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溫和擬絕熱條件下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縮特性
本文關鍵詞:恒溫和擬絕熱條件下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縮特性
更多相關文章: 高性能混凝土 擬絕熱條件 水灰比 自收縮 溫度變形
【摘要】:通過試驗研究考察了恒溫和擬絕熱養(yǎng)護條件下,3種不同水灰比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縮和抗壓強度特性。結(jié)果表明,不同水灰比混凝土的自收縮應變值、發(fā)展速率隨著水灰比的下降而增大;水灰比相同時,擬絕熱養(yǎng)護條件下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縮值遠大于恒溫養(yǎng)護的情況,且隨著水灰比的提高,該效應越明顯;在擬絕熱養(yǎng)護條件下產(chǎn)生的過大的溫度應變值對自收縮應變造成顯著的影響。擬絕熱養(yǎng)護條件對高性能混凝土抗壓強度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建筑與工程學院;浙江工業(yè)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高性能混凝土 擬絕熱條件 水灰比 自收縮 溫度變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0979098) 浙江省教育廳2013年科研項目(Y201330182)
【分類號】:TU528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對于普通混凝土而言,水泥水化反應引起的自收縮遠小于其因水分逸散而引起的干燥收縮,自收縮通常被視為干燥收縮的一部分而不被重視和單獨研究[1]。而對高強、高性能混凝土而言,其自收縮占總收縮的比重與干燥收縮基本相同,甚至超過干燥收縮[2]。在各類工程結(jié)構(gòu)中,由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建忠;孫偉;繆昌文;劉加平;;礦物摻合料對低水膠比混凝土干縮和自收縮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巴恒靜,高小建,楊英姿;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收縮測試方法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3年08期
3 馮乃謙;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與超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開發(fā)應用[J];混凝土;1998年02期
4 王沖;王勇威;蒲心誠;葉建雄;白光;;超低水膠比水泥混凝土的自收縮特性及其機理[J];建筑材料學報;2010年01期
5 王勇;江晨暉;胡勇虎;楊楊;;一種評價高性能混凝土早齡期體積變化的新方法[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3年02期
6 安明哲,覃維祖,朱金銓;高強混凝土的自收縮試驗研究[J];山東建材學院學報;1998年S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聰;楊林德;張杰;;地鐵結(jié)構(gòu)的耐久性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年05期
2 李悅;郭毅霖;霍達;;基于AHP-Fuzzy方法的混凝土自收縮評價模式[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9期
3 馬保國;溫小棟;鄢佳佳;王明遠;潘偉;;激光-電渦流式水泥基材料體積變形智能測試儀的研發(fā)[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7年03期
4 邱富榮,杜洪彥,林昌健;21世紀鋼筋混凝土及其表面保護展望[J];材料保護;2000年01期
5 錢曉倩,詹樹林,方明暉,孟濤,錢匡亮;減水劑對混凝土收縮和裂縫的負影響[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2期
6 閻培渝;鄭峰;;水泥水化反應與混凝土自收縮的動力學模型[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1期
7 呂麗華;汪翔;楊宏生;柳俊哲;;引氣劑對混凝土干縮趨勢的影響[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12期
8 張建綱;高南簫;冉千平;劉加平;繆昌文;;減縮劑對水泥漿體結(jié)構(gòu)演變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2期
9 趙聯(lián)楨;陸采榮;梅國興;劉偉寶;王珩;錢耀麗;;礦物摻合料對砂漿早期力學性能影響[J];低溫建筑技術;2010年03期
10 祝瑜;鄧宏衛(wèi);曾京生;鄭俊;;混凝土自收縮測量方法的進展[J];低溫建筑技術;2010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高小建;巴恒靜;馬保國;;混凝土早期自收縮、強度與水泥水化率的關系[A];第九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卷)[C];2005年
2 袁瑛;何琳;;加摻合料高性能混凝土早齡期收縮特性[A];2008中國商品混凝土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第五屆全國商品混凝土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8年
3 姚燕;馬麗媛;王玲;高春勇;;高強混凝土早期收縮開裂影響因素的研究[A];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裂縫控制論文集[C];2004年
4 高小建;巴恒靜;祁景玉;;混凝土水灰比與其早期收縮特性關系的研究[A];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裂縫控制論文集[C];2004年
5 錢曉倩;孟濤;詹樹林;方明暉;錢匡亮;;減縮劑對混凝土早期自收縮的影響[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五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高英力;周士瓊;;UFA水泥基復合膠凝材料早期自收縮與干燥收縮的相互關系研究[A];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馬曉華;丁一寧;;不同纖維對高性能混凝土自由收縮和非自由收縮影響的試驗研究[A];纖維混凝土的技術進展與工程應用——第十一屆全國纖維混凝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喻樂華;歐輝;陳夢成;;混凝土早期阻裂性研究[A];第七屆全國混凝土耐久性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陶文娟;馬玉柱;;現(xiàn)代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發(fā)展[A];科學時代——2014科技創(chuàng)新與企業(yè)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科技創(chuàng)新)[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建安;無碴軌道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后期徐變變形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張亮;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設計計算理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3 侯東偉;混凝土自身與干燥收縮一體化及相關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4 胡建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及其機理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5 王勇威;千米承壓材料的制取與力學性態(tài)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6 李崇智;新型聚羧酸系減水劑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7 李云峰;混凝土結(jié)構(gòu)環(huán)境模擬試驗技術及相關理論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8 高英力;超細粉煤灰高性能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早期收縮變形及抗裂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9 嚴捍東;廢渣特性及其多元復合對水泥基材料高性能的貢獻與機理[D];東南大學;2001年
