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馬蘭、離石壓實黃土抗剪強度影響因素探討
本文關鍵詞:蘭州馬蘭、離石壓實黃土抗剪強度影響因素探討
【摘要】:抗剪強度是壓實黃土的重要力學指標,在不同壓實和含水狀態(tài)下,土體的抗剪強度存在明顯差異。對蘭州青白石馬蘭、離石壓實黃土進行了直剪試驗,得到不同壓實度和含水率下的黏聚力和內摩擦角,探討了含水率和壓實度對壓實黃土抗剪強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黏聚力隨壓實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離石黃土增大幅度大于馬蘭黃土;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時黏聚力隨含水率的增大略有增大,當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后黏聚力隨含水率的增大反而急劇減小;離石黃土和馬蘭黃土內摩擦角均隨壓實度增大而增大、隨含水率增大略有減小。
【作者單位】: 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西部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甘肅省科技廳重大專項項目(2013GS07716)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08RJYA023) 蘭州理工大學博士科研基金項目
【分類號】:TU444;TU432
【正文快照】: Civil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Lanzhou 730050,China)0引言蘭州由于特殊的地形加上城市化進程加快,建設用地緊張問題非常突出。為破解土地難題,蘭州市政府實施了低丘緩坡溝壑等未利用地綜合開發(fā)項目(圖1),該項目位于蘭州市青白石鄉(xiāng)白道坪村,最大挖方高達70 m,最大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米海珍;胡燕妮;;蘭州高坪馬蘭黃土工程性質規(guī)律初探[J];建筑科學;2008年11期
2 王靖泰,李永進,李保雄;蘭州黃土的物理特性[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94年04期
3 李保雄;苗天德;;黃土抗剪強度的水敏感性特征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5期
4 李保雄;牛永紅;苗天德;;蘭州馬蘭黃土的水敏感性特征[J];巖土工程學報;2007年02期
5 王林浩;白曉紅;馮俊琴;;壓實黃土狀填土抗剪強度指標的影響因素探討[J];巖土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6 李榮建;鄭文;劉軍定;閆蕊;邵生俊;;考慮初始結構性參數(shù)的結構性黃土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J];巖土力學;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愛生;張洪萍;;淺談鹽漬土和黃土的工程性質和處理方法[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2 陳秀玲;張文開;吳福莉;楊勝利;;黃土高原風成堆積物中方解石與白云石的區(qū)分方法[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8年21期
3 陳秀玲;張文開;吳福莉;楊勝利;;黃土研究歷史回顧與進展[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8年23期
4 薛惠娟;侯一俊;強泰;張曉玲;;西藏吉隆盆地沉積物中黏土礦物組合及其古氣候意義[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24期
5 蘇海洋;;中國北方旱作農(nóng)業(yè)帶狀起源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24期
6 張啟波;閆曉麗;苗運法;方小敏;王亞東;張濤;昝金波;楊一搏;遲云平;;臨夏盆地黑林頂剖面11.6~5.0Ma碳酸鈣的變化機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9期
7 賈耀鋒;毛龍江;;地球化學指標在黃土環(huán)境演變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7期
8 張強,朱誠;南京江北地區(qū)全新世環(huán)境演變的沉積學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
9 郭勝強;周利峰;王紅強;郝軍浩;上官鵬;張敏鋒;李軍懷;趙敏哲;李小平;;重金屬在城市工業(yè)區(qū)土壤—植物環(huán)境中分布特征及污染評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年05期
10 王國強,劉宏杰,吳道祥;黃土的工程地質特性研究[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彩霞;許領;戴福初;閔弘;譚國煥;鄺國麟;周躍峰;;黑方臺黃土泥流滑坡及發(fā)生機制研究[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2 秦小光;寧波;殷志強;穆燕;;末次間冰期以來渭南黃土地區(qū)土壤有機碳碳庫的演變[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12年
3 曹希強;皮明建;;東海浪崗山島嶼黃土的物質來源初探[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9年卷(上冊)[C];2009年
4 夏旺民;郭增玉;;黃土彈塑性損傷本構模型基本構架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正漢;;特殊土的細觀結構及其演化的CT-三軸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趙輝雄;喻渝;楊建民;;高速鐵路黃土隧道合理支護參數(shù)試驗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7 王曉勇;鹿化煜;李珍;鄧成龍;譚紅兵;宋友桂;;青藏高原東北部黃土堆積的巖石磁學性質及其古氣候意義[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8 呂厚遠;劉東生;郭正堂;;黃土高原地質、歷史時期古植被研究狀況[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三卷(地球環(huán)境·工程地質與災害)[C];2003年
