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城建管理論文 >

鋼-玄武巖纖維復合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1-07 23:20

  本文關鍵詞:鋼-玄武巖纖維復合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鋼-玄武巖纖維復合筋 混凝土框架結構 時程分析 二次剛度 非線性響應


【摘要】:鋼-纖維復合筋是一種耐腐蝕、具有穩(wěn)定二次剛度等特性的新型結構材料。開展了鋼-玄武巖纖維復合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非線性地震反應研究工作,由復合筋的應力-應變本構關系出發(fā),利用修正Gauss-Radau積分法推導了桿件單元柔度矩陣,并用于框架結構非線性時程響應分析。參考現(xiàn)行規(guī)范設計了一個8度區(qū)的普通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和一個對比鋼-玄武巖纖維復合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比較了兩個結構在相同地震輸入下結構自振周期變化率、非線性時程響應和桿端出鉸時間和位置等抗震性能指標。結果表明:在多遇和罕遇地震動輸入下,配置鋼-玄武巖纖維復合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最大彈塑性位移與層間轉角等指標比普通鋼筋的框架結構有所減小;在罕遇水準的地面運動輸入下結構自振周期變化率小于RC框架結構,結構剛度退化和損傷程度更小;桿端出鉸時間相對更晚、數(shù)量更少且更易形成梁鉸塑性耗能機制。鋼-玄武巖纖維復合筋可充分利用材料的強度,通過合理配置鋼筋與玄武巖纖維的比例能夠有效控制框架結構的塑性變形、減小結構殘余位移,從而減小重力二階效應對柱的不利影響,改善結構在大震下的性能,確保大震不倒的安全性能目標。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078077)
【分類號】:TU377;TU311.3
【正文快照】: 普通鋼筋混凝土應用于水工、海港、化工等惡劣環(huán)境時的鋼筋銹蝕問題非常嚴重,而纖維塑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簡稱FRP)筋與普通鋼筋相比具有抗腐蝕性能好、抗拉強度高等特點。采用FRP筋取代鋼筋用于混凝土結構是解決鋼筋銹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FRP筋為脆性材料且彈性模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滔,黃宗明;基于有限單元柔度法的鋼筋混凝土空間框架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J];建筑結構學報;2004年02期

2 吳剛;羅云標;吳智深;胡顯奇;張敏;;鋼-連續(xù)纖維復合筋(SFCB)力學性能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10年03期

3 高芳清,金建明,高淑英;基于模態(tài)分析的結構損傷檢測方法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8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利恒;周錫元;閻維明;;結構損傷檢測方法的一些新進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年06期

2 杜曉燕;劉巋;張洋;;橋梁損傷檢測中曲率模態(tài)分析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3 張愛麗;汲生偉;李座振;;柔度曲率差在拱橋拱肋損傷識別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年16期

4 陳娟;陳滔;黃宗明;;鋼筋混凝土L形柱分析時平截面假定的適用范圍[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1期

5 陳滔;陳娟;黃宗明;;不同加載路徑對鋼筋混凝土L形柱抗震性能的影響[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3期

6 任權 ,李洪升 ,郭杏林;基于應變模態(tài)變化率的壓力管道無損檢測[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7 郭杏林,陳建林;基于神經網絡技術的結構損傷探測[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8 羅躍綱;;設備與結構故障智能診斷研究[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9 王利恒;周錫元;閻維明;涂鳴;;鋼筋混凝土梁非線性動力特性試驗研究[J];地震研究;2006年01期

10 黃宗明;王玉芳;陳名弟;楊溥;;梁柱纖維模型在異形截面構件分析中的適用范圍[J];重慶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吳智深;汪昕;吳剛;;面向重大工程應用FRP若干核心研究問題[A];第七屆全國建設工程FRP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書明;何亮;程關兵;;基于模態(tài)分析的航空發(fā)動機風扇葉片模型結構損傷識別方法研究[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潘維霖;;淺析基于動力特性和神經網絡的橋梁結構損傷檢測[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9分會場-公路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陸熙;霍達;;應用曲率模態(tài)理論識別實橋模型損傷的研究[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第四屆獲獎工程專欄[C];2005年