10 王沖;特超強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及其結(jié)構(gòu)與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燕;青藏高原地區(qū)高性能混凝土強度變形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阮士業(yè);內(nèi)養(yǎng)護混凝土強度與體積穩(wěn)定性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3 額吉樂;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縮及開裂抑制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明亮;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IBS)技術在商品混凝土中的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石欠欠;邯鄲市區(qū)商品混凝土早期裂縫分析及對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1年
6 張善德;鋰渣高性能混凝土強度預測及圓環(huán)法早期抗裂性試驗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7 王國強;鋰渣高性能混凝土收縮與抗裂性能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8 勾成福;水泥—石灰粉—礦粉復合膠凝體系收縮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9 黃健;高速鐵路板式無砟軌道結(jié)構(gòu)充填層自密實混凝土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吳炎平;養(yǎng)護溫度對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拉伸徐變影響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沖;蒲心誠;陳科;劉芳;吳建華;彭小芹;;超低水膠比水泥漿體材料的水化進程測試[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6期
2 陳波;張亞梅;郭麗萍;;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干燥收縮性能[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3 巴恒靜,高小建,張武滿;高性能混凝土自生收縮的研究進展[J];工業(yè)建筑;2003年05期
4 劉加平;田倩;孫偉;繆昌文;;礦物摻合料對水泥基材料自收縮變形行為的影響及機理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6年07期
5 祝昌暾,陳敏,楊楊,歐新新,陳飛云;高強混凝土的收縮和早期徐變特性[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5年02期
6 李悅,吳科如,王勝先,張雄;摻加混合材的水泥石自收縮特性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1年01期
7 張雄,韓繼紅,李悅;摻復合礦物外加劑混凝土的收縮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3年02期
8 龍廣成,蔣正武,孫振平,王培銘,謝友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自干燥效應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5年01期
9 安明哲,覃維祖,朱金銓;高強混凝土的自收縮試驗研究[J];山東建材學院學報;1998年S1期
10 蒲心誠,王勇威,蒲懷京,王沖;千米承壓材料與制取途徑[J];土木工程學報;2004年07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真劍;高強混凝土體積變化的統(tǒng)一評價[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湘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與發(fā)展[J];吉林建材;2000年01期
2 ;高性能混凝土[J];技術與市場;2000年09期
3 孫偉,羅欣;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溫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0年01期
4 喻萍,袁蘇躍;淺談高性能混凝土[J];云南建材;2000年01期
5 謝振國;高性能混凝土的組成材料及應用[J];上海建材;2000年05期
6 徐元錫;高性能混凝土在北歐的應用[J];中國港灣建設;2001年01期
7 許杰,何向玲,李瑞景;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試驗研究[J];煤礦設計;2001年02期
8 劉志英,黎國清;高性能混凝土[J];中國鐵路;2001年01期
9 韓海峰,呂偉民,尚建麗;高性能混凝土質(zhì)量多級模糊綜合評估體系的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1年03期
10 李德建;淺談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新霞;王小剛;尼書軍;;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特點及應用[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07)[C];2007年
2 閻培渝;;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A];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七屆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松偉;張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4 黃兆龍;劉俊杰;朱惕之;周文宗;;含飛灰及強塑劑高性能混凝土之流變特性[A];高強混凝土及其應用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5 ;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規(guī)程[A];HPC2002第四屆全國高性能混凝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姚燕;;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7 姚燕;;新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與應用[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水泥基材料論文集(下冊)[C];2003年
8 林樹根;顏,
本文編號:1108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10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