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結構特性對飽和黃土動殘余變形的影響研究
本文選題:黃土 切入點:液化 出處:《巖土工程學報》2015年S2期
【摘要】:通過對黃土高原不同微結構分區(qū)的黃土進行微結構電鏡掃描試驗和飽和狀態(tài)下的動三軸液化試驗,以及相同物性狀態(tài)下蘭州原狀與重塑黃土液化的對比試驗,得出了飽和黃土結構性對抗液化強度的影響規(guī)律,定性定量分析了微結構類型對飽和黃土動殘余變形特征的影響關系,并通過分析不同地區(qū)黃土的動應力 動殘余應變,得出了不同微結構特性黃土動殘余變形發(fā)展的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飽和黃土的抗液化強度與其結構性有關,重塑過程中由于顆粒重組和顆粒間膠結作用的減弱,導致土體的抗液化強度降低;飽和黃土液化時動殘余變形隨著振次增加呈指數(shù)關系增加,擬合參數(shù)主要受控于黃土的密度和塑性指數(shù),動殘余變形的增長與微結構特性關系密切,結構強度越高的黃土動殘余變形增長越緩慢;不同微結構特性的黃土液化時動殘余應變發(fā)展機理不同,膠結性較弱的黃土動殘余變形可劃分為黏彈塑性和塑性階段,膠結性較強的黃土液化時依次產(chǎn)生黏彈塑性、黏塑性和塑性變形。
[Abstract]:The dynamic triaxial liquefaction tests of loess in different microstructural zones on the Loess Plateau were carried out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dynamic triaxial liquefaction under saturated state, and the contrast tests between Lanzhou original and remolded loess liquefaction under the same physical properties.The influence law of structural resistance to liquefaction strength of saturated loess is obtained, and 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type on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loess i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d the dynamic stress and residual strain of loes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loess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s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strength of saturated loess is related to its structure.The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loess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vibration frequency. The fitting parameter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ensity and plastic index of loess. The increase of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The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loess with higher structural strength increases more slowly, and the dynamic residual strain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loess liquefaction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s different, and the dynamic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loess with weak cementing property can be divided into viscoelastic-plastic and plastic stages.Viscoelastic-plastic, viscoplastic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are produced in turn during liquefaction of loess with strong cement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地震局黃土地震工程重點實驗室;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08567) 甘肅省科技計劃項目(1308RJZA153) 黃土地震工程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KLLEE-12-003)
【分類號】:TU4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胡偉;韓建剛;;結構性飽和黃土動力特性試驗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09年05期
2 王峻;王蘭民;王平;王謙;魏明;;不同地區(qū)飽和黃土液化特性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1年05期
3 劉漢龍;;土動力學與土工抗震研究進展綜述[J];土木工程學報;2012年04期
4 吳敏哲;張柯;胡衛(wèi)兵;楊玉東;常玉珍;王鑫;;地鐵行車荷載作用下飽和黃土的累積塑性應變[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5 胡再強,沈珠江,謝定義;非飽和黃土的結構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年06期
6 佘躍心,劉漢龍,高玉峰;飽和黃土孔壓增長模式與液化機理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2年04期
7 孫海妹;王蘭民;王平;劉紅玫;;飽和蘭州黃土液化過程中孔壓和應變發(fā)展的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11期
8 鄧津;王蘭民;張振中;孫軍杰;鐘秀梅;;我國黃土的微結構類型與震陷區(qū)域劃分[J];地震工程學報;2013年03期
9 王謙;王蘭民;王峻;高中南;;基于密度控制理論的飽和黃土地基抗液化處理指標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3年S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國強,劉宏杰,吳道祥;黃土的工程地質特性研究[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齊明山,馮翠霞,謝永利,劉保健;原狀黃土連續(xù)加荷k_0固結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3期
3 孫海妹;王蘭民;王平;劉紅玫;;振動荷載作用下黃土應變增長特征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6期
4 盧全中;彭建兵;;黃土體工程地質的研究體系及若干問題探討[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王常明;馬棟和;林容;王科;宋朋燃;;遼西地區(qū)黃土的強度與本構特性[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王常明;林容;陳多才;張先偉;王科;;遼西黃土濕陷變形特性及濕陷后微觀結構變化[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趙景波;黃土的本質與形成模式[J];沉積學報;2003年02期
8 高凌霞,楊向軍;西安地區(qū)黃土濕陷性的影響因素[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9 高凌霞;孫建剛;覃麗坤;;非飽和黃土濕陷性微結構效應[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雷祥義;靖遠曹峴黃土的形成時代及顯微結構特征[J];地理學報;199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正漢;;特殊土的細觀結構及其演化的CT-三軸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史永躍;李新生;尚彥軍;;試樣面積和黃土各向異性對濕陷性的影響[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七卷)[C];2008年
