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硬場地下現(xiàn)有等效線性化分析程序的對比
本文關鍵詞:實際硬場地下現(xiàn)有等效線性化分析程序的對比
更多相關文章: 土層地震反應分析 LSSRLI- SHAKE 強震記錄
【摘要】:SHAKE2000和LSSRLI-1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等效線性化土層地震反應分析程序。本文以Ki K-net臺陣中28個硬場地(一、二類場地)、基底輸入峰值在12gal-370gal間的56個實測記錄為基礎,取三種土動模量和阻尼比非線性工況,對這兩種程序進行對比檢驗,結果表明:土體弱非線性時二者計算出的峰值加速度誤差絕大多數(shù)可以忽略,而土體為均值和強非線性時誤差大多數(shù)可以忽略;二者與實測結果差異均只有少數(shù)可忽略,但SHAKE2000計算結果要好于LSSRLI-1;LSSRLI-1與實測反應譜存在較大差異和顯著差異的幾率要大于SHAKE2000,對土為強非線性情況尤為如此;二者計算出的土層剪應變多數(shù)情況相差小于20%,但LSSRLI-1計算出的剪應變普遍大于SHAKE2000,且個別工況下差異顯著。
【作者單位】: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科技部地震行業(yè)專項(201308015)
【分類號】:TU435
【正文快照】: 引言土層地震反應分析作為工程抗震設計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直接影響工程結構的地震安全性和工程造價,意義重大。目前土層地震動的估計主要是通過土層反應分析計算程序提供,SHAKE2000和LSSRLI-1分別是目前國外和國內工程上廣泛使用的兩種土層反應分析程序,SHAKE2000是在SHAKE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齊文浩,薄景山,劉德東,劉紅帥;強震記錄對三個土層地震反應分析程序的檢驗[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凱;汪青松;黃素荷;;爆破振動測試在礦區(qū)的應用[J];安徽地質;2012年01期
2 趙健,鄭文濤,葉洪,周慶;華南沿海潛在震源區(qū)劃分——運用MATLAB徑向基概率神經(jīng)網(wǎng)絡工具箱求解[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3 劉浪;李小軍;;汶川8.0級地震地震動峰值加速度衰減特性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4 楊文濤;汪明;史培軍;;兩類地震風險評估模型的對比與討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5 蘭景巖;劉紅帥;呂悅軍;彭艷菊;;表層土剪切波速的不確定性對地表設計譜平臺值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吳世澤;滿作武;梅應堂;;汶川地震水利水電工程震損特征及規(guī)律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0年05期
7 楊中;王瑋;黃小剛;高峰;王俊;王彩芬;郭俊;;基于GIS的臨汾市地震災情評估系統(tǒng)[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0年06期
8 許光;蘇克忠;郭永剛;常廷改;許亮華;;國內水工建筑物強震安全監(jiān)測技術進展[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jiān)測;2012年02期
9 杜國林,韋慶海,梁輝,薛仲新;哈爾濱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場址砂土液化評價與抗液化措施[J];東北地震研究;2001年01期
10 杜國林,薛仲新,韋慶海;潛在震源區(qū)劃分對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影響[J];東北地震研究;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正權;劉小生;趙劍明;趙軍強;陳寧;劉啟旺;;深厚覆蓋層場地地震反應分析研究[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2 陳紅娟;孫銳;袁曉銘;郭恩;;不同概率水準下粘土動剪切模量比對地震動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3 洪海春;黃偉生;畢雪梅;高德潛;;農(nóng)村民居集中住宅區(qū)工程場地抗震設防要求確定原則探討[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4 黃強兵;范文;彭建兵;;關于地震波作用下長輸埋地管道系統(tǒng)可靠度探討[A];2002年中國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質問題論壇論文集[C];2002年
5 吳勝興;鐘菊芳;;衰減關系不確定性對虎跳峽壩址PGA、EPA的影響[A];首屆全國水工抗震防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孫秀容;酈逸根;劉志高;方斌;蘇德林;;上海滬閔路高架橋場地工程地震地質條件評價[A];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下冊)[C];2003年
7 鐘菊芳;溫世億;胡曉;;基于最小相位譜的非平穩(wěn)加速度時程合成研究[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楊正權;劉小生;周祥鵬;趙劍明;楊玉生;;深厚覆蓋層場地地動特性研究[A];第22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3年
9 楊正權;劉小生;趙劍明;田智海;楊玉生;陳寧;劉啟旺;;考慮深厚覆蓋層結構特性的場地地震反應分析研究[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3年)[C];2013年
10 管志強;張中雷;葉繼紅;趙建才;;復雜環(huán)境鉆孔爆破振動的安全閾值及預估控制[A];中國力學學會工程爆破專業(yè)委員會2014年度工作會議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小波;汶川地震強震動記錄分析及應用[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2 劉必燈;斷陷盆地及斷層破碎帶場地地震動效應[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3 雷建成;梯級電站系統(tǒng)的地震危險性評價方法[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鄧龍勝;強震作用下黃土邊坡的動力響應機理和動力穩(wěn)定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5 劉靜偉;基于歷史地震烈度資料的地震危險性評估方法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1年
