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作用下砌體結構的破壞機理和防倒塌措施
本文選題:泥石流 + 砌體結構 ; 參考:《工程力學》2015年08期
【摘要】:為了得到泥石流作用下砌體結構的破壞機理和防倒塌措施,該文利用有限元軟件LS-DYNA建立了三維實體模型,分別從結構的整體變形、系統(tǒng)能量、關鍵點位移和速度等4個方面出發(fā),對泥石流作用下砌體結構的破壞機理進行了研究。根據(jù)砌體結構的破壞機理,結合現(xiàn)行規(guī)范和工程實踐,提出了增大構造柱截面尺寸、減少房屋開間尺寸和降低結構層高等三種防倒塌措施。數(shù)值計算結果表明,減少房屋開間尺寸和降低結構層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小構造柱的塑性變形,但是減少程度不大;通過增加構造柱的截面尺寸能夠有效地增加砌體結構的抗沖擊能力。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anti-collapse measures of masonry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debris flow, a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LS-DYNA.In this paper,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masonry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debris flow is studied from four aspects: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of key points.According to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masonry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d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hree kinds of anti-collapse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section size of the structural column,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open space of the building and reducing the height of the structure floor, are put forward.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al column can be reduced to a certain extent by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open spac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height of the structure layer, but to a lesser extent.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masonry structure can be effectively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cross section size of the structural column.
【作者單位】: 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北京工業(yè)大學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68039,51478212)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博導類)項目(20136201110003) 甘肅省建設科技攻關項目(JK2012-9) 蘭州市科技攻關項目(2013-4-94) 甘肅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44GKCA032)
【分類號】:TU364;TU31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閻石;王積慧;王丹;張亮;;爆炸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連續(xù)倒塌機理分析[J];工程力學;2009年S1期
2 陸新征;林旭川;葉列平;李易;唐代遠;;地震下高層建筑連續(xù)倒塌數(shù)值模型研究[J];工程力學;2010年11期
3 馬宗源;廖紅建;張駿;;Bingham型黏性泥石流流體的三維數(shù)值模擬[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4 胡凱衡;韋方強;洪勇;黎小宇;;泥石流沖擊力的野外測量[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S1期
5 陳中學;汪稔;胡明鑒;王志兵;徐東升;;黏土顆粒含量對蔣家溝泥石流啟動影響分析[J];巖土力學;2010年07期
6 陳洪凱;唐紅梅;;泥石流兩相沖擊力及沖擊時間計算方法[J];中國公路學報;2006年03期
7 謝修齊,沈壽長;一種采用輸移濃度為主要參數(shù)的泥石流流量計算新方法[J];中國鐵道科學;2000年03期
8 魏鴻;泥石流龍頭對壩體沖擊力的試驗研究[J];中國鐵道科學;199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繼;韋方強;于蘇俊;謝賢健;;泥石流對巖性的敏感性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1期
2 王曉朋;潘懋;任群智;;基于流域系統(tǒng)地貌信息熵的泥石流危險性定量評價[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3 莊建琦;崔鵬;葛永剛;洪勇;;降雨特征與泥石流總量的關系分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4 黃芮;陳劍平;李會中;張晨;張文;徐佩華;;基于φ值粒度成分分析的泥石流動力特性[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馮毅;劉洋;;基于GIS的泥石流侵蝕特征分析——以文家溝為例[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6 陳興長;游勇;陳曉清;呂娟;柳金峰;;大渡河上游沙耳溝泥石流震后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07期
7 張金山;沈興菊;魏軍林;;泥石流堆積扇發(fā)育演化特征觀測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12期
8 唐紅梅,陳洪凱;公路泥石流研究綜述(Ⅰ)[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王勇智;唐紅梅;;非黏性泥石流的渦滾形成機理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左科;張奇;曹文;李峰;張穎;;三峽工程建設后重慶境內泥石流形成機理及發(fā)育趨勢[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亞勇;高孟潭;葉列平;陸新征;錢稼茹;;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標的建筑抗震設計方法研究方案[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0年
