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砂混凝土強度和工作性的正交法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機制砂混凝土強度和工作性的正交法試驗研究
【摘要】:純機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學性能較差,而機制砂和天然細河砂復合配置是改善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的一種普遍方法。文章通過機制砂混凝土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法配合比試驗,研究了機制砂摻量、砂率、石粉摻量和水灰比對機制砂混凝土強度、工作性的影響規(guī)律。結果表明:機制砂摻量對混凝土的強度和拌合物工作性影響顯著,僅次于水灰比;以機制砂替代部分天然河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性能,機制砂摻量在33%~50%時,抗壓強度和劈裂抗拉強度均較為理想,摻量超過80%以后,強度將低于純天然砂混凝土;隨著機制砂摻量的增大,拌合物工作性逐漸變差;石粉等量替代水泥在20%以內(nèi)對抗壓強度和劈裂抗拉強度無顯著影響,而對工作性的影響顯著;石粉的摻入明顯增大了減水劑的用量;C35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佳組合是水灰比為0.45、機制砂摻量為50%、石粉含量為10%、砂率為41%、減水劑為1.5%。
【作者單位】: 福建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關鍵詞】: 機制砂 強度 工作性 正交試驗 配合比
【基金】:福建省教育廳A類科技項目(JA12234) 福建工程學院科研項目(GY-213023)
【分類號】:TU528.56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來,隨著天然河砂資源的枯竭,對機制砂混凝土的研究越來越多。由于機制砂的表面形狀、級配、吸水率、石粉含量等的影響,使得純機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學性能與天然河砂混凝土有明顯差異。與純天然砂混凝土相比較,機制砂表面粗糙,有尖銳棱角,相對運動時的摩阻力大,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北星;周明凱;蔡基偉;王稷良;;機制砂中石粉對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J];混凝土;2008年07期
2 何盛東;劉立新;王華;王瑞利;;不同替代率下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試驗研究[J];混凝土;2010年10期
3 李北星;周明凱;田建平;胡曉曼;;石粉與粉煤灰對C60機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建筑材料學報;2006年04期
4 王黎怡;許利惟;;機制砂和天然細砂復合配置混凝土的強度性能[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5 陳緒坤;尹明;陶津;;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優(yōu)化研究[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6 閆忠明;;碳纖維混凝土抗?jié)B性能研究[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曉輝;;某立交橋混凝土連續(xù)梁C50混凝土配合比設計[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李鳳蘭;孫秋彥;朱倩;;卵石破碎原狀機制砂石粉含量限值試驗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0年08期
3 梁靜;孟志良;孫建恒;郝會娟;;采用正交試驗配制C30芯柱自密實混凝土[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4 肖芳;余江滔;陸洲導;;混凝土芯樣的多次橫向劈拉法試驗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11年03期
5 李北星;周明凱;;石灰?guī)r機制砂中石粉作摻合料對混凝土工作性和強度的影響[J];公路;2007年12期
6 郜進良;余川;李固華;;機制砂特性對混凝土和易性影響的試驗研究[J];公路;2011年12期
7 支鵬飛;馬蔚;;回彈法推斷混凝土強度探討[J];甘肅科技;2010年21期
8 張新;譚雪霏;金志杰;;石粉-粉煤灰復摻改性混凝土的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2年03期
9 何盛東;劉立新;王俊;王荔荔;;不同替代率下機制砂混凝土彈性模量試驗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陳鋼;;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修正的必要性分析[J];廣州建筑;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寧;徐輝東;儲洪強;王敏建;蔣林華;;凍結深井用C100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配制試驗研究[A];礦山建設工程新進展——2007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C];2007年
2 楊根宏;陳愛芝;梁偉;;石粉在不同強度等級預拌混凝土中應用探討[A];特種混凝土與瀝青混凝土新技術及工程應用[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丁亮;基于Maxwell方程正反演的混凝土無損檢測方法[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何盛東;機制砂混凝土及其預應力梁受力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3 王雨利;低強度等級泵送高石粉機制砂混凝土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4 王稷良;機制砂特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5 嚴馳;純堿渣強度形成機理與綜合環(huán)境評價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6 龔靈力;自密實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多場耦合時變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劉榮榮;復合式厭氧折流板反應器處理高濃度退漿廢水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艾麗;橡膠集料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薛忠泉;橡膠集料的摻量和級配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黃雄立;冰災對湖南高速公路路面性能的影響及災后養(yǎng)護對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偉;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趙海清;基于正交試驗的連續(xù)剛構橋主梁設計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6 孫秋彥;卵石破碎原狀機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限值試驗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學院;2011年
7 朱倩;巖石破碎原狀機制砂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學院;2011年
8 范晴;云南部分地區(qū)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9 劉朝陽;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備與沖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10 黃潤;埋入混凝土中壓電陶瓷換能器聲輻射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世漢;張杰;唐儆澤;許碧莞;;纖維對混凝土抗?jié)B性能及硬化水泥漿體孔結構的影響[J];港工技術;2007年03期
2 易文;馬健霄;聶憶華;;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3期
3 李翠玲,路新瀛,張海霞;確定氯離子在水泥基材料中擴散系數(shù)的快速試驗方法[J];工業(yè)建筑;1998年06期
4 肖保懷,姜涵,宋留強;機制砂及礦渣微粉配制C50~C80高性能混凝土研究[J];混凝土;2002年06期
5 易成,謝和平,孫華飛,高偉;混凝土抗?jié)B性能研究的現(xiàn)狀與進展[J];混凝土;2003年02期