5 吳金志;張毅剛;;建筑結構損傷識別技術的研究與進展[A];第二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賈永峰;周驥;;模態(tài)理論在空間網格結構無損探傷的應用[A];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白玲;;基于曲率模態(tài)法的橋梁結構損傷識別的敏感參數(shù)研究[A];鐵道科學技術新進展——鐵道科學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論文集[C];2005年

8 郝建兵;吳剛;吳智深;;基于震后殘余位移的結構可修復性研究[A];第四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下)[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恩平;空間網格結構健康監(jiān)測與安全性評價方法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2 狄生奎;基于動力參數(shù)的損傷識別及嵌入SMA的鋼筋砼結構自監(jiān)測與自修復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3 劉磊;高溫高壓下金剛石生長的聲發(fā)射實時動態(tài)檢測與長大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丁北斗;基于環(huán)境激勵網架結構的模態(tài)分析與損傷識別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5 曾森;基于精細化數(shù)值模擬的懸索橋施工階段結構力學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徐典;結構損傷識別方法與傳感器優(yōu)化布置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韓風霞;鋼筋混凝土細長柱結構精細化分析模型及動力二階效應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8 閻玉芹;塔式起重機鋼結構健康監(jiān)測技術與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王新岐;斜拉橋破損診斷技術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10 蔣濟同;海洋平臺的模態(tài)參數(shù)識別與損傷診斷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涂勝;基于曲率模態(tài)理論研究橋梁損傷診斷的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苗;基于神經網絡的結構損傷檢測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3 張愛麗;模態(tài)曲率差值法在拱肋健康監(jiān)測和損傷識別中的應用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4 馮坤;空間鋼結構損傷診斷方法研究及噪聲敏感性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5 趙虎;基于動力參數(shù)的高速鐵路橋梁多層次損傷識別與性能評定[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6 張剛;基于振型小波分析的結構損傷識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佟顯能;基于信息融合的結構損傷識別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8 項莉莉;配筋砌塊砌體矩形截面剪力墻滯回性能數(shù)值仿真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劉福林;網殼結構的重頻模態(tài)和損傷識別方法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幸靜;采用轉角信息重構的梁式結構損傷識別[D];重慶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乾;呂志濤;;鋼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線性全過程分析新法[J];東南大學學報;1992年05期

2 鄭百林,李偉,張偉偉,賀鵬飛;增強混凝土中FRP包覆筋研究 Ⅱ:力學性能測試[J];復合材料學報;2004年03期

3 葉列平;Asad U Q;馬千里;陸新征;;高強鋼筋對框架結構抗震破壞機制和性能控制的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6年01期

4 吳剛;羅云標;吳智深;胡顯奇;張敏;;鋼-連續(xù)纖維復合筋(SFCB)單向拉伸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9年01期

5 羅云標;吳剛;吳智深;張敏;胡顯奇;;鋼-連續(xù)纖維復合筋(SFCB)增強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初探[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9年01期

6 羅云標;吳剛;吳智深;胡顯奇;田野;;鋼-連續(xù)纖維復合筋(SFCB)的生產制備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9年01期

7 薛偉辰,周氐,呂志濤;混凝土桿系結構滯回全過程分析[J];工程力學;1996年03期

8 黃宗明,陳滔;基于有限單元柔度法和剛度法的非線性梁柱單元比較研究[J];工程力學;2003年05期

9 劉毅,魏巍,王志軍,白紹良;采用截面分層及弧長法的鋼筋混凝土桿系結構非線性分析[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0年S1期

10 陳滔,黃宗明;鋼筋混凝土框架非彈性地震反應分析模型研究進展[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建斌;陳原;王安妮;盧毅;王得文;;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綜合因素老化試驗方法的研究[J];華北電力技術;2012年08期

2 馮勛欣,馮兵,張靜萍;隨機短纖維復合材料微結構力學分析[J];機械工程材料;2000年01期

3 Wilm F.Unckenbol ,張彥儒;新型纖維復合懸臂座椅支承梁的開發(fā)[J];國外機車車輛工藝;2004年05期

4 鐘飛;黃豐;張春雷;朱波;;碳纖維復合芯導線損傷檢測[J];廣東電力;2011年12期

5 龐士順;桂和懷;黃成云;;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的施工工藝[J];電力建設;2010年05期

