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shù)階黏彈塑性蠕變模型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分數(shù)階黏彈塑性蠕變模型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巖石力學 鹽巖 長期強度 分數(shù)階導數(shù) Abel黏壺 蠕變模型
【摘要】:現(xiàn)行利用等時曲線求長期強度的方法往往有以下兩點不足:一是曲線上拐點不明顯,確定長期強度帶有一定的隨意性;二是試驗時間偏短、加載級數(shù)偏少,結果不夠準確。針對湖北江漢鹽巖進行為期約5個月的蠕變試驗研究,獲得較好的試驗結果。試驗得出的等時曲線上出現(xiàn)明顯拐點,由此確定其長期強度。試驗時間長和加載級數(shù)多有力地保障了試驗結果的精度,可為實際工程提供參考。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通過兩點改進建立新的分數(shù)階黏彈塑性蠕變模型。并從推導過程、擬合結果和理論分析3個方面證實了改進后的模型更加簡單、合理。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能源工程安全與災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建筑與環(huán)境學院;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關鍵詞】: 巖石力學 鹽巖 長期強度 分數(shù)階導數(shù) Abel黏壺 蠕變模型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20145001,51104101,51374148)
【分類號】: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鹽巖具有良好的流變、低滲透性等特點,是國際公認的能源儲存和廢棄物處置的最佳介質(zhì)[1-7]。蠕變特性是鹽巖重要的力學特性之一,也是影響能源深部地下儲庫長期運營的重要因素。長期強度是巖石蠕變理論中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在工程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8]。長期強度的定義是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良權;徐衛(wèi)亞;王偉;郭云強;趙海斌;;基于流變試驗的向家壩砂巖長期強度評價[J];工程力學;2010年11期
2 周宏偉;王春萍;段志強;張淼;劉建鋒;;基于分數(shù)階導數(shù)的鹽巖流變本構模型[J];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2年03期
3 謝和平;陳至達;;巖石的連續(xù)損傷力學模型探討[J];煤炭學報;1988年01期
4 劉建鋒;徐進;裴建良;張茹;;鹽巖損傷測試中卸載模量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11年04期
5 楊春和,陳鋒,曾義金;鹽巖蠕變損傷關系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年11期
6 吳文,侯正猛,楊春和;鹽巖中能源(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儲存庫穩(wěn)定性評價標準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14期
7 楊春和;梁衛(wèi)國;魏東吼;楊海軍;;中國鹽巖能源地下儲存可行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24期
8 梁衛(wèi)國;徐素國;趙陽升;楊春和;;鹽巖蠕變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7期
9 孫鈞;;巖石流變力學及其工程應用研究的若干進展[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6期
10 殷德順;任俊娟;和成亮;陳文;;一種新的巖土流變模型元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素國,愪保平,梁衛(wèi)國,趙陽升;鈣芒硝鹽巖力學特性的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S1期
2 梁衛(wèi)國;趙陽升;;鹽巖溶腔二氧化碳地質(zhì)儲存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S2期
3 愪保平;趙陽升;;層狀鹽巖溶腔儲氣庫長期運行穩(wěn)定性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S2期
4 賈超;張強勇;劉家濤;沈鑫;李術才;楊春和;;不同儲氣內(nèi)壓下鹽巖地下儲氣庫可靠性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5 張先偉;王常明;張淑華;;軟土蠕變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的對比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年06期
6 張鳳君;王懷遠;王廣華;楊瀟瀛;王天野;劉娜;;CO_2流體與儲層砂巖相互作用機理實驗[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蔣昱州;徐衛(wèi)亞;朱杰兵;王瑞紅;楊圣奇;;含斷續(xù)軟弱夾層巖石流變力學特性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9年12期
8 孫開暢;田斌;孫志禹;;高土石圍堰堰體材料力學特性及變形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1年02期
9 朱卓慧;趙延林;徐燕飛;孫小康;;八種典型巖石力學流變組合模型的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6期
10 于德海;彭建兵;崔春義;;綠泥石片巖和云母石英片巖時間效應的試驗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耀英;鄭宏;;分數(shù)階微積分流變模型在結構加速流變破壞分析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2 梁衛(wèi)國;徐素國;莫江;吳迪;張傳達;;鹽巖力學特性應變率效應的實驗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3 陳雨;李曉;;鹽巖儲庫區(qū)地面沉降預測與控制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4 ;Ground subsidence development caused b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deep gas caverns in rock salt mass[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5 楊菊生;李九紅;趙欽;;連續(xù)-非連續(xù)結構應力分析現(xiàn)狀與進展——第十四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特邀報告[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05年
6 李成波;趙闖;黃建華;施行覺;;巖石蠕變實驗數(shù)據(jù)反演的不唯一性[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施行覺;李成波;黃建華;趙闖;;地球介質(zhì)的非定常參數(shù)粘彈模型[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楊映希;趙闖;李成波;施行覺;;巖石蠕變和反蠕變的實驗研究及比較[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9 王智超;羅迎社;唐松花;龔衛(wèi)鋒;;路基壓實土分數(shù)階微積分流變本構模型研究[A];中國流變學研究進展(2010)[C];2010年