2 陳洪凱;劉濤;唐紅梅;黃勇;;新疆天山公路北段泥石流病害形成機制與治理[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工程地質”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黃云飛;諶文武;宋丙輝;;舟曲三眼峪泥石流最大流量及沖擊力研究[A];2011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張秀華;吳燕燕;李玉順;;室內燃氣爆炸作用下鋼框架結構動力響應分析[A];第21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2年
5 徐友寧;楊敏;張江華;陳華清;裴來政;;影響小秦嶺金礦區(qū)礦山泥石流形成的物源特征分析[A];第八屆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huán)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劉傳正;王恭先;崔鵬;;地質災害防治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A];2008—2009地質學學科發(fā)展報告[C];2008年
7 陳洪凱;鮮學福;唐紅梅;王全才;張玉萍;;坡面泥石流形成過程模型試驗[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巖土與土工合成材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8年
8 倪化勇;巴仁基;劉宇杰;徐如閣;;大渡河中游出路溝泥石流形成演化與防災思考[A];第九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馬鑫;曹修定;王洪磊;付杰;潘書華;;角半溝泥石流災害風險評價[A];2014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4年
10 殷志祥;武文龍;;爆炸荷載作用下單層球面網(wǎng)殼的破壞模擬分析[A];第三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預測預報[D];吉林大學;2011年
2 黃芮;基于PPA的烏東德水電站庫區(qū)泥石流流速模型建立與計算[D];吉林大學;2011年
3 葉欣梁;旅游地自然災害風險評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蘇志滿;泥石流災變控制與模型化分析方法[D];中南大學;2011年
5 萬福磊;建筑結構連續(xù)性倒塌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D];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11年
6 樊峗峗;泥石流動力過程模擬及特征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7 劉江川;泥石流數(shù)學模型構建及危險性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8 黃仕香;混凝土結構落層倒塌碰撞的試驗研究與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韋方強;城鎮(zhèn)泥石流減災決策支持系統(tǒng)[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10 匡樂紅;區(qū)域暴雨泥石流預測預報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友兵;基于熱釋光技術的沉積物標樣制作和沉積物測年若干基礎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群敏;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沖擊作用及其防治對策[D];蘭州大學;2011年
3 李書娜;尾礦壩潰壩模型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王明君;混凝土板柱結構的落層倒塌初探[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曾作良;云南省楚雄州山地災害風險管理研究[D];云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6 沈遠;大渡河長河壩水電站泥石流特征及危險性評價[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李志為;地震災區(qū)泥石流啟動機制研究及危險性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8 黃文潔;強震區(qū)泥石流發(fā)育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9 丁軍;強震區(qū)泥石流活動規(guī)模與最大堆積長度預測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10 唐堯;基于3S的震后汶川潛在泥石流危險性評價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金河,于亞倫;應用有限元和DDA模擬框架結構建筑物拆除爆破[J];爆破;2001年01期
2 宣綱,顧祥林,呂西林;強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結構倒塌過程的數(shù)值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6期
3 陳寧生;張飛;;2003年中國西南山區(qū)典型災害性暴雨泥石流運動堆積特征[J];地理科學;2006年06期
4 周健,屈俊童,賈敏才;混凝土框架倒塌全過程的顆粒流數(shù)值模擬[J];地震研究;2005年03期
5 葉列平;陸新征;馬千里;汪訓流;繆志偉;;混凝土結構抗震非線性分析模型、方法及算例[J];工程力學;2006年S2期
6 汪訓流;陸新征;葉列平;;往復荷載下鋼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數(shù)值模擬[J];工程力學;2007年12期
7 陸新征;李易;葉列平;馬一飛;梁益;;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連續(xù)倒塌設計方法的研究[J];工程力學;2008年S2期
8 陳洪凱,唐紅梅;公路泥石流水毀概化模式分析[J];公路;2003年S1期
9 陳洪凱,唐紅梅,馬永泰;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研究及防治新理念[J];公路;2004年02期
10 陳洪凱,唐紅梅,吳四飛;公路特大型泥石流災害控制技術研究[J];公路;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趙陽;;垃圾分類處理:來自以色列的環(huán)保啟示[J];綠色中國;2012年11期
2 程生平;;舟曲泥石流災后重建工程設計思考及體會[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年08期
3 杜雷;鄭建軍;牛金亮;葉歡;阮隆;;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后受損房屋鑒定評估與分析[J];工程質量;2011年11期
4 毛耀保,張光超;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qū)泥石流災害的遙感分析[J];國土資源遙感;1998年01期
5 孟三界;;公共規(guī)劃應有“敬畏”之心[J];新一代;2010年10期
6 ;看天下[J];現(xiàn)代物業(yè)(上旬刊);2010年09期
7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國家統(tǒng)計局隴南調查隊 侯雅萍;受舟曲泥石流災害影響隴南砂子價格猛漲[N];隴南日報;2010年
2 本報通訊員 時悅;“泥石流”讓工程遭受滅頂之災[N];中國建設報;2006年
3 姿一;鋼結構建筑將引領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N];中華建筑報;2010年
,本文編號:1743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74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