6 吳云興;纖維復合技術的新里程碑[J];國外機車車輛工藝;1997年02期

7 ;新產品信息[J];制冷技術;1989年01期

8 張五洲;周澤;孟憲彬;余海明;王紅輝;;淺談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的設計與制造[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2014年02期

9 陳劍雄;碳纖維復合建材的開發(fā)與研究[J];中國搪瓷;2001年04期

10 劉博;許佳;楊威;張宇鵬;;碳纖維復合芯導線工頻參數(shù)測量及分析[J];電工技術;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文強;;對《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有關纖維復合材的個別條款的探討[A];第二屆全國工程結構抗震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zhí)┗?馬玉榮;齊利民;;金納米粒子-細菌纖維素納米纖維復合結構的合成及其生物傳感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3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羅云標;吳剛;吳智深;王燕華;王焰;;鋼-連續(xù)纖維復合筋(SFCB)力學性能試驗方法研究[A];第五屆全國FRP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勛;謝世杰;劉冠;;制造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的關鍵技術探討[A];2012年全國地方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云南省分冊)[C];2012年

5 李衛(wèi);樸東學;齊笑冰;李慧玉;;銅基碳纖維復合鑄造材料的摩擦磨損特性[A];第二屆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專輯[C];1993年

6 朱平;王小兵;;多氈層玻璃纖維復合針刺氈的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環(huán)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秋美;;Viloft纖維復合雙羅紋針織物舒適性研究[A];2005現(xiàn)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黃穗歡;;關于纖維復合材加固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公式應用的探討[A];第五屆全國FRP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9 高翔;朱波;;碳纖維復合芯鋁絞線導線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2012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吳元和;高明霞;劉永鋒;潘洪革;;硫/碳纖維復合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A];第30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領山;碳纖維復合芯導線項目開工[N];邯鄲日報;2008年

2 記者胡濤;碳纖維復合芯導線技術再突破[N];華北電力報;2009年

3 記者 鄭惠華 通訊員 陳雪輝 馮廣信;硅谷公司“碳纖維復合芯導線項目”通過國家“863計劃”專家組評審[N];河北經濟日報;2009年

4 王洪輝;遠東碳纖維復合導線通過國家節(jié)能產品認證[N];國家電網報;2010年

5 通訊員 張兮 蔡會學 孫繼權 記者 梁夢勛;霸州碳纖維復合芯導線 項目填補國內空白[N];河北經濟日報;2010年

6 通訊員 張兮 蔡會學 孫繼權;霸州市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生產項目填補國內技術空白[N];廊坊日報;2010年

7 記者 白雪峰 通訊員 白雪梅;我省首條碳纖維復合芯導線在陽泉投運[N];山西日報;2011年

8 記者 張劍雯;我省首條碳纖維復合芯輸電線路在陽泉投運[N];山西經濟日報;2011年

9 陳騫;新疆首條220千伏碳纖維復合導線投運[N];國家電網報;2011年

10 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楊其明 劉奎;專家研討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產業(yè)化與應用[N];科技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昆華;大變形制備Ag/Ni纖維復合電接觸材料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李微微;“球—棒”狀短碳纖維復合增強體設計及其環(huán)氧樹脂基復合材料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謝云飛;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綜合性能的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2 薛友祥;陶瓷纖維復合微濾膜制備及性能表征[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3 陶進;ACCC導線碳纖維復合芯棒聲發(fā)射檢測[D];南昌航空大學;2013年

4 黃楊生;構樹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3年

5 張娜;低熱導率硅酸鋁纖維復合隔熱材料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漏衛(wèi)娟;纖維復合Cu-Ag合金組織與導電性能的關系[D];浙江大學;2006年

7 胡松喜;連續(xù)式蒸汽爆破對PBS/植物纖維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魏晗興;碳纖維復合材料導線芯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尤潔;碳納米管接枝碳纖維復合增強體的制備[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1545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1545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908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