6 趙體;巖土邊坡地震穩(wěn)定性臨界加速度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7 俞言祥;長周期地震動衰減關系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8 胥廣銀;潛在震源三維空間模型及其在地震危險性概率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9 周本剛;發(fā)震構造特性在潛在震源區(qū)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02年
10 孫靜;巖土動剪切模量阻尼試驗及應用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智元;基于寧洱地震場地地震動反應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何芳芳;寶雞市地震危險性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3 林森;層狀巖體邊坡失穩(wěn)機制與治理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韓晶晶;地震力和地下水作用下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D];西華大學;2011年
5 覃鋒;核電廠抗震設計譜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6 李亮;基于地震動參數(shù)的烈度計算方法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7 肖遙;場地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8 孫繼浩;川滇及鄰區(qū)中強地震烈度衰減關系的適用性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11年
9 林國良;基于烈度點的中國歷史地震資料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試編制及其應用[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10 郝莉莉;活動斷裂安全避讓距離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祝龍根;杜堅;;不同類型共振柱儀對比試驗[J];大壩觀測與土工測試;1990年03期
2 胡慶興,劉雪珠,從衛(wèi)民,陳國興;淮安市典型土動力特性的試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6期
3 陳國興;劉雪珠;王炳輝;;土動力參數(shù)變異性對深軟場地地表地震動參數(shù)的影響[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4 倪萬魁,韓啟龍;黃土土性參數(shù)的統(tǒng)計分析[J];工程地質學報;2001年01期
5 蘭青龍,賀明華,安衛(wèi)平;太原地區(qū)場地土動力性能的統(tǒng)計分析[J];山西地震;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偉;周正華;王玉石;趙紀生;;地震動分段輸入的等效線性化方法[J];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10年S1期
2 沈建文;劉崢;;等效線性化地震反應的震級距離參數(shù)調整法及其在地震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J];震災防御技術;2011年03期
3 蔣通;邢海靈;;水平土層地震反應分析考慮頻率相關性的等效線性化方法[J];巖土工程學報;2007年02期
4 齊文浩;薄景山;;土層地震反應等效線性化方法綜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4期
5 王偉;劉必燈;周正華;王玉石;趙紀生;;剛度和阻尼頻率相關的等效線性化方法[J];巖土力學;2010年12期
6 蘇亮;王毅;;等效線性化方法中系統(tǒng)參數(shù)求解的優(yōu)化算法[J];工程力學;2011年09期
7 楊堅;;拖拉機座椅X型非線性懸架系統(tǒng)的分析[J];廣西農(nóng)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8 沈建文;劉崢;石樹中;;用震級和距離參數(shù)修正土層反應的等效線性化方法[J];地震學報;2010年04期
9 邢海靈;蔣通;姚東生;耿傳智;;成層場地由基巖反應譜直接計算地表反應譜的等效線性化方法[J];巖土工程學報;2012年12期
10 陳立群,梅波;關于單自由度非線性諧迫振動等效線性化方法的注記[J];長沙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白建方;樓夢麟;;基于約束模態(tài)綜合法的土層等效線性化分析[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C];2009年
2 葉夏妮;劉福江;陸明萬;;應力等效線性化處理中的若干問題[A];壓力容器設計技術研究——第七屆全國壓力容器設計學術會議暨第七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設計委員會委員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李曉雷;丁法乾;;多輪車輛非線性隨機振動的等效線性化方法[A];計算力學研究與進展——中國力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4 朱東生;勞遠昌;沈大元;李喬;;LRB隔震橋梁的等效線性化設計方法[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0年
5 陸明萬;徐鴻;;分析設計中若干重要問題的討論[A];第六屆全國壓力容器學術會議壓力容器先進技術精選集[C];2005年
6 李春祥;;結構非線性振動及其控制系統(tǒng)的分析模型[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齊文浩;土層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耿飛;基于單自由度等效線性化方法的RC框架結構易損性分析[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王毅;地震工程中的等效線性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黃蔚;防屈曲支撐框架試驗、SIMULINK仿真和等效線性化設計[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4年
4 李大為;基于有效應力原理的一維土層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8年
,本文編號:11457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14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