6 李霞,秦學政,張彩霞,胡海洋,任立斌,吳洪業(yè);機制砂和細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J];混凝土;2004年12期
7 陳劍雄,石寧,張旭;高摻量復合礦物摻合料自密實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混凝土;2005年01期
8 何盛東;劉立新;王華;王瑞利;;不同替代率下機制砂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試驗研究[J];混凝土;2010年10期
9 張劍波,楊長輝,胡善銓,郭寶強,孟昭富,邸春福;混合砂混凝土性能研究[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10 李興貴;高石粉含量人工砂在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4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蔡基偉;石粉對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普新;陳四來;;機制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7年05期
2 余崇俊;吳大鴻;梅世龍;;機制砂高標號混凝土研究現(xiàn)狀[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8年S1期
3 劉文勝;康杰;王存杰;張磊;;機制砂在混凝土中配制及技術應用[J];山東建材;2008年06期
4 劉宏;;機制砂拌制高強度泵送混凝土在高速公路中的應用[J];鐵道建筑;2008年05期
5 劉文萍;;機制砂的淺析與質(zhì)量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6 糜炎;胡超;艾長發(fā);;高速公路機制砂生產(chǎn)工藝與性質(zhì)分析[J];西南公路;2010年02期
7 胡超;屠凌波;糜炎;艾長發(fā);;納黔高速公路機制砂生產(chǎn)工藝與性質(zhì)分析[J];交通標準化;2010年24期
8 方銳;陳衛(wèi)兵;張秀薇;;重慶地區(qū)機制砂的性能研究及工程應用[J];交通科技與經(jīng)濟;2011年01期
9 游秋波;;干法生產(chǎn)加工機制砂關鍵技術[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年05期
10 高偉;;機制砂的制備工藝及應用分析[J];中國建材科技;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子明;韋慶東;蘭明章;;國內(nèi)外機制砂和機制砂高強混凝土現(xiàn)狀及發(fā)展[A];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分會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勇軍;;淺述機制砂的使用特性[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自然科學篇)[C];2004年
3 顏海榮;毛迪輝;朱家瑜;;宏業(yè)采石廠生產(chǎn)機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應用[A];“全國特種混凝土技術及工程應用”學術交流會暨2008年混凝土質(zhì)量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陳家全;白延平;金超;;整形機制砂混凝土應用技術[A];科技創(chuàng)新 綠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國城市道路交通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吳建林;任啟欣;蔣正武;張長貴;;機制砂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研究[A];首屆機制砂石生產(chǎn)與應用技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6 韋慶東;冷發(fā)光;周永祥;田冠飛;王子明;;國內(nèi)外機制砂和機制砂高強混凝土應用現(xiàn)狀[A];“全國特種混凝土技術及工程應用”學術交流會暨2008年混凝土質(zhì)量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蔣正武;任啟欣;吳建林;張長貴;;機制砂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應用相關問題研究[A];首屆機制砂石生產(chǎn)與應用技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8 張軍旺;;水泥砼中機制砂的應用與質(zhì)量控制[A];2014年3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張勝;周以林;;一種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的設計方法[A];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0 孟剛;吳超;張凱峰;馮濤濤;歐陽孟學;王曉峰;;西北地區(qū)機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性能研究[A];中國砂石協(xié)會2013年會第二屆砂石行業(y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壇論文匯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馮tD;寧波加快發(fā)展機制砂[N];寧波日報;2011年
2 袁竟;浙江 寧波加快發(fā)展機制砂[N];中國建材報;2011年
3 北京工業(yè)大學材料學院 王子明 韋慶東 蘭明章;機制砂在高強混凝土中的作用[N];中國建材報;2008年
4 卜祥;機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應用[N];中華建筑報;2012年
5 本報首席記者 齊澤萍;忻阜高速:科技帶來生態(tài)環(huán)保[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6 鄭河;鵬勝治理廢礦山賺大錢[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7 見習記者 黃合 記者 龔哲明;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決定廢止《寧波市砂石灰市場管理規(guī)定》[N];寧波日報;2011年
8 本報首席記者 齊澤萍;忻阜高速:科技應用的全國典范[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9 高海龍;忻阜科技示范工程主打“節(jié)約”牌[N];中國交通報;2010年
10 遠方;黨員先進性在工地閃光[N];中華建筑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蔡基偉;石粉對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2 何盛東;機制砂混凝土及其預應力梁受力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3 王稷良;機制砂特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王雨利;低強度等級泵送高石粉機制砂混凝土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符發(fā);高性能機制砂水泥混凝土性能的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2年
2 鄭濤;機制砂在混凝土結構物中的適用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3 李婷婷;機制砂在吉茶高速公路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4 范晴;云南部分地區(qū)機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
5 余川;機制砂在巴南高速公路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朱倩;巖石破碎原狀機制砂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學院;2011年
7 劉秀美;機制砂作混凝土細骨料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3年
8 孫永濤;機制砂及其混凝土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9 田建平;高強高性能機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及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10 顏從進;機制砂特性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07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00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