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城建管理論文 >

彈性混凝土與鋼組合梁的疲勞性能分析及壽命預測

發(fā)布時間:2018-03-16 09:07

  本文選題:組合結(jié)構 切入點:數(shù)值模擬 出處:《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基于8個組合梁試件的疲勞試驗結(jié)果,采用有限元計算與名義應力法相結(jié)合的方法,提出用于模擬滑移和疲勞破壞過程的精細有限元模型和計算方法.研究了混凝土中不同橡膠摻量對組合梁極限承載力、最大滑移、栓釘應力及破壞特征的影響,得到相應的應力-疲勞壽命曲線.結(jié)果表明,簡支組合梁的疲勞破壞首先發(fā)生在端部栓釘,破壞過程為栓釘依次斷裂.雖然疲勞斷裂為脆性破壞,但組合梁在疲勞荷載作用下的整體破壞具有一定的延性.使用彈性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后,組合梁的極限承載力和剛度略有降低,但延性有所提高;當橡膠摻量為5%,10%和15%時,疲勞壽命分別提高約15%,64%和125%.基于非線性數(shù)值分析得到的組合梁極限承載力和疲勞壽命與試驗所測結(jié)果吻合較好,為組合梁的抗疲勞設計提供了參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fatigue test results of 8 composite beam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with nominal stress method is used. A fin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simulating slip and fatigue failure process are presen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ubber content in concrete on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maximum slip, pin stress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beams are studied. The corresponding stress-fatigue life curve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failure of simply supported composite beam first occurs in the end pin, and the failure process is the fracture of the pin in turn, although the fatigue fracture is brittle failur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stiffness of composite beams are slightly decreased, but the ductility of composite beams is improved. When the rubber content is 5% and 15%,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stiffness of composite beams are slightly reduced, and the ductility of composite beams is improved when the rubber content is 5% and 15% respectively.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fatigue life of composite beams obtained by nonlinear numerical analysi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atigue resistance design of composite beams.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天津城建大學天津市軟土特性與工程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濱海土木工程結(jié)構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78307,51408408) 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3JCBJC19600)
【分類號】:TU398.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衛(wèi)星;李小珍;李俊;強士中;王子建;;鋼箱梁斜拉橋錨拉板式索梁錨固結(jié)構的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07年04期

2 聶建國;王宇航;;鋼-混凝土組合梁疲勞性能研究綜述[J];工程力學;2012年06期

3 姜紹飛;王鵬;吳兆旗;;鋼-混凝土組合梁疲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亮;彭洋;;組合結(jié)構疲勞研究進展[J];低溫建筑技術;2010年01期

2 朱紅兵;余志武;蔣麗忠;;基于Corten-Dolan累積損傷準則的等效等幅疲勞應力幅值計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1期

3 丁雪松;熊剛;謝斌;;大跨度鋼箱梁斜拉橋索梁錨固結(jié)構的發(fā)展與應用[J];世界橋梁;2007年04期

4 賈連光;李慶文;張曰果;;鋼-混凝土蜂窩組合梁抗剪性能分析[J];工業(yè)建筑;2012年09期

5 李同杰;尹功龍;;某斜拉橋錨拉板局部應力分析[J];安徽建筑;2013年01期

6 安少伯;;新型鋼—混凝土組合桁架橋非線性分析及力學特征研究[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13年S1期

7 周燕;王元清;戴國欣;石永久;陳宏;;低溫對鋼結(jié)構疲勞性能影響研究綜述[J];低溫建筑技術;2013年07期

8 李自林;丁宏毅;邢穎;薛江;;鋼—混凝土組合桁架疲勞性能的精細有限元分析[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9 陳彥江;辛光濤;李勇;廖軍;;斜拉橋錨拉板式索梁錨固區(qū)試驗模型優(yōu)化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4年S1期

10 劉會穎;張家生;孟飛;周正祥;;主筋銹蝕對鋼筋混凝土梁承載特性的影響[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衛(wèi)星;李俊;強士中;;錨拉板式索梁錨固結(jié)構靜力性能的比較分析[A];第十八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侯文崎;鐵路鋼—混凝土組合橋及剪力連接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可;高鐵用細晶粒鋼筋混凝土梁疲勞性能的數(shù)值分析及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2 馬廣強;腐蝕與疲勞耦合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橋梁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葉黎明;CFRP板加固鋼梁受彎性能的試驗研究[D];廣西工學院;2011年

4 周現(xiàn)偉;帶鋼板—混凝土組合橋面板的組合梁靜力與疲勞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5 呂向堂;橡膠集料混凝土與鋼組合梁疲勞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6 孫志顯;鋼錨板式索塔錨固區(qū)足尺模型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7 吳金輝;鋼筋鋼纖維混凝土梁疲勞性能試驗研究及數(shù)值分析[D];鄭州大學;2013年

8 李鵬;港珠澳大橋鋼—混組合連續(xù)梁橋疲勞特性有限元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9 王天;結(jié)構損傷對大跨度鐵路鋼—混凝土組合桁梁橋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3年