3 胡瑞林;李向全;官國琳;葉浩;;粘性土微結構分維及其特征[A];第五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文集[C];1996年
4 周永習;張得煊;羅春泳;陳軍;;陜西高樓滑坡機理研究[A];第八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08年
5 馬富麗;白曉紅;王梅;;黃土微觀結構與濕陷性的定量分析[A];建設工程安全理論與應用——首屆中國中西部地區(qū)土木建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和禮紅;汪稔;;特殊土結構性研究之現(xiàn)狀[A];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7 齊明山;;原狀黃土連續(xù)加荷k_0固結試驗研究[A];盛世歲月——祝賀孫鈞院士八秩華誕論文選集[C];2006年
8 井彥林;仵彥卿;林杜軍;賀國元;胡志平;;我國黃土濕陷性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9 王長丹;王旭;周順華;王炳龍;;自重濕陷性黃土與單樁負摩阻力離心模型試驗[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劉偉;陳勇;;山西洪洞恒富鐵路專用線黃土特性及工程措施[A];2014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彥旭;壓實黃土增濕變形的非飽和土力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陳龍偉;土體弱化與地震動關聯(lián)性理論及相互作用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3 鄧龍勝;強震作用下黃土邊坡的動力響應機理和動力穩(wěn)定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4 龔成明;黃土工程邊坡在施工荷載作用下的動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5 張柯;地鐵行車荷載作用下黃土地層的振動響應和沉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張鋒;深季節(jié)凍土區(qū)重載汽車荷載下路基動力響應與永久變形[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高凌霞;黃土濕陷性的微結構效應及其評價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張帆宇;黃土的剪切行為和黃土滑坡[D];蘭州大學;2011年
9 龐小朝;深圳原狀全風化花崗巖的試驗和本構模型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1年
10 李曉軍;路基填土破損過程的細觀識別與破損參數(shù)測定[D];長安大學;199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武文英;陜西漢中梁山地區(qū)晚更新世黃土成因及其記錄的環(huán)境信息[D];西北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定義;黃土力學特性與應用研究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J];地下空間;1999年04期
2 林永國,廖少明,劉國彬;地鐵隧道縱向變形影響因素的探討[J];地下空間;2000年04期
3 張克緒,李明宰,常向前;地震引起的土壩永久變形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9年01期
4 韓國城,孔憲京;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抗震研究進展[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6年06期
5 趙俊明;劉松玉;石名磊;張海軍;;交通荷載作用下低路堤動力特性試驗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6 雷祥義;;黃土高原南部晚更新世黃土地層劃分、顯微結構及力學性質特征[J];第四紀研究;1992年02期
7 劉雪珠;陳國興;;軌道交通荷載下路基土的動力學行為研究進展[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8年02期
8 劉平;楊貴;高德清;李國英;;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粗粒料與摻礫粘土接觸面單剪試驗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9 王峻;王蘭民;李蘭;;黃土場地地震液化研究[J];地震研究;2006年04期
10 王國欣;肖樹芳;;土結構性本構模型研究現(xiàn)狀綜述[J];工程地質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馬險峰;何之民;林明;;同濟大學巖土離心機的研發(fā)[A];中國水利學會2007學術年會物理模擬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2 周燕國;陳云敏;社本康廣;;彎曲元剪切波速測速技術在土工離心模型試驗中的應用[A];中國水利學會2007學術年會物理模擬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蘭民,劉紅玫,李蘭,孫崇紹;飽和黃土液化機理與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0年01期
2 楊振茂,趙成剛,王蘭民,饒為國;飽和黃土液化及其理論研究現(xiàn)狀[J];土木工程學報;2003年11期
3 魏永學;;粉體攪拌樁在處理飽和黃土軟基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5年04期
4 馬貴生,董筑,張航;孤柏嘴邙山飽和黃土工程特性與邊坡穩(wěn)定性[J];人民長江;2005年04期
5 王志杰;陳能遠;曹亞閣;習志雄;;飽和黃土三軸滲透試驗[J];人民黃河;2007年12期
6 郭鴻;駱亞生;李廣冬;;考慮地區(qū)差異性的飽和黃土三軸滲透試驗研究[J];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2009年10期
7 郭敏麗;王金生;李書紳;劉春立;滕彥國;;示蹤劑在飽和黃土中的滯留特征比較[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8 周永習;張得煊;羅春泳;陳軍;;飽和黃土穩(wěn)態(tài)強度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0年05期
9 陳輝;劉明振;宋戰(zhàn)平;;重塑及原狀飽和黃土結構性參數(shù)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10 陳輝;胡偉;;飽和黃土靜力學特性的多因素試驗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1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樹俊;賈乃康;;關于飽和黃土若干問題的探討[A];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偉;飽和黃土動力本構模型及其在樁—土—結構體系地震動力相互作用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2 崔廣芹;飽和黃土動力本構模型及地鐵隧道周圍土層變形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文曉;水泥攪拌飽和黃土強度及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4年
2 岳建平;低溫環(huán)境下水泥攪拌飽和黃土強度特性及復合地基承載特性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4年
3 趙麗婭;飽和黃土的應力應變及強度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4 王謙;飽和黃土液化勢的物性指標評價和深度下限研究[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11年
5 安鵬;滲流條件下重塑飽和黃土的滲透性劣化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1年
6 李平;飽和黃土的三軸滲透試驗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7年
7 岳夏冰;重塑飽和黃土K_0固結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8 佘芳濤;飽和黃土隧道動力響應及穩(wěn)定性變化機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9 張亞賓;腐殖質及聚丙烯纖維對水泥攪拌飽和黃土強度特性影響試驗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049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70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