10 蔣昱州;徐衛(wèi)亞;王瑞紅;王偉;;水電站大型地下洞室長期穩(wěn)定性數(shù)值分析[A];第二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同彬;深部巖石蠕變特性試驗及錨固圍巖變形機理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2 李剛;水巖耦合作用下軟巖巷道變形機理及其控制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慕小水;東濮凹陷文留地區(qū)含鹽層系油氣成藏機理與模式[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4 郭小紅;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風化槽襯砌結構穩(wěn)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趙闖;巖石粘彈性質(zhì)的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楊文東;復雜高壩壩區(qū)邊坡巖體的非線性損傷流變力學模型及其工程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7 劉欽;炭質(zhì)頁巖隧道軟弱破碎圍巖大變形機理與控制對策及其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武志德;考慮滲流及時間效應的層狀鹽巖溶腔穩(wěn)定分析[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9 李金柱;軟黏土地基大應變流變固結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李正軍;基于最小耗能原理水力壓裂裂縫啟裂及擴展規(guī)律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杰兵;平煤十一礦軟巖破壞巷道修復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云娟;類巖石材料蠕變本構試驗研究及基于FLAC~(3D)實現(xiàn)[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心廣;濟二煤礦深部巷道支護技術及應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李永永;小凈距軟弱圍巖隧道二襯支護參數(shù)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陳晉;綜放采場“O”形圈內(nèi)瓦斯運移規(guī)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6 李文樺;佛嶺隧道襯砌結構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楊欣;充填體蠕變本構模型及其工程應用[D];江西理工大學;2011年
8 葉自釗;基于蠕變特性土質(zhì)邊坡穩(wěn)定性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李娜;自然與飽水狀態(tài)下金川二礦區(qū)深部巖石流變特性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10 代紅娟;察格高速公路鹽漬土填料特性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保國,孫鈞;巖體流變本構模型的辨識及其應用[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2 張敏江,張麗萍,張樹標,關超;結構性軟土非線性流變本構關系模型的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楊彩紅;毛君;李劍光;;改進的蠕變模型及其穩(wěn)定性[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許志剛;陳代釗;曾榮樹;;CO_2的地質(zhì)埋存與資源化利用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07年07期
5 楊淑碧,徐進,,董孝璧;紅層地區(qū)砂泥巖互層狀斜坡巖體流變特性研究[J];地質(zhì)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1996年02期
6 邱賢德,姜永東,閻宗嶺,莊乾城;巖鹽的蠕變損傷破壞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7 趙法鎖,張伯友,盧全中,宋飛;某工程邊坡軟巖三軸試驗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8 楊春和,高小平,吳文;鹽巖時效特性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9 鄒光華,朱建明;紅板巖材料隱式本構模型的建立及其應用研究[J];工程地質(zhì)學報;2003年03期
10 劉保國,孫鈞;巖體粘彈性本構模型辨識的一種方法[J];工程力學;1999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圣奇;巖石流變力學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應用[D];河海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福宣,吳吉春,薛禹群,戴水漢;多孔介質(zhì)溶質(zhì)運移問題中的分數(shù)彌散[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5年01期
2 黃權中;黃冠華;;基于R-L定義的分數(shù)微分對流-彌散方程有限元解[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年06期
3 常福宣,吳吉春,戴水漢;多孔介質(zhì)溶質(zhì)運移的分數(shù)彌散過程與Lévy分布[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4 J.M.Carcione;F.Cavallini;F.Mainardi;A.Hanyga;張志中;;應用分數(shù)階微分對地震波穩(wěn)恒Q值的時間域模擬[J];世界地震譯叢;2005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蘇麗娟;;雙邊空間分數(shù)階對流—擴散方程的一種有限差分解法[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胥德平;時頻分析新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資料儲層識別中的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耿亮;基于分數(shù)階傅里葉變換的地震面波壓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董建華;分數(shù)譜與高階譜估計技術在地震儲層預測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08年
3 陳穎頻;地震信號分數(shù)域頻譜成像理論及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宋洪勇;分數(shù)階希爾伯特變換及其在地震沉積學中的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5 黨志敏;復雜油氣儲層的GHT檢測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6 陳旭;分數(shù)傅里葉變換在地震資料處理中的應用初探[D];吉林大學;2009年
7 彭建亮;最優(yōu)分數(shù)階濾波器設計及應用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291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02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