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否修復審計師聲譽——以深鵬所與國富浩華合并為例
本文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能否修復審計師聲譽——以深鵬所與國富浩華合并為例 出處:《財會通訊》2014年2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從內(nèi)部和外部雙重視角分析審計師聲譽修復機制,通過市場對"深圳市鵬城會計師事務所與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并"的反應來觀測事務所合并對審計師聲譽的修復狀況。結果表明,總體上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合并后,市場會對審計師聲譽做出判斷,從而對其客戶做出市場反應。通過對根據(jù)更換審計師公告時間進行分層分析發(fā)現(xiàn)較早發(fā)布更換審計師公告的公司股價的累計超額收益為正,而較晚發(fā)布更換審計師公告的公司累計超額收益為負。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uditor reputation repair mechanism from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s. Through the market response to "the merger of Shenzhen Pengcheng Accounting firm and Guofu Haohua Accounting firm", the paper observes the repair of auditor reputation by the merg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when accounting firms merge, the market will judge the reputation of auditors. Through the stratified analysis of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replacement auditor, it is found that the accumulated excess return of the stock price of the company that issued the notice of the replacement auditor earlier is positive. The late announcement of the change of auditors of the company's cumulative excess income is negative.
【作者單位】: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財務處;
【分類號】:F2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目前審計師聲譽頻頻受損的情況下,審計師聲譽的修復機制也應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高度關注。雖然審計師聲譽問題在安然事件以后一直得到討論研究,但是審計師聲譽修復機制方面的理論研究仍有所欠缺。一些被監(jiān)管機構處罰的事務所試圖尋求合并之路來改變不利處境。審計師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方軍雄;許平;洪劍峭;;CPA職業(yè)聲譽損害經(jīng)濟后果性研究——來自銀廣夏事件的初步發(fā)現(xiàn)和啟示[J];南方經(jīng)濟;2006年06期
2 王帆;張龍平;;審計師聲譽研究:述評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2年11期
3 朱紅軍;何賢杰;孫躍;呂偉;;市場在關注審計師的職業(yè)聲譽嗎?——基于“科龍電器事件”的經(jīng)驗與啟示[J];審計研究;2008年04期
4 王詠梅;鄧舒文;;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與行業(yè)專門化戰(zhàn)略研究[J];審計研究;2012年02期
5 李連軍;薛云奎;;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師聲譽溢價與審計質(zhì)量的經(jīng)驗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軍雄;;轉型經(jīng)濟中聲譽機制有效性研究——來自中國審計市場的證據(jù)[J];財經(jīng)研究;2011年12期
2 趙子夜;;“從業(yè)權取締”型審計監(jiān)管的警示效應[J];財經(jīng)研究;2012年07期
3 寧宇新;廖春如;;基于供給和需求因素的獨立審計質(zhì)量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2010年33期
4 李海燕;陳悅娟;;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培育研究[J];財會通訊;2012年15期
5 房巧玲;張廷廷;;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經(jīng)濟后果研究綜述[J];財會月刊;2011年12期
6 呂偉;;職業(yè)聲譽、信息質(zhì)量與信息吸收效率[J];財貿(mào)研究;2010年06期
7 趙國宇;;獨立審計聲譽機制及其缺失下的審計合謀行為[J];當代經(jīng)濟;2012年03期
8 王帆;;審計師聲譽、國有控股與投資者信任[J];廣西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高燕;王素梅;楊琳;;國際“四大”在中國的審計質(zhì)量:綜述和建議[J];財政監(jiān)督;2012年17期
10 柯明;;淺議審計失敗[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軍雄;;獨立審計職業(yè)聲譽損害與市場反應——中天勤事件的進一步研究[A];當代會計評論(第2卷第1期)[C];2009年
2 朱紅軍;何賢杰;呂偉;;市場在關注審計師的職業(yè)聲譽嗎?——基于“科龍電器事件”的經(jīng)驗與啟示[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3 余玉苗;王宇生;;債權人監(jiān)管、公司風險與審計費用——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第八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李海燕;李新凈;陳悅娟;任雙梅;;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因子指標體系測量實證研究——基于對西南財經(jīng)大學各層次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陳俊;陳漢文;;IPO價格上限管制的激勵效應與中介機構的聲譽價值——來自我國新股發(fā)行市場化改革初期的經(jīng)驗證據(jù)(2001~2004)[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6 李海燕;李新凈;陳悅娟;任雙梅;;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聲譽指標體系構建實證研究——基于對西南財經(jīng)大學各層次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數(shù)據(jù)[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會計與財務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7 王兵;;注冊會計師個人聲譽效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第25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8 鄧川;;會計師事務所合并的效果:審計質(zhì)量、審計收費與市場反應[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第25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王兵;李晶;唐逸凡;;行政處罰能改進審計質(zhì)量嗎?基于中國證監(jiān)會處罰的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2011)論文集[C];2011年
10 劉霞;田利輝;;品牌溢價: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來自A股市場的證據(jù)[A];第三屆海峽兩岸會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易玄;不完備審計契約的締結與履行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2 趙國宇;審計合謀的預警與防治對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3 呂凡;上市公司違規(guī)處罰公告的信息含量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4 王恩山;我國企業(yè)對CPA審計的需求[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周洋;市場反應、價值相關性及影響因素[D];復旦大學;2007年
