張煒;劉海笑;;深水系泊新型拖曳錨研發(fā)關鍵技術[J];海洋工程;2009年02期
4 黃維;劉海笑;;新型深水系纜非線性動力特性研究進展[J];海洋工程;2009年04期
5 盛志剛;劉海笑;;深海系泊法向承力錨模型實驗系統(tǒng)[J];海洋技術;2009年01期
6 馮倩;孫克俐;;法向承力錨安裝過程的動力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7 王暉;董玉才;李新超;劉海笑;張偉;;法向承力錨極限抗拔力影響因素的二維有限元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8 趙晶瑞;馮瑋;李迅科;;深水多點系泊系統(tǒng)發(fā)展現(xiàn)狀[J];石油礦場機械;201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范慕輝;焦永樹;張青峰;;法向承力錨的塑性屈服包絡線[A];力學與工程應用(第十三卷)[C];2010年
2 夏振明;;淺談深海海底光纜維修[A];第二屆全國海底光纜通信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存;適用于飽和黏土循環(huán)動力分析的邊界面塑性模型及應用[D];天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葛利忠;新型法向承力錨極限承載力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2 張娜;法向承力錨幾類錨板承載力的比較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邱拓荒;新型拖曳錨的優(yōu)化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4 游源;CT-Spar平臺疲勞壽命分析及其錨鏈系泊系統(tǒng)設計[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由際昆;深水繃緊索系泊系統(tǒng)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6 白雪平;深水半潛式平臺系泊系統(tǒng)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7 王彥多;法向承力錨的初始入土深度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8 肖志建;拖曳錨運動軌跡預測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9 張煒;新型拖曳錨模型實驗系統(tǒng)關鍵技術[D];天津大學;2008年
10 劉蘭蘭;考慮安裝錨鏈影響的法向承力錨初始貫入過程數值仿真[D];天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海笑,楊曉亮;法向承力錨(VLA)——一種適用于深海工程的新型系泊基礎[J];海洋技術;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山傳龍;王建華;;軟土中張緊式吸力錨的破壞模式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12年05期
2 劉俊濱;李玉峰;劉金鐸;;吸力錨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及前景[J];中國水利;2007年22期
3 王麗勤;龐然;高杰;;粘土中傾斜荷載作用下深水吸力錨的極限承載力計算研究[J];中國海上油氣;2012年03期
4 馮倩;孫克俐;;法向承力錨安裝過程的動力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5 程光明;段夢蘭;郭磊;曾霞光;張新虎;王飛;;吸力錨負壓沉貫滲流場有限元分析[J];石油礦場機械;2014年01期
6 崔n,
本文編號:20017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200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