9 秦小光;蔡炳貴;劉東生;;深海氧同位素第3階段時期東亞季風區(qū)大氣湍流特征[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三卷(地球環(huán)境·工程地質與災害)[C];2003年
10 秦小光;劉東生;蔡炳貴;呂厚遠;;中國北方典型時段環(huán)境格局與植被演替區(qū)帶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啟示[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三卷(地球環(huán)境·工程地質與災害)[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冬雁;川西高原甘孜黃土記錄的早更新世晚期以來的古氣候變化[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孫軍杰;黃土場地震陷與樁基負摩阻力現(xiàn)場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3 趙彥旭;壓實黃土增濕變形的非飽和土力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張科;西部地區(qū)紋層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記錄的晚全新世環(huán)境變化[D];蘭州大學;2010年
5 朱崇輝;筑壩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質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0年
6 劉立安;東營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亞段碎屑巖沉積特征與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7 劉超;中國北方沙漠—黃土系統(tǒng)的選頻釋光特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傳湖;全新世東亞地區(qū)氣候時空演變及古氣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學;2009年
9 李錦榮;基于RS和GIS的沙塵暴災害風險評價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何永強;強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擠密樁復合地基的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雪;遼東半島黃土沉積與黃渤海陸架沙漠化的關系[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亞楠;遼南濱海黃土環(huán)境磁學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美霞;遼東半島黃土地球化學特征研究及其環(huán)境意義[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胡廣元;渤海灣全新世海侵前的古環(huán)境[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魏俊峰;黃河下游顆粒物中磷的賦存形態(tài)及輸送通量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王俊鵬;黃河三角洲沉積物團聚體影響因素及其穩(wěn)定性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王玲;川西高原甘孜黃土A剖面的粒度及元素地球化學特征[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賀拿;矸石山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吳立;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漢代古聚落變更與環(huán)境變遷[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桂松;筑壩紅土的演化探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家鼎,張倬元,李保雄;黃土自重濕陷變形的脈動液化機理[J];地理科學;1999年03期
2 劉東生,孫繼敏,吳文祥;中國黃土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和未來──一次事實與故事相結合的討論[J];第四紀研究;2001年03期
3 劉東生;張宗祜;;中國的黃土[J];地質學報;1962年01期
4 趙景波;中國黃土地環(huán)境研究的進展[J];干旱區(qū)地理;2000年02期
5 嚴秋榮,孫海興,鄧衛(wèi)東,楊青;紅層軟巖土石混合填料的抗剪強度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技術;2005年03期
6 曹小平,李保雄;馬蘭黃土的水敏感性特征[J];甘肅科技;2004年11期
7 吳亞萍,趙長興;蘭州市伏龍坪地區(qū)黃土的工程地質性質[J];甘肅科學學報;2001年04期
8 李保雄,李永進;蘭州馬蘭黃土的工程地質特性[J];甘肅科學學報;2003年03期
9 劉鵬鳴,徐青海;試論西寧地區(qū)濕陷性黃土的天然孔隙比及含水量對濕陷性的影響[J];青海地質;1994年02期
10 胡展飛,傅艷蓉;基于不同初始含水量的軟粘土抗剪強度的試驗研究[J];上海地質;2001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宋曉晨;大連機場升降帶回填土力學特性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放射性含水率——密度計[J];吉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8年02期
2 黃正華,陳世廉,李正清;利用微波駐波法測量石油中的含水率[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年03期
3 曹輝亮;;土的含水率試驗三種比對方法探討[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年05期
4 黃斌;傅旭東;譚凡;吳忠明;;含水率對滑帶土強度及變形影響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12年09期
5 胡文利;李為萍;陳軍;;不同含水率水平下根-土復合體抗剪強度試驗研究[J];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6 蔡天橋;李津水;;瓷坯水份自動監(jiān)測儀[J];江西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78年01期
