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屈曲耗能支撐鋼管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子結構擬動力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防屈曲耗能支撐鋼管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子結構擬動力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鋼管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 防屈曲耗能支撐 子結構擬動力試驗 支撐剪力 層間位移
【摘要】:為研究防屈曲耗能支撐在組合框架結構中的減震效果,設計了1榀10層3跨防屈曲耗能支撐鋼管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利用網(wǎng)絡化結構實驗室NetSLab進行了1/3縮尺的子結構擬動力試驗,分析樓層剪力、支撐剪力與層間位移之間的響應關系。結果表明:在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主體框架與支撐均處于彈性工作狀態(tài);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主體框架處于彈性工作狀態(tài),支撐開始屈服耗能;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主體框架基本處于彈性工作狀態(tài),而支撐則出現(xiàn)明顯的滯回耗能效果。由樓層位移時程曲線可知,結構底層層間位移比其他各層大很多,滿足組合框架結構多道抗震設防的要求。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91315301-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51161120360
【分類號】:TU311.3;TU398
【正文快照】: pseudo-dynamic test;brace force;inter-story drift收稿曰期:2013年5月0 弓I言鋼管混凝土高強、輕質(zhì)、塑性好、能充分利用鋼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的優(yōu)點,框架結構則具有空間布置靈活的優(yōu)勢,因此,在多高層建筑結構中,常采用鋼管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作為抗側力結構體系。然而,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朱錦心;剪切模型彈塑性地震反應計算[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3年04期
2 肖巖,胡慶,郭玉榮,易偉建,朱平生;結構擬動力遠程協(xié)同試驗網(wǎng)絡平臺的開發(fā)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5年03期
3 王文達;韓林海;陶忠;;鋼管混凝土柱-鋼梁平面框架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6年03期
4 范云蕾;郭玉榮;肖巖;何文輝;;多層框架結構遠程協(xié)同擬動力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石柱;蔡新江;;遠程協(xié)同結構試驗方法研究與發(fā)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5期
2 范云蕾;郭玉榮;肖巖;李鳳武;單波;;單層結構遠程協(xié)同擬動力試驗平臺開發(fā)[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3期
3 王向英;田石柱;;子結構地震模擬振動臺混合試驗原理與實現(xiàn)[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年04期
4 王先鐵;郝際平;周觀根;張耀;馬尤蘇夫;;兩層兩跨方鋼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0年03期
5 ;Networked collaborative pseudo-dynamic testing of a multi-span bridge based on NetSLab[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9年03期
6 劉陽冰;劉晶波;韓強;鄭妮娜;;方鋼管混凝土壓彎構件塑性屈服面的簡化確定方法[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10期
7 雷克;王先鐵;張營營;;鋼管混凝土框架高強螺栓—端板節(jié)點的性能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8 王向英;吳斌;王倩穎;;實時子結構實驗的滑動模態(tài)控制[J];工程力學;2007年06期
9 王文達;韓林海;;鋼管混凝土框架實用荷載-位移恢復力模型研究[J];工程力學;2008年11期
10 李斌;任利民;;矩形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受力性能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晶波;李雪;;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抗震性能試驗研究綜述[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0年
2 郭玉榮;范云蕾;曾東;肖巖;;網(wǎng)絡化結構實驗室—橋梁結構遠程擬動力試驗平臺開發(fā)與應用[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9年
3 李妍;吳斌;歐進萍;;防屈曲支撐的實時能量守恒子結構試驗[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9年
4 王文達;王軍;;遠場地震作用下鋼管混凝土組合框架的地震反應分析[A];第20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1年
5 施養(yǎng)杭;袁雙喜;羅曉勇;;抗震擬動力試驗的若干進展[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王文達;韓林海;陶忠;;鋼管混凝土框架力學性能研究的若干問題探討[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文達;韓林海;;鋼管混凝土框架簡化二階分析方法探討[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一次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景玄;王文達;周小燕;;鋼管混凝土組合框架住宅體系抗連續(xù)性倒塌非線性動力初步分析[A];鋼結構住宅和鋼結構公共建筑新技術與應用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云蕾;網(wǎng)絡化結構實驗室NetSLab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2 戚菁菁;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彈塑性反應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何文輝;方鋼管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4 李賢;端板螺栓連接鋼—混凝土組合節(jié)點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5 鄧利霞;子結構試驗的數(shù)值穩(wěn)定性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李兵;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多維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及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黃靚;框支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多自由度子結構擬動力試驗研究及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D];湖南大學;2005年
8 梁本亮;基于ArcGIS的上海市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數(shù)據(jù)庫建設[D];同濟大學;2007年