10 李同杰;混凝土斜拉橋錨拉板局部應力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文崎,葉梅新;桁梁結(jié)合梁栓釘疲勞承載力的試驗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2 宗周紅,車惠民;剪力連接件靜載和疲勞試驗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6期

3 李小珍,蔡婧,強士中;大跨度鋼箱梁斜拉橋索梁錨固結(jié)構型式的比較[J];工程力學;2004年06期

4 劉自明,汪雙炎,童智洋;結(jié)合梁負彎矩區(qū)模型試驗研究[J];鋼結(jié)構;2001年05期

5 侯文崎,葉梅新;結(jié)合梁斜拉橋錨拉板結(jié)構研究[J];鋼結(jié)構;2002年02期

6 金增洪;日本多多羅大橋簡介[J];國外公路;1999年04期

7 方興;周啟輝;;組合梁負彎矩區(qū)栓釘焊趾疲勞評定方法[J];世界橋梁;2007年02期

8 李建軍,聶建國;鋼-混凝土組合梁的疲勞問題[J];工業(yè)建筑;2002年03期

9 張強,楊進;湛江海灣大橋正橋總體設計[J];橋梁建設;2002年06期

10 宗周紅,車惠民;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的疲勞性能[J];鐵道學報;2000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司秀勇;斜拉橋索梁錨固結(jié)構受力行為理論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衛(wèi)東,金熙男;某商場組合梁安全性能試驗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2004年01期

2 陳時金;組合梁結(jié)構中管道鋪設的應用分析[J];西部探礦工程;2004年11期

3 李國強;趙欣;;部分共同作用框架組合梁有限元分析模型[J];力學季刊;2006年03期

4 劉虎祥;;淺談預彎組合梁[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5 孫賓;趙紅曉;;考慮滑移效應的體外預應力組合梁非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03期

6 高金良;吳筱峰;;雙層組合梁應力分析與試驗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7 朝澤剛;徐華;聞德華;;考慮剛度方法的組合梁動力特性研究[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9年02期

8 楊維國;許紅葉;趙建昌;;新舊混凝土組合梁收縮徐變影響下的內(nèi)力計算的組合梁單元法[J];結(jié)構工程師;2009年06期

9 周東華;孫麗莉;樊江;王俊平;高瓊仙;;彈性剪切連接組合梁的應力計算方法[J];工程力學;2011年03期

10 王婷婷;祁偉;;鋼-混組合梁水中臨時支架施工措施研究[J];市政技術;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旭棟;陳偉球;徐榮橋;;部分作用組合梁的瞬態(tài)響應[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施耀忠;;鋼筋砼組合梁結(jié)合面抗剪有限元模型[A];混凝土結(jié)構基本理論及應用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趙風華;杜建明;;新型組合梁的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3年

4 譚文輝;李達;;鋼-混組合梁變形監(jiān)測與分析[A];第16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7年

5 徐德新;楊緒佐;田建軍;陳尚建;;蜂窩形組合梁在徐州彭城電廠中的應用[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jié)構協(xié)會第五次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5年

6 徐德新;張喜德;范崇仁;;連續(xù)蜂窩形組合梁的受力分析[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jié)構協(xié)會第六次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7年

7 陳蘭;段利文;;柱邊帶縫隙的鋼-混凝土組合梁的研究與應用前景[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趙欣;吳邁;;組合梁有限元模型評述[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李天;孫國良;;鋼—砼組合梁的撓曲微分方程及撓度計算[A];第三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1994年

10 胡少偉;趙新銘;梅振華;葉祥飛;;滑移效應對預應力組合梁的承載能力影響研究[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3年)[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周星宇;“U”形鋼木組合梁獲技術創(chuàng)新獎[N];中國建設報;2010年

2 龔世權;組合梁技術在玻璃幕墻工程中的應用[N];廣東建設報;2002年

3 吳勇;改良一次工藝 提升十倍工效[N];中國石化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銀志;考慮結(jié)構整體性的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2 高山;組合梁平面鋼框架抗連續(xù)倒塌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3 馬宏偉;組合梁與連續(xù)復合螺旋箍混凝土柱節(jié)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4 張道明;新型預應力外包鋼組合梁抗彎性能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5 付果;考慮界面滑移及掀起影響的鋼—混凝土組合梁試驗與理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6 陳麗華;新型外包鋼—混凝土組合連續(xù)梁及梁柱節(jié)點的試驗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俊珂;圓孔蜂窩組合梁的設計[D];湖南大學;2009年

2 楊洪志;帶腹板開洞組合梁極限承載力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3 郭超;鋼—混凝土組合梁應力分析及截面優(yōu)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4 劉永方;蜂窩組合梁抗剪性能試驗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3年

5 郭芹;考慮截面剛度的組合梁簡化模型及其三維框架受力性能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3年

6 王婷;框架主梁采用鋼—混凝土組合梁的設計和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7 宋佳彪;基于變截面組合梁的分離式結(jié)構體系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林陽;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梁彎剪性能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9 李飛躍;鋁合金—碳纖維組合梁受彎試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10 吳禮華;高性能鋼—高強混凝土組合梁抗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192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6192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f41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