7 姚啟均;;怎樣測定凍土的含水率[J];建筑工人;2001年03期
8 李本軍;唐麗娟;陳廣安;;含水率對黃土雙線法誤差影響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9 趙紅鶴;楊小林;高富強;丁梧秀;;不同含水率巖石試樣制備方法探討[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10 張文焱;高瑞清;;種子烘干含水率自動控制[J];黑龍江科學;201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文剛;俞國勝;張海鷹;姜晨龍;劉小虎;趙雪松;;含水率對草坪草常溫開模成型的影響[A];全國農(nóng)村清潔能源與低碳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本華;;糧食含水率快速無損測定裝置的設計與試驗研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3 張中明;;砂、石含水率簡易測定方法——比重法[A];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適用技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1年
4 曹正良;;片煙松散回潮含水率控制方式的改進[A];中國煙草學會工業(yè)專業(yè)委員會煙草工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薛荊巖;沈永良;孫來軍;涂磊;;徑向基函數(shù)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黃豆含水率測量中的應用[A];2008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進展大會論文集(Ⅰ)[C];2008年
6 王麗學;李淑惠;劉洪祿;石志強;劉冀;;秸稈覆蓋條件下播種的土壤臨界含水率試驗[A];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農(nóng)業(yè)水土工程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樊恒輝;吳普特;高建恩;王廣周;孫勝利;;密度和含水率對固化土無側限抗壓強度的影響[A];《中國水土保持科學》第1屆4次編委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江通;王麗萍;丁振華;翟博;李楠;馬彬;李杰;廖晨博;;烴類污油含水率在線檢測儀在采氣三廠的應用[A];創(chuàng)新·質量·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十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4年
9 司慧;鹿振友;王立昌;;含水率對落葉松材動態(tài)彈性模量的影響[A];北京力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李賢軍;蔡智勇;傅峰;;微波干燥與常規(guī)干燥中木材內含水率動態(tài)分布比較[A];第二屆中國林業(yè)學術大會——S11 木材及生物質資源高效增值利用與木材安全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冰;油墨與紙板含水率[N];中國包裝報;2009年
2 省機械研究所 高級工程師 林亦枰;對農(nóng)產(chǎn)品干燥的要求[N];福建科技報;2004年
3 安然;農(nóng)科推廣需打“組合拳”[N];長白山日報;2008年
4 記者 徐云;葡萄干生產(chǎn)新標準與國際接軌[N];吐魯番報(漢);2008年
5 省機械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林亦枰;農(nóng)產(chǎn)品干燥應注意的幾個問題[N];福建科技報;2004年
6 本版特邀專家:上海市木材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副部長 張鶯紅;二問:要避免地板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質量問題,,應注意些什么?[N];中國質量報;2002年
7 胡劉繼;中小棉企的“觀望”[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8 于洋 記者 李泳溈;長春應化所研制出多糖潤腸米[N];吉林日報;2010年
9 王非;到有含水率測定儀的商鋪買地板[N];中華建筑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之祥;水稻及玉米植株含水率的可見光圖像檢測[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2 李單;鋸材含水率分級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年
3 李孟平;便攜式圍護結構含水率測試儀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4 殷洪霞;草物料的含水率對壓縮過程影響的試驗研究[D];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5 孫樂;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織物含水率無損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2年
6 馬雪;基于μC/OS-Ⅱ操作系統(tǒng)及Kinetis60芯片的反射式微波含水率檢測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7 張柯;木材烘干控制系統(tǒng)控制過程研究與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14年
8 王婧;小雜糧的介電特性與主要影響因素的關系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2年
9 馬華;成樣含水率對飽和重塑粉土各向異性特性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10 王娟娟;濱海泥質鹽土造林綜合技術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129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21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