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rpak的大型體育場館氣流組織節(jié)能設計與節(jié)能運行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Airpak的大型體育場館氣流組織節(jié)能設計與節(jié)能運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體育館 氣流組織 熱舒適性 節(jié)能性 經(jīng)濟性
【摘要】:在全球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節(jié)能減排已成為我國長期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因設計及運行管理不善,體育館內部氣流組織往往存在不足之處,能源浪費十分嚴重。由于大型體育館層高較高,空間內部存在“煙囪效應”,下層空間溫度較低,上層空間溫度較高,而人員活動區(qū)域一般在下層空間,燈光與屋頂冷負荷一般在上層空間,根據(jù)這一特點,就需要探尋具有針對性的氣流組織方案。另一方面,由于前排座位與后排座位存在高差,后排座位的較冷空氣就容易向下流失,造成前后座位區(qū)域冷熱不均,這也是氣流組織方案設計者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課題采用實測與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對不同的氣流組織方案進行比較,選出較為優(yōu)越的氣流組織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對選出的方案做進一步的改進。研究表明,對大型體育館來說,與上送下回式氣流組織方案相比,下送上回式方案氣更為節(jié)能。在此基礎上,對下送風方案做進一步改進,當上座率大于70%時,采用下送風加輻射冷板消除空間冷負荷,當上座率在70%以下時,可以直接采用下送上回方案來消除冷負荷。與上送下回式方案相比,采用下送上回式方案與改進型方案分別節(jié)省冷量14.4%和25%。在夏季一天運行8小時的情況下,采用三種氣流組織方案,空調系統(tǒng)運行費用分別為9849元、8435元、7375元。本課題研究旨在為工程設計人員氣流組織設計提供參考依據(jù),在實際工程中,需要綜合考慮熱舒適性、送風有效性以及節(jié)能性等多種因素,選擇符合工程實際的最佳氣流組織方案。
【關鍵詞】:體育館 氣流組織 熱舒適性 節(jié)能性 經(jīng)濟性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83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7
- 1.1 前言9-12
- 1.1.1 大型體育場館的定義及特征9-10
- 1.1.2 大型體育場館的氣流組織介紹10-12
- 1.2 體育場館氣流組織數(shù)值模擬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15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2-14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4-15
- 1.3 研究主要內容及技術路線15-17
- 第2章 AIRPAK數(shù)值模擬軟件介紹17-28
- 2.1 CFD基本理論介紹17-24
- 2.1.1 基本方程17-18
- 2.1.2 數(shù)值解法18-22
- 2.1.3 求解過程22-23
- 2.1.4 CFD軟件簡介23-24
- 2.2 AIRPAK軟件介紹24-26
- 2.2.1 Airpak簡介24-25
- 2.2.2 Airpak特點25-26
- 2.3 AIRPAK在體育館氣流組織模擬上的應用優(yōu)勢26-27
- 2.4 本章小結27-28
- 第3章 大型體育館氣流組織評價體系28-38
- 3.1 氣流組織評價體系介紹28-29
- 3.2 熱舒適性評價29-33
- 3.2.1 熱舒適性直接評價指標29-31
- 3.2.2 熱舒適性綜合評價指標31-33
- 3.3 送風有效性評價33-36
- 3.3.1 空氣齡33-35
- 3.3.2 換氣效率35
- 3.3.3 送風可及性35-36
- 3.4 節(jié)能性評價36-37
- 3.5 本章小結37-38
- 第4章 氣流組織實測與模擬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38-54
- 4.1 氣流組織數(shù)據(jù)實測38-40
- 4.1.1 實測設備38-39
- 4.1.2 實測過程39-40
- 4.2 氣流組織模擬40-49
- 4.2.1 湍流方程介紹40-43
- 4.2.2 風口模型介紹43-46
- 4.2.3 網(wǎng)格劃分46-47
- 4.2.4 收斂準則及松弛因子47-49
- 4.3 模擬結果與實測對比分析49-52
- 4.3.1 速度場分析49-51
- 4.3.2 溫度場分析51-52
- 4.4 本章小結52-54
- 第5章 氣流組織節(jié)能設計與節(jié)能運行54-73
- 5.1 體育館介紹54-55
- 5.1.1 體育館概況54
- 5.1.2 體育館冷熱源54-55
- 5.1.3 其它節(jié)能措施簡介55
- 5.2 體育館氣流組織形式對比分析55-66
- 5.2.1 體育館負荷計算及空氣處理過程55-57
- 5.2.2 模型建立及其計算過程57-61
- 5.2.3 模擬結果處理及對比分析61-65
- 5.2.4 氣流組織方案節(jié)能性分析65-66
- 5.3 體育館氣流組織方案改進66-71
- 5.3.1 方案改進措施66-67
- 5.3.2 改進型方案效果分析67-71
- 5.4 不同方案節(jié)能性及經(jīng)濟性對比71-72
- 5.5 本章小結72-73
- 總結與展望73-75
- 參考文獻75-7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8-80
- 致謝8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仁民;;國外氣流組織研究現(xiàn)狀[J];建筑技術通訊(暖通空調);1989年01期
2 楊昌智,孫一堅;關于通風氣流組織效果評價比較方法的探討[J];通風除塵;1994年04期
3 李鳳苓;空調氣流組織的研究與節(jié)能[J];現(xiàn)代節(jié)能;1994年01期
4 趙彬,李瑩,李先庭,彥啟森;人民大會堂大禮堂空調氣流組織現(xiàn)狀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與改進[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00年04期
5 謝華,榮先成,劉中平;側送風氣流組織設計的改進[J];制冷與空調(四川);2003年04期
6 林心關,張志強;球形噴口在大空間氣流組織設計中的應用[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4年09期
7 趙恒;趙彬;吳俊;;用于濕度獨立控制的送風氣流組織研究[J];制冷與空調;2006年04期
8 朱濱;李炎鋒;孫苗;范小燕;王洪偉;;雙區(qū)域房間氣流組織的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研究[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06年06期
9 趙相相;任俊;;計算流體動力學技術在室內空調氣流組織設計中的應用[J];廣州建筑;2007年02期
10 劉朔;田兆東;朱蒙生;;連通類高大空間氣流組織數(shù)值模擬研究[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連之偉;田忠保;夏崢;;紡織廠織布車間空調氣流組織評價[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1998年學術文集[C];1998年
2 官慶;湯廣發(fā);;高大廠房分層空調氣流數(shù)值方法[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199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1990年
3 馬友才;許玲;劉顯晨;陳龍;徐玉黨;;某火車站高大空間氣流組織模擬研究[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先庭;李蓉櫻;孟彬彬;;體育場館氣流組織的評價體系[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6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6年
5 葉明哲;;數(shù)據(jù)中心氣流組織選擇[A];2012年中國通信能源會議論文集[C];2012年
6 王灃浩;劉曉東;李遠斌;;層式通風氣流組織特性的理論與實驗研究[A];中國制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索中政;王厚華;;同一房間模型不同氣流組織方式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A];2005西南地區(qū)暖通空調熱能動力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莉;魏兵;;大空間分層空調氣流組織數(shù)值模擬研究[A];中國制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趙恒;趙彬;;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tǒng)氣流組織的比較[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6學術年會資料集[C];2006年
10 吳成斌;張小芬;李先庭;石文星;;一種適用于高架庫的新型氣流形式探討[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任艷莉;高大空間氣流組織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2 周睿;袋式除塵器含塵氣體流動能耗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與試驗研究[D];東華大學;2013年
3 嵇峗U,
本文編號:10995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09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