9 王倩穎;實時子結構試驗方法及其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李妍;防屈曲支撐的抗震性能及子結構試驗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帆;基于有限元軟件的子結構試驗方法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2 鄒愛華;長期荷載作用下鋼管混凝土平面框架力學性能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3 王軍;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彈塑性時程分析[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4 胡思民;鋼管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5 吳爽;基于網(wǎng)絡的結構協(xié)同彈塑性分析和試驗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張飛;矩形鋼管輕骨料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2010年
7 聶瑞鋒;低周反復水平荷載作用下方鋼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8 金雙雙;20層方鋼管混凝土框架—鋼板剪力墻結構體系抗震性能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滕菲;天津圖書館主體鋼結構分析及重要節(jié)點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10 王枝茂;帶斜撐鋼管混凝土柱—鋼梁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斌,薛剛,張園;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5期
2 王來,王鐵成,陳倩;低周反復荷載下方鋼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3期
3 茹繼平,肖巖;美國地震工程模擬網(wǎng)系統(tǒng)NEES計劃及在我國實現(xiàn)遠程協(xié)同結構試驗的設想[J];建筑結構學報;2002年06期
4 魏璉,戴國瑩,朱錦心,蔣自立;二維水平地震作用下斜交構件多層結構的地震反應[J];應用數(shù)學和力學;1982年01期
5 ;Network platform for remote structural testing and shared use of laboratories[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5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成祥;鋼管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的試驗與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2 王文達;鋼管混凝土柱—鋼梁平面框架的力學性能研究[D];福州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鎖軍;王元清;吳杰;聶建國;;組合梁剛度對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影響分析[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2 石啟印;陳倩倩;李愛群;;新型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模型的非線性分析[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3 ;鋼梁和鋼筋混凝土組合框架的參數(shù)研究[J];鋼結構;2012年09期
4 孫國良;半剛性鋼-砼組合框架聯(lián)結及在高層建筑中應用的準則[J];建筑結構;1994年06期
5 Giuseppe Chellini;Guido De Roeck;Luca Nardini;Walter Salvatore;;基于有限元模型修正技術的鋼-混組合框架損傷分析[J];鋼結構;2011年01期
6 高山;郭蘭慧;吳兆旗;張素梅;;關鍵柱失效后組合框架抗倒塌試驗研究及理論分析[J];建筑結構學報;2013年04期
7 陳風楊,張積羽,趙琳;高層鋼一砼組合框架柱的優(yōu)化設計[J];基建優(yōu)化;1991年02期
8 高立人;鋼梁-混凝土柱組合框架結構在國外的發(fā)展[J];建筑結構;2002年05期
9 黃遠;易偉建;聶建國;;考慮鋼梁翼緣斷裂的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7期
10 ;組合框架的簡化計算[J];建筑結構;197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鎖軍;王元清;吳杰;;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的實用計算方法[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王鎖軍;王元清;吳杰;聶建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在多層輕鋼結構中的應用[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一次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李賢;肖巖;;組合框架中端板高強螺栓連接的影響[A];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次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陽冰;劉晶波;閆秋實;;鋼-混凝土組合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抗震性能分析[A];防振減災工程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潘文軍;葉獻國;;巨型組合框架結構分析QR法[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0年
6 劉籍蔚;潘鉆峰;孟少平;汪衛(wèi);;ECC/RC組合框架結構靜力彈塑性抗震分析[A];第23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4年
7 王景玄;王文達;周小燕;;鋼管混凝土組合框架住宅體系抗連續(xù)性倒塌非線性動力初步分析[A];鋼結構住宅和鋼結構公共建筑新技術與應用論文集[C];2013年
8 孫建波;賈明明;呂大剛;;防屈曲支撐鋼管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基于MPA和IDA的抗震性能分析[A];第21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2年
9 劉陽冰;劉晶波;韓強;;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受力性能分析[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0年
10 薛建陽;趙鴻鐵;;混凝土內(nèi)含H型鋼組合框架振動臺試驗研究[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六次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戚菁菁;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彈塑性反應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杜德潤;新型外包鋼—混凝土組合簡支梁及組合框架試驗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觀壽;薄壁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抗火性能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僑大學;2008年
2 董立冬;基于能量的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學;2008年
3 楊奕芬;組合框架結構的彈性及彈塑性二階分析[D];河海大學;2006年
4 楊超;鋼梁—連續(xù)復合螺旋箍砼柱組合框架結構非線性力學性能及參數(shù)影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5 易勇;鋼梁—鋼筋混凝土柱組合框架中間層中節(jié)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6 湯裕坤;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組合梁—鋼柱)穩(wěn)定分析及設計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7 曾麗娟;梁柱線剛度比對組合框架抗震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8 黃崢;半剛性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的動力性能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9 王莉;新型外包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的非線性分析[D];江蘇大學;2007年
10 孫霖;防屈曲支撐鋼管混凝土柱組合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789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27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