6 張艷;基于審計風險理論的審計報告行為研究: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D];暨南大學;2007年
7 趙興楣;基于審計契約安排的獨立性互動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8 陳俊;制度變遷、市場需求與獨立審計質(zhì)量的改善[D];廈門大學;2008年
9 路云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與審計定價[D];暨南大學;2009年
10 王慧;獨立審計信用監(jiān)管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軼丹;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重述對審計定價影響的實證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2 令狐清清;審計師聲譽機制是否有效?[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呂文慧;審計委員會的建設對審計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張倩;企業(yè)內(nèi)部控制與審計定價相關性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吳茜;金融類與非金融類公司審計費用影響因素比較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6 萬佳;獨立審計對公司真實經(jīng)營業(yè)績影響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孫曉敏;審計意見的市場反應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8 吳艷玲;智力資本視角下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規(guī)模與審計質(zhì)量的相關性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1年
9 李新凈;中國獨立審計聲譽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10 朱丹卉;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對審計質(zhì)量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厚軍,周生春;中國證券市場會計師報酬研究——上市公司實證數(shù)據(jù)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2 張奇峰;;政府管制提高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嗎?——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3 錢穎一;市場與法治[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0年03期
4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武錫申;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01期
5 陳信元,張?zhí)镉?資產(chǎn)重組的市場反應——1997 年滬市資產(chǎn)重組實證分析[J];經(jīng)濟研究;1999年09期
6 俞喬,程瀅;我國公司紅利政策與股市波動[J];經(jīng)濟研究;2001年04期
7 張維迎;法律制度的信譽基礎[J];經(jīng)濟研究;2002年01期
8 曾穎;陸正飛;;信息披露質(zhì)量與股權融資成本[J];經(jīng)濟研究;2006年02期
9 趙宇龍;會計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來自上海股市的經(jīng)驗證據(jù)[J];經(jīng)濟研究;1998年07期
10 李增泉;實證分析:審計意見的信息含量[J];會計研究;1999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財政部關于請糾正審工發(fā)(1993)106號文件中有關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不恰當規(guī)定的函[J];中國注冊會計師;1993年11期
2 劉林剛;關于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的有關問題[J];內(nèi)蒙古財會;1999年04期
3 ;財政部發(fā)出《關于會計師事務所擴大規(guī)模過程中有關事項的通知》[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0年10期
4 ;浙江省處罰違法違規(guī)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1年09期
5 宋寶;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6 ;人才是事業(yè)的根本——訪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合伙人郝荃女士[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01年Z2期
7 余新平;會計師事務所特種執(zhí)業(yè)資格管理問題的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4年07期
8 斯龍;;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體制的首選[J];浙江經(jīng)濟;2004年19期
9 胡一;德勤“本土化”之困[J];法人雜志;2005年09期
10 ;財政部 關于取消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境內(nèi)臨時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行政許可收費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文告;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杉;;面向經(jīng)濟全球化 發(fā)展陜西會計市場[A];陜西省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林鐘高;方德梅;;會計師事務所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馬麗華;;加入WTO對我國會計市場的沖擊和挑戰(zhàn)[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4 彭杰洲;;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A];第四屆“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老教授事業(yè)貢獻獎”頒獎暨老教授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論文集[C];2008年
5 魯清仿;王帆;武恒光;;我國100強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zhì)量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吳翊;;注冊會計師行業(yè)不正當競爭的表現(xiàn)及成因分析[A];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解放思想論壇文集[C];2003年
7 夏寧;辛星;徐國杉;;中外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競爭狀況比較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董中超;屈福昌;;本土中型會計師事務所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以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為例[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9 王福勝;鐘衛(wèi);郭滕達;;會計師事務所營銷策略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10 符堯;;淺析非審計服務對審計質(zhì)量的影響[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財辦會[2004]2號;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N];中國財經(jīng)報;2004年
2 編譯 李虹;普華誠信危機依舊來臨[N];財會信報;2005年
3 記者 宋海蛟;誠信危機籠罩會計師行業(yè)[N];金融時報;2005年
4 盧博林;各界熱議違規(guī)會計師事務所受罰[N];深圳商報;2005年
5 ;2003年證券期貨相關審計市場分析[N];證券時報;2004年
6 記者 李京;“百強”新評價注重質(zhì)優(yōu)人合[N];中國財經(jīng)報;2006年
7 記者 于o,
本文編號:13963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1396310.html